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号 红鼎财经
![](http://n.sinaimg.cn/finance/crawl/20170719/jYA_-fyihrmp9770667.jpg)
01
今天本来是万达、融创正式签约六百亿合同的大喜日子——万达集团将旗下13个文旅项目、76家酒店卖给融创中国。
不料,签约现场却出现了各种幺蛾子。本来是万达、融创的签约,现场放的却是“万达-融创-富力地产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的背景板,就在众人惊讶时,该背景板被火速撤下,所有记者被要求离场,发布会推迟一个小时。
据现场报道,“王健林、孙宏斌以及富力集团董事长李思廉随后陆续到场,但并未进入主会场,而是进入小会议室,会议室内还传出摔碎玻璃杯的声音。而万达方面的工作人员此时则忙着紧急找打印机。”
整整一个多小时,直到5点半,发布会才再次开始。背景板又重新换回“万达-融创-富力地产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的背景板。
![](http://n.sinaimg.cn/finance/crawl/20170719/KCro-fyihrit0679059.jpg)
在发布会上,孙宏斌宣布,万达将出售73家酒店给富力地产。这与之前的方案有不小的出入。
● 根据7月10日万达商业、融创中国的联合公告:
融创房地产集团以335.95亿元收购万达项目76个酒店。
万达以注册资本金的91%即295.75亿元,将十三个文旅项目的91%股权转让给融创,并通过指定银行向融创发放296亿元三年期贷款。
● 而今天这个方案变化成:
富力地产以199.06亿元收购该77家城市酒店全部股权
融创房地产集团以438.44亿元收购前述十三个文旅项目的91%股权,并由交割后项目承担现有全部贷款约454亿元。
也就是说,是富力承接了万达的酒店资产。孙宏斌只要含有土地资源的文旅项目,把酒店都给富力集团收购了。
孙宏斌在发言中表示“地产行业最大的两个风险是,地价和资金风险”。
看来,这段时间买了太多了孙宏斌,也怕出资金流动性风险了。
随后,王健林在演讲时表示,“我们在贵宾室里谈笑风生,怎么就被传摔杯子了呢。”
接着王健林表示修改后的交易更加有利于三方的利益,并驳斥了诸多“谣言”。
最后,三家公司的高管们火速签约,大佬们喝完香槟,不做提问环节,就草草结束。
这是一场充满悬念的发布会,留下了更多谜底。
那么,最大的谜团还是,是什么触发了关于万达的种种“谣言”的呢?而这些“谣言”杀伤力有多大呢?
02、“首富,不许跑!”
首富王健林最近红得不能再红了,关于他和万达的消息满天飞,股价也是宛如坐上了过山车。
昨天、前天是“股债双杀”。其在美国的最大的上市平台AMC也闻风而落,10.05%的跌幅在A股就算是跌停了,一天就跌掉了首富14.6个“小目标”。
可今天,万达酒店发展却满血复活了,截止下午2点,涨幅高达16.667%,就连它的交易对手融创中国的股价也上涨了5.897个点。
我们知道,上一次股债双杀就是一张照片引发的“血案”。
6月22日,坊间流传,建行等金融机构抛售万达债券,而一张来自金融机构的邮件通知的照片显示,金融监管部门紧急要求银行排查对万达、海航、复星等近年来海外投资比较凶猛的民营企业的授信和海外融资特别是并购贷款、内保外贷等业务的风险。
这一次,还是一张照片。
![](http://n.sinaimg.cn/finance/crawl/20170719/qCAs-fyihrmf2666039.jpg)
这是一份《关于银监会口头转达对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六个境外项目处理措施的情况汇报》的文件。通过行文措辞,可以看出这份文件同样来自于金融机构,而且应该还是一份初稿,上面还有用铅笔修改了错别字和重要的措辞。
文件显示,对万达6个境外投资项目拟严肃处理,其中4个已经完成并购交割的项目,处理方法包括四个方面:
● 第一,不能从金融机构融资;
● 第二,不得注入万达控股的境内上市公司;
● 第三,是这些项目发生经营困难,万达不得从境内对其注资,也不得与万达集团境内资产进行重组。
● 第四,万达集团如拟向其他中国企业出售这些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备案、批准。
对尚未开工的两个项目,在项目报备、外汇、贷款等方面不得予以支持。
文件仅有一页,披露出来两个项目,北欧院线和卡麦克院线,而根据文件的措辞,另外两个已完成的项目可能是欧洲Odeon&UCI院线和澳洲HOYTS院线,另外两个未开工项目是万达洛杉矶项目和万达悉尼项目,这些都是万达在海外的重点项目,投资规模总额高达数百亿美元。
这个处理的措施相当严厉,可以说基本上断了这些项目在国内金融机构融资的可能性,也断了万达将国内资金转出境外项目的可能。
也就是说,首富要被“困”在国内了,跟中资金融机构的境外项目合作也很难做下去了。
03、从鼓励到定性“转移资产”
王健林曾透露,早在2004、2005年,万达就想“走出去”到国外收购,但一直不敢。直到2012年收购了美国的AMC院线后,国际化才一发不可收。
当时,我国政府是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收购海外资产的,当时还被当作是政绩,甚至还给予补贴的。
媒体也把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当作是扬眉吐气的事情。
然而,短短3年,外部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 今年两会,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跨境对外直接投资有跟风、过热、盲目的现象,导致交易量增长较快。”
● 前天,发改委直接表态,将继续关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防范对外投资风险,建议有关企业审慎经营。
● 昨晚,央视《新闻1+1》将发改委的表态解读为——这些非理性投资行为并不是以增加生产为背景的,实质上是一种转移资产行为,“非理性”是有所指的。
“转移资产行为”杀伤力无疑是极大的。
虽然央视的节目点名的是苏宁,但外界还是解读为对万达的不利消息。“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五个领域的对外投资,万达全部占齐了。
04、买的不是国家所需的
为什么官方的态度前后有如此大的变化,从鼓励“出海”到央行、发改委、商务部的严厉批评?
