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解构德隆》:企业文化熵殇(5)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 20:53 新浪财经

  社会文化荡涤

  更为重要的是,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德隆能否经得起汹涌澎湃的当前社会文化潮流的荡涤?

  计划经济体制把大量人力物力变成军事力量和内部斗争抗衡,从而把整个民族精神物化。严格的等级制度造成不自由、不公正、不诚实、不守信,并摧毁了存在中国几千年的伦理本位的道德规范,失去道德规范的中国人带着计划经济时的道德习惯进入市场经济,势必爆发出计划经济培养出的全部人性恶,在这一点上看看德隆人的道德规范在哪里?尤其是那些金融高管们,都做了什么?也许只有等到武汉审判的那一天才有新鲜故事!

  德隆文化资源的构成,涵盖了民营、家族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的所有优点,但也伴生了所有缺点。德隆各派利益之争、文化冲突从创立伊始就从未间断,遭遇中国

传统文化与西方商业文化的碰撞冲击后,德隆的企业愿景、价值观、使命和企业战略实施变得孤立无援!最终无法实现自身一贯秉承的“以德兴隆,创造中国传统产业新价值”的企业菁英俱乐部式文化。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中国企业家还要承受来自一些非制度性因素的制约,比如说社会心态、社会舆论等。社会的宽容是孵化企业家的“摇篮”,如果一个社会对合法致富的人不宽容,甚至出现“仇富心态”,那么这些人至少会存在潜在的社会风险。

  中国文化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之说。在中国的历史中的农民起义总把“贫富不均”视为社会动荡的祸根,而把“劫富济贫”奉为“均贫富”的道德楷模,因此,每当社会“贫富不均”的浓度超标时,一些民变领袖就会打着“均贫富”的旗帜,进行轰轰烈烈的“劫富济贫”运动,以此来赢民心得天下,而民众又往往把“劫富济贫”者当成仗义疏财的英雄进行崇拜。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历史文化中某些与工业社会文明相悖元素和德隆本身问题的合成,摧毁了德隆。透过德隆之死,放眼整个华人圈,鲜见大而强的“百年老店”,绝大多数都逃不出“富不过三代”的藩篱,这与中国封建帝王和家族亲情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或许这种文化不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久。

  小到个人和社团,大到民族和国家,决定其兴衰的终极原因莫大于文化。山西晋商,领导中国商业200余年,开拓世界商业的一个奇迹,但进入20世纪就此消亡,为什么?极为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得到文化上的归属和支持,没有获得一个整体的文化背景,没有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掘和创新结合起来。当代中国人的信仰缺漏,使得精神文化——宗教意识、诚信意识、人文意识、宪政意识和公民意识发生断裂。

  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历史文化中某些与工业社会文明相悖元素和德隆本身问题的合成,摧毁了备隆。透过德隆之死,放眼整个华人圈,鲜见大而强的“百年老店”,绝大多数都逃不出“富不过三代”的藩篱,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致命的文化缺憾,即:“重农抑商”。重农的观念成功地将我们祖祖辈辈钉在黄土地上,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都是封闭式自给自足小农经济。许多世代相传、奉为圭皋的观念,都与现代的开放式、商业化社会有冲突。我们现在的艰巨任务是怎样将泊来的洋文化消化为本土文化中,并怎样将传统文化进行改造以适应当下文化。德隆恰恰在这两个层面都没有解决好。花巨资请国外顾问机构咨询,结果是照搬西方大企业模式而遭致失败。在人才战略上不惜重金聘请大量的“海龟派”,导致德隆能说比能干的人多,使许多好的项目由于无人实干而亏损。

  德隆以兔死狐悲为借口,以鱼死网破为要挟,已经殊为不智。中国企业在反思时必须走出狭隘的利益观念,发展一种被社会所接受的企业文化,才能找到立身之本,否则永远只能是潮起潮落的牺牲品。

  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只能是二、三流的企业。企业文化可以有意识地塑造、升华,是企业运营管理的软系统,决不可能像有形的硬件设备可以“整合安插”,只有融合于企业员工的意识领域,成为全体员工共同的灵魂统帅,行动指南,才可能成为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国外许多百年企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谈论最多的话题是什么?是组织变革及文化变革。当看到韦尔奇带来的全新的理念时,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得出结论说GE已经失去了企业文化,而是恰恰相反,GE丰富和发展了它的企业文化,它在变革中起舞,它在变革中重获活力和新生。企业文化可以使战略、流程、绩效、管理水到渠成。

  在创业初期,德隆因为唐万新的卓越才能,曾经将无形的理念转化为巨大的物质财富,显示出良好的“熵”性,而后来却因为庞大的系统承载了太多的混乱,无法融合为全体员工互相依存的价值观和行动方式,最终导致由“熵”到“殇”的哗变。

  “熵殇”使德隆文化难以生成。

  德隆是脆弱的,中国企业是脆弱的。但脆弱着的往往是生长着的,在中国市场经济的进程中,这样的脆弱性没有替代品,惟有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拯救。

  中国优秀企业与世界级公司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并不完全是技术、设备等物质层面的。我们最大的差距存在于我们的脑子中,我们并不真正理解支撑现代企业的制度、管理与文化到底是什么!

