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大蓝筹爱上玩忽悠 股民被耍团团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6日 08:00 每日经济新闻

BY  巩万龙 别冶 每日经济新闻

    元旦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火红的2007年牛市也已步入最后收官阶段。然而,面对几近翻番的上证指数,广大散户投资者却未必人人尝到了赚钱的喜悦。前有“5·30”垃圾股集体崩盘,后又有蓝筹股泡沫大破裂,两回折腾下来,今年“白打工”的股民不在少数。如果说面对市场的残酷调整,自身技艺不精输钱尚无话可说;但若是上市公司让股民“吃了药”而赔钱,那这笔学费该向谁讨就另当别论了,尤其这些上市公司中许多还是让市场顶礼膜拜的超级大蓝筹。今天,我们特地选出最具代表性的5家“忽悠”公司,它们不仅忽悠了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更是对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来了一个大忽悠。

忽悠一

中国石油 A股市场最大“绞肉机”


    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全球市值最高的股票、A股中权重最大的巨无霸,境内外各大机构似乎使出了全身力量,立吹合理的发行价和50元的开盘价。但梦魇随之来临,中石油A股上市后一路狂跌,站在48元高岗上的散户,只能眼睁睁看着机构数着本来属于自己的钞票。 

  在中国石油上市之前,机构发动媒介舆论对其进行大肆赞美和吹捧炒作,如“黑金”比黄金会更闪亮、市值最大的公司、石油行业龙头老大、大机构最看好的公司、争夺股指期货话语权必须配置的筹码等等。在这浓厚造势落定之后,还大肆拉升中石化快速涨到29元,让中国神华所向披靡连续涨停接近95元,在“众星捧月”氛围的烘托下,以此鼓吹中石油的百元梦想,并通过超级机构联手买卖(甚至操纵)实现高位开盘,忽悠广大中小投资者高位接盘并巨量换手。

    居然在中石油上市当日,有一个机构席位抛售了36亿元的中石油股票,按当天的平均价计算,该机构至少抛售了8000万股中石油股票。由此可见,机构高开获利的意图可见一斑。

    与散户相比,大机构具有很大的资金优势、信息优势、人才优势、技术研发优势、趋势判断优势、串通联合优势。仅中石油冻结的申购资金就高达3.56万亿元,中签的境内外机构为了在二级市场上高位套现,着实进行了一场精心策划。套现之后,机构又开始“多翻空”,集体看空中石油于30元之下,谋图低位吸足高位接盘的散户手中持有的筹码。

    近日,又有媒体报道称,担任中国石油主承销商的瑞银集团,不仅从高达5.56亿元的发行费用中分得不小的一杯羹,而且瑞银集团100%控股的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服务公司等10多家机构,早在中国石油A股招股说明书正式公布前就已联合潜伏中石油H股中,于A股上市发行前后依次采用收集、拉升、减持、沽空手法,通过影响中石油H股正股及相关权证价格大获其利。

    尽管经过27%的大幅调整,但市场至今没有停止对以中国石油为代表的大盘指标股高估值的争论。除了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等宏观因素,以及管理经营、公司盈利等微观因素,现行的发行定价体制与股价推高的关系亦一直备受舆论质疑。从中国石油套牢散户的教训,我们或许应该明白,解决目前发行定价体制的弊端已显得迫在眉睫。巩万龙

忽悠二

中国神华 机构“说大话”追高就中招


    “一流的中国能源企业+煤炭估值标杆、煤业王者归来唯其马首是瞻、得天独厚的煤炭行业巨头”,这些数也数不清的赞誉,依然是国内研究机构为中国神华回归A股的造势。36.99元的发行价,上市首日69.34元的开盘价,报收于69.30元,涨幅超过90%。在中石油回归A股之前,中国神华俨然“位高权重”。