前几年,在官方的支持和鼓励下,金融机构纷纷参与了万达海外并购的贷款:
![](http://n.sinaimg.cn/finance/crawl/20170719/EP43-fyihrit0679071.jpg)
表面上是万达在买买买,但背后是金融机构的资金。
这部分资金是怎么到海外去的呢?很多采用的是“内保外贷”的模式:
![](http://n.sinaimg.cn/finance/crawl/20170719/3ytv-fyihrit0679074.jpg)
采用内保外贷的形式,由于实际放款是境外分行,对境外分行是表内业务,但对境内银行是表外业务,亦可以规避国内房地产调控对相关行业贷款的限制。
也就是,万达和王健林在中国国内背负人民币负债,持有的是海外的美元资产。相当于“变相”把资产“转”到了海外。
3年下来,万达买了些什么资产呢?——全都是酒店、游艇公司、娱乐、体育公司等泛娱乐公司:
![](http://n.sinaimg.cn/finance/crawl/20170719/SWos-fyiavtw0815927.jpg)
万达的逻辑是——海外并购后的企业,将业务在中国落地,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同时,可以把这些项目注入在中国的上市公司,获得不菲的溢价。
本质上,这还是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以及套利。
可显然,在官方看来,这部分资产并不是国家所需要的,也不是符合国家产业规划的“高精尖”产业。
05、外储、汇率双降,“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今年年初,王健林拟以10亿美元提购美国电视制作公司Dick Clark Productions的交易而宣告失败,市传失败原因是因为中央限制资本外流,阻止了这项交易。王健林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证实了这一传闻,指中央担心对外投资损耗外汇储备,故交易告吹。
本来,万达在2012年开始海外并购的时候,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还是走强的,但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始一路走低,信心最低的时候,大家都认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会到7。
并且,中国外汇储备从4万亿美元一路下滑到3万亿左右。其中大部分是居民、企业兑汇。
于是,汇率和外汇储备的压力促使官方对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产生了忧虑。
在官方看来,境外收购导致的外汇资本过度外流,已经对外汇储备的稳定造成冲击,进而动摇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我们看到,2015年和2016年的境外收购高峰时段,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大幅下降的,对人民币的贬值已经造成实质影响。这是监管层不容许的。
过去那种“人民币负债,美元资产”的玩法不再被允许。非国家产业战略方向的项目,逐渐叫停,监管层面多次表态,其实是“有针对性的”。
事实上,万达在收购了这些境外的资产后,打算是把这些境外的“优质资产”装入国内上市公司。2016年5月,万达院线发布公告,拟推进重大资产重组,标的是万达影视、青岛影投和互爱互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就是青岛影投包含的传奇影业。
但在3个月之后,万达就终止了这项重组,最终的选择是现在的仅注入万达影视,含有传奇影业的青岛影投已经不再重组的序列之内了。
如果坊间流出的处理意见为真的话,那么传奇影业想要注入万达电影仅有的一点可能性也被切断了。
其实无论是哪个企业的走出去,尤其是在现在中国的国情之下,都需要“讲政治”。
历来自认为“亲近政府,远离政治”的王健林,最后却还是折在了“政策”上面。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http://n.sinaimg.cn/finance/8da1dedd/20160803/ads.jpg)
责任编辑: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