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终结信心游戏:A股该做三件事(6)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2日 12:14 21世纪经济报道

  香港美国不是救市依据

  《21世纪》:虽然您不赞同政府现在去救市,但也有人认为政府救市并非中国特例,并引用香港的例子来论证政府救市的合理性。例如,1998年香港政府为了对抗国际炒家的进攻,放弃了一直恪守的自由主义经济原则,直接动用外汇基金购买港股,挽救了香港股市和众多的散户投资者。

  黄明:政府的责任是调节宏观经济,而非简单的救市。当宏观经济的稳定受到威胁时,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对市场进行干预。也许这些措施在客观上对股市存在利好效应,但这并非是以救市为目的,而是为了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具体来说,香港政府当时进入股市不是单纯为了救援股市,而是为了稳定汇率。因为1998年国外对冲基金攻击的并不是香港股市,而是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而这一制度事关香港经济的长期稳定与繁荣。在那种比较危急的关头,要实现汇率和宏观经济稳定的目标,港府就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去阻击国际炒家的进攻,这也包括直接入市的手段。我觉得那是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从宏观经济稳定的角度考虑而采取的特殊方式,不是为了救援港股而采取的措施。

  从这一点看来,中国的股市现在不属于那种情况。理由很简单,从过去的经验看,2000年到2005年中国股市曾经大幅下跌,但没有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发展。因为中国股市对宏观经济现在还不具有实质意义上的输血功能,所以宏观经济受股市波动的影响也不会很大。从这点上说,以香港为例要求政府救市的看法是不成立的。

  《21世纪》:但2007年美国次级债危机发生之后,在美股接连暴跌的局面下,美联储也是多次降息,或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最近甚至史无前例的对贝尔斯登公司进行了救援。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些措施是不是仅针对股市,但至少对股市是利好,因此这样一些措施也被国内一些人解读为美国的救市措施。您对这些观点怎么看?

  黄明:美国其实和香港比较类似。美联储是很少干预市场的。在最近十年,美联储直接干预市场实际上主要是两次,一是1998年挽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一是最近挽救贝尔斯登公司。这两次都是在资本市场面临瘫痪风险的情况下,美联储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而采取的干预。那美联储为什么要直接干预资本市场,甚至具体的公司呢?因为美国的资本市场比较成熟,美国经济的运转很依赖于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假如资本市场瘫痪了,那么企业的融资将受到很大的影响,随之而来的就是对美国经济极其负面的冲击。因此,为了防止资本市场瘫痪,美联储会采取措施,防止因为某个大金融机构破产所导致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所以其干预措施最重要的目的还是为了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两年内我对中国股市不乐观

  《21世纪》:另外一个问题,假如涉及到最近股市的大起大落,那么几年前的股改无疑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很多人当初将股改看作中国资本市场又一次春天的开始。时过境迁,您现在如何来评价股改呢?

  黄明:第一,当年证监会决定做股改,这是一个很有勇气、很值得夸赞的决策。但有人觉得股改之后,股价开始上涨就意味着股改成功了,这个我不认同。判断股改是否成功的根据应该是市场是不是健全了?是不是讲规矩了?从近两年市场中所暴露的假帐、操纵、“老鼠仓”和内幕交易等行为中可以看到,与股改相匹配的一些监管机制还没有建设到位。

  第二,市场的基本建设尚未完善。这些基本建设就是我们之前谈过的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等机制。

  所以股改要想真正成功,尚有赖于以上这两方面改革的继续推动。只有当政府做好裁判员,建设好更完善的市场时,市场才会逐渐的走向规范、成熟和理性。那时才可以说股改成功了,而不是以股指的上涨来作为判断标准。

  《21世纪》:那您对中国股市短期和中长期的态度如何呢?

  黄明:两年内我对中国股市不乐观。原因有三个,一是大小非解禁;二是有太多公司的盈利存在虚高的问题了。报表中不可持续的盈利成分太多,这些状况在一两年内会逐渐会显现出来;三是一个公司大小非解禁套现之后,股权会出现非常分散的局面,届时公司可能会更多发生群龙无首、“内部人控制”损害股东利益的现象,这对目前尚不完善的公司治理来说,无疑是增添了新的挑战。

  鉴于这两年有很多令人担忧的因素,因此我觉得股市现在还看不到底。至于中长期发展,我觉得关键就要看政府如何去改革了。

  (本报实习记者康燕青、林美玉对本文亦有贡献。文章欢迎读者来信交流,邮箱guchongqing@gmail.com。)

[上一页] [1] [2] [3] [4] [5] [6]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