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管相继辞职 ST宏盛败于资金危机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6日 02:2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朱宗文 3月25日,上海宏盛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宏盛,600817.SH)开盘便被牢牢地封死在跌停板上,这已是该公司股票的第五个跌停板了。 就在同一天,ST宏盛同时连发四道公告,公司第一大股东的股权被轮候冻结,独立董事和董秘相继辞职。 据了解,ST宏盛董事长兼总经理龙长生因涉嫌逃汇、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被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于2008年3月12日批捕,因司法部门的侦查工作刚刚展开,目前具体案情尚不清晰,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案由系涉嫌合同证诈骗。 “这是一家典型的无工厂的家电品牌制造商,这种商业模式虽然比较新颖,但抗风险能力比较差,如果资金链一旦出了问题,供应商就会停止供货,企业也就陷入困境无力自救。”一位比较熟悉ST宏盛的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 “一家看不清的公司” “这是一家让人看不清的上市公司!”3月25日,中信证券电子行业分析师孙胜权在电话中对本报记者表示。 ST宏盛前身为良华实业。 1998年9月4日,注册资本高达1.5亿元人民币的宏普实业在上海正式成立,两个月后介入重组于1994年挂牌上市、主营业务业绩不佳且负债连连的良华实业,以29.8%股权(后又增持至 45.29%)收购之。 2000年7月,良华实业正式更名为宏盛科技,主业也由粮油及房地产为主进入到光电产品及集成电路行业。 “一开始ST宏盛的主业是集成电路产品,就是从别的工厂购买闪存卡等一些集成电路产品进行封装,到美国销售,后来慢慢转型为一个物流商了,主要为采购销售。”孙胜权分析。 实际上,在ST宏盛的2006年年度财务报表中对其商业模式的定位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公司作为IT产品业务供应链管理者,充分挖掘价值链细分价值,在供应链设计、订单管理、元器件采购供应、仓储、报关、运输等工作环节上进行高效整合,打通上游生产企业与下游终端客户之间的瓶颈,成为上下游之间的枢纽环节,从而实现对产业链条相当的控制力并获取利润。” ST宏盛一位前独立董事回忆:“宏盛科技之前一直从事的是传统的代工贴牌(OEM)生意,龙长生在公司开会时强调得最多的也是贴牌,但就是到了2003年年末,龙长生开始捣腾一种新的业务模式。” “这种模式因为当时在国内是比较新颖的,所以也吸引了包括基金在内的一些投资机构的注意,但是在试图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这家公司没法跟踪,因为其主要业务都在美国,而且公司上下游供应链的实际控制人是龙长生夫妻俩,我们只能停留在听他们说的阶段,没法作出判断。”孙胜权说。 记者查阅发现,在该公司2007年3季度的流通股东中还有中国农业银行-富兰克林国海弹性市值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等机构的身影。 “这家公司给我的感觉是一直存在比较大的资金压力,我印象中该公司曾有两次试图在股市上融资,一次是几年前想融资1亿元搞集成电路的封装,另一次是去年。但是都没有成功。”孙胜权说。 实际上,该公司已多次向投资者表露过资金的困难,比如2006年年报中说专门提到,“(1)公司所处的集成电路及信息家电产品加工、转口贸易行业以及拟投资进入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行业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相比国内外大型同行业企业,公司的资产规模偏小,资金实力有所不足,对应的抗风险能力及抓住机遇大规模拓展业务能力不足。(2)面对业务的迅猛增长,国内有限的融资渠道不足以满足我公司对资金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迅速做大做强的目标。 ” 记者发现,以2006年的年报为例,该年度公司的应收账款达到33亿元之多,而现金流不过9000多万元。 2001年,宏盛科技就曾“因无力还贷而向浦发银行开出五张空头支票”事件而暴露危机。在龙长生事发前几个月,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因与宏盛科技的买卖合同纠纷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就公司提起民事诉讼。 宏盛过于依赖龙长生夫妇 “龙长生被捕后,可以说这家公司大势已去,因为其独有的商业模式导致了其抗风险能力不强,这种情况下供货商不可能再给其供货。”前述人士表示。 经多日停牌,宏盛科技已在3月20日被实施其他特别处理,改称为“ST宏盛”。19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业务急剧萎缩,预计三个月内难以恢复正常”。 因司法部门的侦查工作刚刚展开,目前具体案情尚不清晰,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案由系涉嫌信用证诈骗。 1月3日,ST宏盛曾公告控股子公司签订债权债务重组协议。其中的内容显示,宏盛科技控股子公司安曼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曾发生一起金额1亿多美金的出口融资保证项目,即安曼电子向银行开立额度为1亿多美元的信用证,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今年2月18日,龙长生因涉嫌合同诈骗被刑事拘留。3月12日,龙长生被上海市公安局正式逮捕,所涉嫌罪名为三:逃汇、虚假出资和抽逃资本。 根据3月14日公告称,董事长龙长生牵涉一起巨额贷款逾期案。宏盛科技旗下的一家子公司对中信银行上海分行1.2亿美元(约合8亿多元人民币)信用证贷款逾期未还,这笔贷款业务的出口担保方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信保)。因为逾期未还,中信保向警方报案。警方此后的调查揭出了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和中信保的腐败窝案,涉及分行和支行两级行长,中信保总部四位雇员亦被查。 据悉,在2007年,上海证监局、中国银监会就先后展开对宏盛科技及其贷款的调查。而据接近银监会调查方的人士透露,宏盛科技案的基本事实都已清楚,但还存在一个定性问题。到目前,宏盛科技案还未起诉。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