  德隆败因最终是资金链断裂、多元化结构的失调、总体战略迷乱、唐万新个性化冲突、公司治理缺位和企业文化熵殇集合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德隆危机的累积——资金链断裂、多元化结构的失调、总体战略迷乱、唐万新个性化冲突、公司治理缺位和企业文化熵殇构成巨大的冰山和不可逾越的“

长城问题”,最终导致德隆的崩陷。

  时间煞是无情,大江东流不止,潮起潮落,风行的未必就能长久,精粹遭遇冷落亦有之。当下,中国正处在迈向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企业做到多大规模较为适宜,是值得盘深思的一个问题。适宜规模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既具有一定规模,又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德隆的崩溃给中国企业家们一个新的机会审视自己:在雄心勃勃地重组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时刻,是不是先重组中国民营企业的不良资产?在一厢情愿地为国企亏损埋单之时,是否考虑谁会为你的失败埋单?

  德隆案例表明,寻求可持续、稳定发展之路,始终是企业、特别是商业资源并不完备的民营企业的立身之本。中国民营企业远未具备进行跨行业、大规模整合的能力,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的不恰当渗透和拓展。任何不顾经济规律和限制的狂热行动,都只会演化为破坏性投机。

  德隆警示企业必须对战略管理与经营模式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层思考。如何处置诚信建设与永续成长、个人权威与公司治理、资本运作与实业发展、做大与做强、经营与管理、扩张跃进与稳健经营、中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产品品牌与企业品牌、粗放式管理与精细化管理等关系,也就成为民营企业规范自我行为的一种考量。德隆对中国企业家是一个警醒:当你的管理能力、资金驾驭能力、资金的来源不匹配的话,过度的扩张会给你带来无法承受的信用风险,将使整个庞大产业毁于一旦。其次,中国企业在扩张的时候,不要过快过多的多元化,要把主业做透。中国企业家往往追求的是通过控制足够规模的资产形成的一种权威和势力,并没有完整去考虑自己核心价值的创造。民营企业做大不难,难的是选择一个以之为立身之本的行业。中国就是市场太大,机会太多,让人眼花缭乱,什么都想投。什么都投了,也就离崩溃不远了。民营企业要立业,立长久的事业。

  德隆终于走下了资本的“神坛”。如果说杨斌的荷兰村、周正毅的农凯等民营企业的倒下都可以理解为自作孽,那么德隆的唐家兄弟深陷资金链黑洞,对所有中国民营企业提出了一个存在性的思考:民营企业或借一时之势青云直上,或凭市场累积蓄势,但是民

  营企业到底是创造还是转移了财富?当然还包括企业使命感与社会责任等重要话题。

  这一问题的拷问对民营企业来说是致命的。如果民营企业只是将社会财富转化为个人财富,只能将庞大的社会资产套牢在资本黑洞里,只会用8个杯7个盖的资本财技弥补窟窿,那民营企业的存在意义又在哪里?做企业最重要的是什么?德隆在某种意义上成为许多民营企业在哲学与价值观上危机的标本。

  企业家一定要遏制愈来愈强的膨胀欲和扩张欲。生存比发展更重要,谨慎比豪气更重要。企业如人,不在于身体有多高,块头有多大,关键在于健康的体魄。企业经营犹如长跑,如果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进行马拉松赛时,必然在途中猝死,所以,企业在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速率至关重要的。

  德隆不是个案,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政府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建立一个体系以解决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中国最大民营企业的崩塌是不仅是德隆人的悲哀,更是中国社会各界的悲哀。德隆在全国范围内长达5年的

理财/银贷融资总量超过570亿元之巨,难道政府监管部门没有觉察吗?我们的学者要么算命式的唱衰、要么大颂赞歌神话,学术公信力何在?咨询中介机构收取大额费用,其价值又体现在哪里?我们的媒体更是推波助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毁灭一家企业容易,做强做大一家企业实孰困难,德隆留给我们的反思和警示太多太多……

[上一页] [1] [2] [3] [4] [5]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