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窗:利好政策首失灵 股市困囿于信用空洞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 19:50 《南风窗》杂志 | ||||||||
□陆一(上海) “利好政策”首次失灵 所有人都说中国股市是政策市,这话说得没错。对于建立市场经济、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发挥作用,在中国经济界这20多年来都没有停止过唠叨;但是在具有高度市场
从中国股市成立以来、尤其是中国证监会成立以来,前有第一任证监会主席1994年“三大政策救市”,以求对低迷已久的市场有所拉高;后有1996年《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要求高度警惕证券市场的严重过度投机和可能造成的风险,以求对高昂的指数进行打压。特别是1997年中国证监会将两个证券交易所收归己有、建立了高度行政划一的垂直领导体系以后,1999年在中国证监会的一线指挥下,以《人民日报》社论为背景展开了一场“跨世纪行情”。指数从5月19日前的1059点涨到6月30日的1756点。此后持续了两年的大牛市。 可是,自从2001年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上证指数就由当日最高的2245.44点,一路下跌至2002年1月22日的1348.79点,跌幅39.93%。最终导致国有股减持政策被无限期推迟。 股市从此像是罩上了挥之不去的阴霾,暮气沉沉。从2002年1月到2004年9月,尽管政府“闲不住的手”在沪指1300点附近展开了4次救市行动,但是股市仍一蹶不振,甚至连挽回一半的升幅都颇为艰难。 第一次是2002年1月,沪指落到1309点,中国证监会召开了市场分析座谈会,增强对市场稳定发展的信心,至7月指数最高探到1700点左右; 第二次是2003年1月,沪指又落回1300点附近,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全国证券监管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市场的承受程度的统一”,至4月中沪指勉强升至1650点左右; 第三次是2003年11月,沪指再次跌近1300点,当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大力发展证券市场”后,沪指随后在2004年4月上探接近1800点; 第四次就是2004年9月13日,沪指跌破1300点下探1259,于是有关领导出面强调,要求抓紧落实年初就提出来的“国九条”。 此前连续了十几年的“政策市”,如果说每次的“政策救市”多少都给市场打了短期见效的强心针,但是这次却仅仅维系了不到两个星期,连区区1500点都没见到即回返跌势,且一路跌跌不休。短短4个月内,政府呕心沥血推出的利好政策以前所未有的高频度连环出台,然而市场却一直在1300点左右徘徊,毫无起色,甚至在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破位下跌,之后沪指更跌至1239点,创下5年来的新低位。 这个典型的“政策市”证券市场,政策却第一次对市场近乎失灵了。尽管政府行政监管部门这个“闲不住的手”仍在起劲地挥舞,市场却死水微澜,股民似乎不见了往常的狂热和响应。今次,何以出现这样连续数月的反常,而终使股民的信心丧失殆尽?恐怕还得深入整个股市生态的背后,才可能真正探得究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