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华社再论外资抛售中资行H股:不影响战略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1日 20:07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21日电(记者陈亦南 马述昆)继瑞士银行去年末尽抛其所持的中国银行股票之后,近日多家境外战略投资者纷纷从中资银行中撤离股份,这一现象引起了市场及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专家普遍认为外方金融机构抛售中资银行股份乃是其筹集资本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应急之举,不会危及双方的战略关系。与此同时,中外银行均表示继续合作的基础仍然牢固。

  中国银行在岁末年初的短短两周内送走了苏格兰皇家银行、李嘉诚基金、瑞士银行三位卖家。中国另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建设银行也在新年伊始收到了美国银行的减持通告。减持后美国银行对建行的持股比例从19.1%降至16.6%。

  另外,汇丰是否会减持交行股份也成为了市场话题。而据国外媒体最新消息,工商银行的外资股东美国运通公司打算在今年4月底禁售期结束后出售其所持有的工商银行股权。

  这些外资银行在禁售期结束后频频抛盘,原因何在?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持续至今的经济危机。金融泡沫破灭、信贷危机以及流动性紧缩问题接踵而至,令西方银行体系这座大厦一时间显得摇摇欲坠。

  在此背景下,专家认为外资股东出售手中持有的中资银行股份不失为一个补充财源的选择。

  中央财经大学的郭田勇教授告诉新华社记者,外资银行目前急需资金用以抵御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以美国银行为例,由于在危机中收购了美林和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该行目前正面临资金短缺,因此不得不出售其在建行的股份以筹集现金,”他说。

  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吕随启也表示,一部分外资银行需要资金来弥补自身的空缺。而中资银行在这些年来的稳步成长使得抛售股份为他们带来了可观的利润。

  “随着更多的股票解禁,中资银行在未来还将面临更多的外资抛售行为。”吕随启说道。

  作为被抛售方,中资银行日前也对各自的海外合作者的行为给出了自己的判断。建设银行表态称美国银行的减持决定是出于自身的资金困难的考虑,不会影响其第二大股东的地位。

  中国银行发言人王兆文也对瑞银出售中行股份的决定表示理解。他说,“按照双方协议,在锁定期结束之后,瑞银可以选择持有也可以选择出售。”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种在禁售期满后的抛售完全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况且外方所抛售的股份所占各中资银行全部资产的份额很小,因此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不大,中国的商业银行应该对前景充满信心。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中国银行业近几年高速发展,资产质量和各项指标都处在历史最好时期。

  迄今为止,外资银行的减持行为尚未对相关中资银行带来明显冲击,内地与香港两地市场上的中资银行股价基本稳定。有专家分析认为,外资银行在自身遇到困难时选择套现虽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但未来如果再想回来,难度可能要大得多。

  中国工商银行投行部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史晨昱认为,中资银行在将来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时应更加谨慎,以避免资金抽离可能对自身造成的损失。

  史晨昱说:“引资下一步可尝试换股或交叉持股等多种形式,增强中外资银行战略合作的稳定性。”

  相关专题:

  中资银行H股遭外资股东大规模抛售

  媒体评论外资抛售中资行H股观点一览

  新华社:外资减持并非看空中国银行业

  中新社:外资减持中资行 自身财务遇困是主因

  人民日报:坦然面对外资减持 过分担忧全无必要

  金融时报:中资银行如何应对外资机构抛售股权

  证券时报:主导权不容有失 警惕战略投资者投机

  中国证券报:港版大小非打趴港股迷你牛

  经济观察报:中资银行 被抛售的骨牌

  上海证券报:外资减持中资银行股实乃后院起火

  中国经营报:抛售潮再问中资金融股定价之殇

    相关专题:

    中资银行H股遭外资股东大规模抛售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