  事实上,截至中国神华发行A股,其已创下了沪深股市有史以来最大IPO、全球矿业领域最大IPO、今年全球最大IPO,以及市场冻结资金超过 2.6万亿,募集资金665.82亿,刷新此前多项纪录。

    其实,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某些QFII为抬高中国神华而提出的荒谬逻辑,即价值围绕价格波动。10月11日,瑞银亚洲矿业主管白仲义在其撰写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神华现在的股价已充分反映2008年度预测利润以及公司在长期煤价每吨70美元水平下的营运和收购情况。该行以内地煤炭股最高的74倍市盈率为基准,给予神华15%的溢价,因而将目标价由每股35.15港元调高至101港元。当天,中国神华H股大涨24.01%。

    上述言论一出,市场普遍质疑中国神华的价值,认为其被严重高估。10月15日之后,中国神华就从94.88元的神坛上摔下来,一路狂跌,直至目前65元的价位。

    面对中国神华上市首日大涨87.35%,随后连续3日冲击涨停,公司董事长陈必亭在上市首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股价 “不很满意”,并称将在未来2-3年内提前实现整体上市。

    也许,中国神华和其他大盘指标股在被高估时,都普遍存在一样的“噱头”——资产注入。其实,注入什么、什么时候注入、采取什么方式注入,这些技术问题都显得不重要了。而中国神华资产注入的本身,就可能成为众多机构再次炒作的题材。巩万龙

忽悠三

中国远洋 卖了新股忙喊冤


    2005年6月在香港上市的航运龙头中国远洋,其两年后的回归A股受到市场的极大关注。然而,中国远洋上市后的行情演绎却让投资者们“刻骨铭心”。

  2007年6月26日,中国远洋以每股8.48元的价格正式登陆A股市场,上市当日收于每股16.38元,上涨93.16%,直至7月26日公司宣布停牌,其上市后的市场表现都极为平淡。9月4日,公司发布定向增发公告,以每股18.49元的价格向控股公司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收购运输资产,消息一出,公司股票复牌连续拉出6个涨停板,股价飙升至每股38.46元。此次定向增发自公司上市至宣告停牌仅仅间隔22个交易日,可谓创出中国上市公司从新股发行到定向增发的最快纪录。

    不过,中国远洋的强势行情并未告终,6个涨停板过后,公司股价仅仅经历了12个交易日的短暂调整,就再次重拾升势,至10月25日仅十几个交易日的时间即飙升至63.62元,较涨停板过后的38.46元上涨了65.42%,而与其发行价8.48元相比,更是翻了6.5倍。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远洋出乎意料的强劲走势,也着实带了些“天时地利人和”的意味。自中国远洋上市以来,市场异常火爆,尤其大盘蓝筹股更是此间市场的热点。同时,今年以来航运市场持续向好,9月干散货BDI指数创出新高,这样的利好对于刚刚注入干散货运资产的中国远洋简直是如虎添翼。此外,望着利好频出的中国远洋,各大机构也纷纷调高评级。当时的中国远洋,可谓“财气”、“人气”如日中天。

    然而,10月下旬,大盘掉头下跌,此时估值早已偏高的中国远洋也在大盘下跌的压力下,急转而下,至昨日下跌幅度达32.4%,股价回落到涨停板后水平。

    面对中国远洋“风云变幻”的行情走势,眼看着先知先觉、财大气粗的机构投资者满载而归,散户投资者则只有暗自神伤的份。对于为何不是先整合再上市,而选择在上市仅一个月时间内就定向增发的疑问,中国远洋的解释也仅仅是“出于商业时机的考虑”,但何谓商业时机,纵使市场如何解读其中“玄机”,投资者除了愤怒也只能是遗憾。

    近日,又有报道称,国际机构正扭转对中国远洋的看法,瑞银、高盛两家机构不约而同唱多中国远洋,评级由“中性”调高至“买入”,这对于高价杀进的散户们会不会仅仅是个“安慰”呢?别冶 

