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新海宜财务数据遭质疑 应收大户客户中遁形

2013年01月21日 00:05  资本证券网 

  新海宜财务数据遭质疑 2500万应收账款无收入

  中国资本证券网 吕江涛    

  1月9日,新海宜(002089.SZ)发布公告澄清媒体对其涉嫌增发违法、财务造假等质疑。然而公司2012年半年报中还存在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的矛盾,新海宜在澄清公告中并未作出解释。

  对此,新海宜董秘徐磊对中国资本证券网表示,中国铁通公司隶属于中国移动[微博],对江苏铁通的应收账款与华为情况类似,可能出现事先按进度确认收入的公司与最终结算的公司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具体情况还需要和财务核实。

  关键数据被质疑造假

  澄清称应收同属华为

  近日,有媒体发表文章质疑新海宜涉嫌违法增发、关键财务数据涉嫌造假、少计利息支出涉嫌虚增利润、借款离奇消失等问题。对此,新海宜在1月9日澄清公告中一一作出解释。关于财务数据涉嫌造假的问题,质疑文章指出,新海宜2012半年报合并口径下对“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应收账款6-12个月账龄款项5696.43万元。根据正常的财务逻辑,这些款项势必应当来源于上年末账龄为0-6个月的应收账款,且前者的余额不可能超过后者。

  然而,新海宜2011年年报披露,当期末对该客户的应收账款0-6个月账龄款项为5391.81万元,相比2012年半年中6-12个月的欠款金额还少了304.62万元。这意味着,在新海宜所披露的2011年年报和2012年半年财务数据中,必然有一组存在金额超过三百万元的差错。此外,新海宜对华为的另一家公司华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也存在上述问题。

  对此,新海宜在澄清公告中解释称,由于与华为签订的是框架合同,其适用于华为所有子公司。个别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华为业务管理结构变更,会造成事先按进度确认收入的公司与最终结算的公司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从而导致应收账款会在最终签合同、确认收入时变更客户名称。

  新海宜证券代表方舒对中国资本证券网表示,公司已经和会计师事务所沟通过了,没有问题。

  应收大户在客户中遁形

  会计师质疑披露不规范

  虽然新海宜对关于财务造假的质疑进行了澄清,然而其2012年半年报中还存在着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不对应的现象。2012年半年报显示,新海宜应收账款第二名为江苏铁通,欠款金额为3245.8万元,其中账龄为0-6个月的欠款有2569.6万元。即使应收账款是含税的,扣除增值税影响后,2012年上半年新海宜对江苏铁通的营业收入也应该大于2196.2万元。

  然而,半年报显示,2012年上半年新海宜营业收入前五名的客户不包括江苏铁通。第五大客户为华为数字技术成都有限公司,新海宜对其销售额为1370.6万元,远小于对江苏铁通的营业收入。为什么江苏铁通没能进入新海宜营业收入前五名呢?新海宜对江苏铁通的销售是否真实呢?

  翻看新海宜半年报母公司财务报表附注可以发现,对江苏铁通的应收账款全部为新海宜母公司对江苏铁通销售产品造成的。母公司财务报表附注显示,新海宜母公司前五大客户中第二大和第五大客户都是江苏铁通。但是,两个对江苏铁通的销售收入相加也只有1893.3万元,仍然比应收账款中少了302.9万元。

  对于应收账款竟然比营业收入多的质疑,新海宜董秘徐磊表示,中国铁通公司隶属于中国移动集团。对江苏铁通的应收账款与华为情况类似,可能出现事先按进度确认收入的公司与最终结算的公司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但是具体情况还需要和财务核实。

  1月17日,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吴勇表示,应收账款比营业收入多有违财务逻辑,财务报表及附注的披露应该准确传达企业的财务信息,新海宜的财务报表如果不解释连专业人士都看不懂,对投资者还有什么价值可言?

进入【新海宜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方:美方涉钓鱼岛言论罔顾事实不分是非
  • 体育切尔西2-1阿森纳 曼联93分钟丢球平热刺
  • 娱乐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过世 作品集
  • 财经铁路职工晒出工资单:计划十年收入翻番
  • 科技iPhone 5一月内掉价20%:水货跌至4300
  • 博客安倍为何突然要给习近平写亲笔信
  • 读书中国历届领导人都在哪儿过年(图)
  • 教育留学中介市场乱象调查:作假成潜规则?
  • 育儿2名男子体验分娩难以忍痛终放弃(组图)
  • 朱平:中国股市还远没有到达尽头
  • 曹凤岐:打破金融垄断 支持普惠金融发展
  • 马宇:国有企业改革路线图与时间表
  • 罗天昊:为什么深圳仍然是一面大旗
  • 叶檀:个人境外直投是人民币大考
  • 李伟民:抢票软件与公平无关
  • 倪金节:中国经济三大新趋势
  • 郑风田:菜价上涨10问
  • 张化桥:中国企业的并购和恶梦
  • 聂庆平:正确理解影子银行推动金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