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黄湘源:不滥用行政干预才是救市之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6日 04:35 和讯

  黄湘源

  我不赞成乞求“救市”。因为对于当前的中国股市来说,牛市的伤风感冒,并不是市场的自作自受,而是不适当地进行行政干预的结果。中国股市就像一个成长中的儿童一样,一味的捂固然不免过热,但一下子减少他身上的衣被,也会冷出毛病来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将原来行政干预所夺去的温暖还给股市,不过是还“晴雨表”予股市,谈不上“救市”不“救市”。

  干起行政干预来理直气壮,而一讲到“救市”则一脸的无辜,说什么没有管理指数的责任,这与其说是故作清高,不如说是自欺欺人。中国股市虽然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出现了指数“三级跳”,其实不过是对于过去长期背离经济增长基本趋势的熊市的报复性反转,本质上是还账行情。而去年上半年的“530”以及下半年的种种紧缩措施,纯属用行政干预的方式调控行情,甚至是用暴跌来教育投资者,这不仅是行政权对《证券法》的越轨,是对市场规则的背叛,而且也是对于投资者权益的严重侵犯。

  在这次2只股票型基金获准发行之前,中国股市已有5个月未见新的股票型新基金放行。这显然并不是市场不需要股票型基金,而是证监会人为调控的结果。事实上,此前获准的3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也是近5个月来首批获准发行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5个月来对市场资金来源和运行方式的全封闭,不仅同前年以来特别是去年年初市场资金的大放水大泛滥形成了强烈的对照,而且也同这五个月来股票发行和增发的大跃进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从而再也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证监会是如何的视调控为儿戏的。市场如同橡皮泥,爱怎么揉捏就怎么揉捏。可是,当市场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显然已经不是“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时代可以比拟的了。3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2只股票型基金,就资金量的补充而言,不要说谈不上“救市”,如果证监会对于“救市”意图还是一口否认的话,恐怕连“安抚”的作用也极为有限。但在笔者看来,如果这些本来就不需要证监会控得那么太死的权利还给市场的话,那么,市场就是不需要救市,也会起死回生,而且可以比原来活得更好。

  这次沪深股市连续一个多月的大跌,不仅造成了比发生在我国南方的大雪灾更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在某些方面比美国股市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从经济损失来看,雪灾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公告的已达538亿元,最新公布的林业损失有162亿元。随着事态的发展,损失估计还将继续扩大。但截至上月底,沪深股市市值损失就已近6万亿元。股灾的损失大大超过了雪灾。历史罕见的严重雪灾,影响了交通运输、电力供应、农林产品生产和市场供应,加大了通胀压力。但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全民动员起来的抗灾救灾面前,困难终究是暂时的,经济上的损失亦将有望得到及时的止损。而股市跌去的却不仅是市值,而且由于管理层的态度暧昧和不作为,投资者失去的是对于市场极为重要的信心。这对于后市的发展显然将极为不利。

  对于中国股市来说,投资者信心就是一切。如果这个趋势一旦改变,那么,要资金没资金,要什么没什么,还谈什么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谈什么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也正是我们为什么一再地强调必须保持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市场的承受程度相一致的道理所在。管理层现在既然对市场变坏的趋势也有点害怕,那就不该为了自己的脸面而对“救市”不“救市”犹豫不决。其实,不仅放行股票型基金和放行券商理财产品,新股发行认购方式的改革这些谈不上“救市”不“救市”,就是将“5·30”无端提高的印花税再降下来也谈不上“救市”不“救市”,充其量不过都是哪里来哪里去,怎么剥夺了市场的怎么还给市场而已。在笔者看来,还我市场化,就是还我“晴雨表”,还我牛市。这是比什么样的“救市”都更好的自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