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尚福林等权威谈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资本市场(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8日 10:48 《经济导刊》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资本市场:战略目标与政策重心

  文/吴晓求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封闭的国家转变成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具有巨大潜在成长性的经济大国。1978年,中国的GDP只有3650亿元人民币,而到2007年,中国的GDP达到23万亿元的规模。在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张过程中,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庞大的制造业发挥了特别重要的关键作用。由全球经济结构调整而引发的全球制造业向中国大规模地转移,成就了中国经济大国的地位。中国现在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战略目标:如何从一个经济大国转变成一个经济强国?

  关于经济强国的标志,除了经济规模等基础指标外,社会财富规模是其最核心、最重要的指标。金融资产正在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表现形势。在目前的金融结构下,一个国家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最显著的标志是金融资产特别是证券化金融资产的快速增长。因而,我们未来的资源不是靠战争,我们是靠现代文明的手段,在全球视野下利用金融体系来配置全球的资源,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

  一个现代的金融体系,我认为最强大的发动机是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惟有一个健康、强大、透明的资本市场,才会有一个强大的金融体系,才可以把中国由现在的经济大国,推向经济的强国。

  金融资产的快速增长是向经济强国转变的重要标志

  在现代金融的诸多功能中,有一个功能应给予充分关注,那就是建立在市场定价机制和存量资产证券化基础上的财富孵化、贮藏和成长功能。现代金融的这种财富杠杆化成长的功能,主要来源于资本市场。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竞争力的增强,从资本市场角度看,意味着推动经济增长的存量资产价值的大幅提升,如果将这些存量资产不断地证券化,基于资本市场的杠杆效应,那就意味着证券化金融资产,其中主要是权益类金融资产的规模和速度会以高于实际经济成长规模和速度而成长。

  一个国家金融资产,特别是证券化金融资产的快速成长的基本前提是: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推动经济持续成长的存量资产(主要是权益型资产)证券化趋势以及资本市场合理定价机制。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成长,由于资产证券化趋势日益明显并有加快的迹象,在未来相当长时期里,中国的金融资产特别是证券化金融资产会有一个前所未有的成长和发展,以至人们认为金融资产进入了一个膨胀时期,这种不可逆的趋势也就是中国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过程。

  我们应该相信这样一个逻辑,即,资本市场是存量资产,特别是权益类资产大规模证券化的基本平台,是存量资产市场化定价的平台,是金融资产内部结构发生裂变的平台,进而是金融资产规模膨胀的平台。所以,资本市场发展在推动中国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过程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跨越式发展期

  2005年5月,我们启动了自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最重大也是最复杂的制度变革——股权分置改革。这次制度变革的核心是通过调整存量资产的利益关系和利益结构形成投资者共同的利益取向。构建具有共同的取向的利益关系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两年多的实践表明,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目的已经实现。中国资本市场无论是从制度规范,还是市场规模和市值成长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中国资本市场的跨越式发展,使中国正在成为一个资本大国。中国成为资本大国,是中国金融崛起的主导力量和核心标志。随着中国金融的崛起,国际金融秩序和金融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重大的甚至是历史性变化,国际货币体系会因为人民币的国际化而发生结构性变革,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将在世界的东方出现。

  如果说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转变成一个经济大国,生产能力惊人的制造业成就了中国经济大国的地位,那么未来中国实现由经济大国转向经济强国,不仅要具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要有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强大资源配置能力和财富创造效应的现代金融体系。

  从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转变

  资本大国的地位对中国金融的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并使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必须调整中国资本市场的政策重心,寻找基于全球视野的中国资本市场的政策支点。要使资本市场走出原有的无效率运行周期,必须进行制度变革,厘清战略目标,制定与战略相匹配的发展政策,寻找推动中国资本市场跳跃式发展的支点。这样的政策和支点是什么呢?

  我认为,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政策倾向一定是发展性政策,这种发展性政策的核心理念必须是供给主导型的,而不是需求主导型的,抑制需求的政策理念必须摒弃。

  在资本市场上,抑制需求的政策最典型、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税收政策。在资本市场上,频繁运用税收政策来影响人们的投资行为以达到调控市场的目的,是对发展资本市场战略意义认识不清的典型表现,对市场的正常发展会带来全面的负面影响,也会人为地加剧市场波动。从长期看,势必严重阻碍市场的正常成长,特别对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加转型的市场而言,一定要慎用税收政策。

  在资本市场上,针对二级市场投资行为的税种主要有证券交易印花税和资本利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对二级市场交易行为、交易量和市场流动性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短期内具有类似于市场“清醒剂”的作用。而资本利得税则是从根本上改变市场的收益——风险结构,从而对市场资金流向产生重大影响。从已有的实践看,开征资本利得税势必严重阻碍资本市场发展,甚至会引发市场危机。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战略出发,在相当长时期里,我们决不可通过开征资本利得税来抑制人们的投资行为,而只能通过结构性金融政策去疏导人们的金融投资需求。

  在中国,发展资本市场的政策重心在供给,或者说供给政策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主导型政策。这种主导型的供给政策的核心内容是扩大供给、优化结构,实现的途径主要有:继续推进海外蓝筹股的回归,包括在海外市场未上市流通的存量股权以及回归后在A股新发行的股份;包括央企在内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关联优质资产的整体上市;着力推进公司债市场的发展。债券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发行上市、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具有不同功能的金融衍生品的设计和推出等都构成供给政策的重要内容。

  中国资本市场的需求政策有两个基本点:一是积极疏导内部需求,不断调整金融资产结构,推动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金融资产结构由单一的银行存款向银行存款和证券化金融资产并存的格局转变。不断提高证券化金融资产在整个金融资产中的占比,是中国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目标。二是大力拓展外部需求。引进境外投资者,逐步提高境外投资者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投资比重,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实现市场供求关系动态平衡的重要措施,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意义重大。

  为了实现上述需求疏导政策,除了必须采取扩大供给、优化结构的供给措施外,还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开放式的)证券投资基金。同时还有恰当的税收政策。

  我们还应不断扩大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度,积极稳妥地拓展外部需求。逐步形成一个与巨大潜在供给相对应的外部超级需求,是中国资本市场需求政策的战略重点。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经过30年的历史,有欢乐、有悲伤,也有泡沫,也有落花流水一般的心情。这都是资本市场的天性。人类进入了21世纪,资本市场呈现出了新的变化。这就是资本市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蓬勃发展,如此深入人心,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人们如此强烈的关注。

  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金融化的今天,资本市场推动了庞大的世界经济不断地向前发展。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推动生命力活跃的金融资产发展,促进金融结构的裂变,加速金融创新和变革。资本市场通过改变财富的流动状态,使风险从存量化变成的流量化,进而使风险配置成为了一种现实的可能。

  现代金融风险的配置,是金融管理的核心,逐渐成为国家的核心战略。所以,我们有这样的理念,从这样的高度理解资本市场,我们一定能够找到使我们国家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正确道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