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妙文 > 连载:解构德隆 > 正文
 

《解构德隆》:武汉——危机德隆嬗变(5)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 19:48 新浪财经

给国务院的信

  2004年12月15日,唐万新写完一封给国务院领导的长信。

  “尊敬的首长:您好!我是德隆公司的唐万新。首先,为‘德隆事件’给国家造成的风险,给国家和各地方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带来的艰苦工作,表示无比的愧疚和深深地
歉意。我写这份材料,是想系统全面地表述‘德隆事件’的主要过程和德隆公司运作的动机,一为客观叙述事实,二为后人引以为戒。”

  “1997年,德隆考虑到,虽然国家并不鼓励民营企业进入金融行业,但由于全球金融业一般都是本土化的,不可能允许外资肆意投资,将来一定有民营企业的机会。所以,德隆投资“新疆金新信托”作为学习操作金融服务业的平台,尽管当时信托业步履艰难。但德隆的金融管理团队却血气方刚,一口气用了3年多时间,将一个坏账资产近4亿元、年亏损几千万元的信托发展成一个资产上百亿元,利润近亿元的‘大’信托。至2000年,累计为客户赚取了30多亿元利润。”

  “由于当时德隆采取的证券投资模式是集中长期持有,非常类似庄家,所以当2000年底‘中科事件’爆发后,社会舆论突然对准了德隆,‘德隆是庄家’成为几百家报纸期刊的头版,引发了‘金新信托’客户群的挤兑。这就是‘德隆事件’的开始。”

  “2001年1月—2003年6月,应该是德隆危机的第一阶段。德隆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来‘化解’危机:其一,德隆从所属产业中调动资金以

理财、存款等名义支持金融企业渡过危机。其中德隆上市公司支持28亿元,非上市公司支持10亿元;其二,将金融企业(信托、证券)以前单一的理财服务改为客户全面金融服务(即混业)。除理财外。推出了‘战略并购’、‘战略退出’、‘MBO’、‘借壳上市’、‘杠杆收购’等一系列金融新产品。目的是增强客户的信心,改变金融企业形成的功利主义文化,强化内部员工的信心。第三个措施是扩大收购了‘伊斯兰信托’、‘南京国投’、‘恒信证券’、‘中富证券’、‘三江源证券’,控股或参股了‘昆明商行’、‘南昌商行’、‘长沙商行’、‘株洲商行’等”。

  “经过三方面的努力,德隆金融企业的挤兑危机渐渐‘缓解’了。2001年底有40多亿元客户资金到期兑付不了;2002年底不能按期兑付的资金不足20亿元;2003年6月到期资金全部兑付。还有十几亿元的备付金。对于这种多方支援的手法,德隆收购的多家证券、信托公司,并不准备长期持有。德隆一直认为危机短期会过去,所以才挪用客户的资金收购金融企业,而最大的客户就是德隆自己。等待危机过去后,德隆将立即把金融企业——卖出,从而回填客户资金。”

  “在传播领域,从2004年3月起,有史以来最大一次针对德隆的负面舆论无疑加速了德隆危机的爆发。德隆做过统计,除几张大报外,几乎所有的报纸、电视、电台、网站、几个月内反复报导了“德隆资金链快断了”的推测性消息,直接导致相关金融机构拼命挤兑德隆,最后,在四面楚歌中,德隆内部员工信心也开始崩溃,巨大的德隆终于在众目暌暌之下。彻底倒下了。”

  “德隆发展到今天将近20年,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合规经营的。但在从事金融服务业这个领域里,德隆犯下了严重的错误。首先是随波逐流,比如最低收益拆借保证,以为只要行业内大家都在做的事。德隆做了问题也不大,结果,正是这一点,成为‘德隆事件’的死结;其次,危机出现后,在企业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为化解风险,采用了‘非常规’手段。相当于用‘毒药’来化解‘毒药’,结果事与愿违,而且造成了更大的影响和损失。”

  “德隆事件整个过程的实质就是,当德隆下属的金融企业发生挤兑危机,为避免引起社会不安定,德隆集团用全部资产,甚至包括近20年来形成的个人资产去营救。过程中使用了一些‘非常规’的手段,结果是事与愿违,反而扩大了风险。德隆事件虽然规模大,但与其他金融企业引发的危机比还是有区别的。区别之一是:德隆是因为想进入金融服务行业而投资金融企业的,并不是为了将它作为融资工具,或将其资产划到德隆名下。从结果来看,德隆不但未挪用金融机构一分钱,反而支持了金融企业几十亿元。在危机期为稳定客户提供近百亿元的担保:区别之二是:整个过程中相关的金融企业为客户赚取了近150亿元利润,而金融企业赚取的只是管理费和佣金,并未将股票差价利润揽为己有”。

  “虽然托管德隆的华融在几次交流中对我建议的整体解决方案持怀疑、迟疑态度,但我仍然有信心,随着华融公司逐步掌握德隆的数据,随着最终的重组方案出台,我相信德隆的问题会解决”。

  “在积极配合司法调查的情况下,在法律允许的方式下,让我可以参与到配合华融的处理工作中去!恳请批准我的请求!万分感谢!”

  唐万新对“德隆历史”有著惊心动魄的体验,对世道的变与不变,对人性的恒常与反复,较之其他人,是否就思考得更深刻,看得更透彻?

  武汉的这个冬天特别寒冷,不知唐万新是怎样度过的?一位精明且骄强的经营奇才,已经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了。是命中注定,还是大势所然?

  现实总是比理想残酷,德隆的丧钟已经敲响。2001年以来,唐万新在危机中苦苦挣扎,希望救德隆于水火之中;当华融托管德隆之后,唐万新又充满希望能得到市场化重组的机会;当德隆的企业开始一个一个被拍卖,唐万新不知有何种感叹?所谓的德隆系,所谓的德隆战略,将走向土崩瓦解。

  企业家、学者、政府官员和舆论对德隆的看法始终南辕北辙、针锋相对。德隆的运营曾经浪潮滔天,而今留下的似乎只有沉思和苦涩的回忆。德隆踏上了死亡之旅,起点和终点变成了另一种纪念,危机重重的代价,渗透著多少人对民营企业自身与生态环境的反思和思量。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