忽悠四

中国中铁 争议不断上涨不止


    虽然上市时间仅相差一个月,但12月初上市的中国中铁与11月初上市的中国石油相比,上市时的市场氛围好了太多,两者上市后的走势也是天壤之别。截至昨日,中铁较上市首日累计涨幅已达35.85%,较发行价每股4.8元上涨129%。然而面对市场的众多置疑,中铁似乎并不予以理会,近日市场表现更有愈演愈烈的架势。

  尽管中铁凌厉的走势一再让市场出乎意料,但市场上有理有据的种种置疑,也颇为耐人寻味。根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中铁募资投向、市盈率、与中铁二局的关系等问题均遭到置疑。

    报道指出,在募资投向问题上,中铁计划所募资金中用于投向收入占比39%的铁路业务和1.2%的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募集资金均为20亿元,违背了自2006年5月18日起施行的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关于募集资金“原则上应当用于主营业务”的规定。

    在市盈率方面,中铁2007年1-6月实现的净利润达到15.45亿元,并预计2007年度净利润不低于31.42亿元。而净利润大幅提升的根源,是由于管理成本同比大幅下降了11亿多元,但11亿多元下降的成本来自于去年计提的冲回。如果剔除以上因素,中国中铁2007年1-6月由主业经营产生的净利润就只有约1.5亿元,与财报显示的15.45亿元相比大幅缩水90%。如此一来,中铁IPO市盈率大大提高。同时,因为并不是每期都有这么大的费用冲减,中铁也并不见得会如某些机构预计的那样具有良好的成长性。

    而就中铁二局与中铁的关系来说,中铁二局控股股东为中铁二局集团,而中国中铁100%控股中铁二局集团。因此,中铁二局为中国中铁控制的孙公司,中国中铁IPO明显违背了“发行人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得有同业竞争或者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的条款要求,出现了中铁二局这部分资产被先后重复上市的违法情况。

    面对市场的这些置疑,中铁还能否“走自己的路,让市场说去吧”呢?别冶 

忽悠五

广济药业 分析师“自拉自唱”


    散户看惯了股市“黑嘴”,兴许也有麻木的时候,当他们慢慢淡化某些券商分析师负面形象的时候,又有分析师们在使用老套的手法,四处鼓吹自己建仓的股票。

  今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联合证券宋华峰连续4次推出关于广济药业的价值分析报告,重申广济药业价值被低估,其认为2007年广济药业每股收益是0.77元。这四篇报告分别为4月17日的《广济药业调研简报—已错过鑫富岂可再错过广济》、4月23日的 《广济药业深度研究—VB2价格持续涨夯实广济投资价值》、4月27日的 《广济药业更新报告—07年业绩增长趋势已彻底明朗》和5月11日的《VB2价格再创新高 上调广济07年盈利预测》。

    从宋华峰4月17日出炉第一篇关于广济药业报告算起,到5月11日四篇报告出毕,公司股价一直从9.42元上涨至19.10元,上涨幅度高达114.61%。5月14日周一开盘,广济药业被深交所临时停牌,深交所由此开始对公司股价异动进行调查。经调查发现,宋华峰的研究报告有很多信息不属实。同时深交所查出宋本人还利用职业优势进行炒股,而宋华峰有一个账户,在广济药业的炒作中也参与其中。

    面对宋华峰的频频发布利好报告,广济药业并未 “揣着明白装糊涂”,其4次发布澄清公告称,在停牌自查后,已经察觉到宋华峰的研究报告对公司股价有推高作用,该研究报告中所述利好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有误导投资者嫌疑。

    有意思的是,核黄素价格的暴涨,令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广济药业突然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由此一场围绕核黄素价格的争论就此展开。在部分市场人士看来,广济药业有刻意隐瞒核黄素真实出厂价格的嫌疑,最终目的是雪藏公司利润。即使广济药业从维护客户关系出发,降低产品价格,符合商业惯例,但价格也不能压得太低。巩万龙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