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水王”钟睒睒成新首富,被人扒出33年前,跟马云竟还有这层关系 来源:腾讯新闻
文|野离离
01
大概十几年前,我的一位学识渊博的历史老师跟我们说,他最喜欢的一个广告就是农夫山泉的那句:农夫山泉,有点甜。
很简单,很容易记,比其他拼命宣传富含多少种矿物质的广告文案高级多了。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们都开始关注农夫山泉,买水的时候也基本会选择它。
一句好的广告语,对于商品的品牌传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就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广告人以及营销的大师。
这两天,大家已经从最新的福布斯实时富豪榜知道了,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凭借591亿美元的身价,成了国内新首富。
可能很多人不仅对这个新首富很陌生,不仅名字不如马云来的好认,曝光度也远远不及马云。
但就是这么一位看上去憨厚不苟言笑的老头儿,是一名实打实的低调大佬,以及营销天才。
说他是“水王”,一点也不为过。
在当年被其他瓶装水和饮料几分天下的时候,农夫山泉能杀出重围,到现在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连续几年的毛利率都达到60%,这不得不承认是一个商业奇迹。
另外,农夫山泉旗下有不少产品,比如农夫果园,尖叫,东方树叶以及维他命水等等,价格都要比饮用水高,但最挣钱的还是包装饮用水。
所以,农夫山泉不仅有点甜,还挺赚钱。
那是因为他们的营销团队,找到了赚钱的命门,打通了营销的任督二脉。
比起其他品牌以不明觉厉的名词和修饰词一遍一遍地强调自己的水好,但广告语却不如农夫山泉的朗朗上口,让人印象深刻。
大家来感受下其中几句:
农夫山泉有点甜。
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你每喝一瓶农夫山泉,就为贫困山区孩子捐出一分钱。
龙门清泉,听得见的好山好水。
好在天然,贵在品质。
于山之巅,取水之源。
除此之外,农夫山泉还擅长讲故事,以纪实的风格,走匠心路线,塑造品牌性格。
从2014年开始,农夫山泉就发布了一条长达3分钟的广告片《一个你从来不知道的故事》。
这之后,《极致的用户体验》《最后一公里》《一个人的岛》等等纪实广告,逼真还原寻水、运水等等真实过程。
这比平常多一层滤镜的广告更真实,而真实,是打动消费者最有力的手段。
甚至有人会专门来看农夫山泉的广告。
这大概是广告界最牛逼的境界了吧。
写得了一手好文案,讲得了一个好故事,都是因为有钟睒睒这个营销界的鬼才。
连他自己也把自己定义为一名广告人,甚至有人说农夫山泉其实是一家广告公司。
广告界,有两家公司做的广告让观众发自内心喜欢看的,一个是杜蕾斯,另一个就是农夫山泉了。
钟睒睒,这个人不简单。
02
钟睒睒是1954年出生在浙江杭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但他在5岁的时候就因各种原因没法继续上学了。
辍学的钟睒睒之后去做过很多糊口的工作,比如干过木工,做过泥水匠,做过记者,最终走上经商这条路。
当时钟睒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记者,也正是这个契机,他有机会接触到一些成功的创业者。
同时,也亲眼见证了当时被批准为海南经济特区的淘金者有多狂热。
钟睒睒也跃跃欲试,没有任何经商经验的他从种蘑菇开始。
第一次创业意料之中地失败了,因为他甚至连蘑菇生长的条件都没搞清楚,怎么可能会成功?
不过呢,他也不气馁,继续尝试其他项目,还养过对虾,卖过窗帘,创办过报纸,卖过脐橙等等。
反正折腾来折腾去,也没挣到什么钱。
钟睒睒身上有一股韧劲,打不倒,越挫越勇,后来当起了娃哈哈口服液的海南和广西两省总代理商。
也是这个契机,让他与宗庆后有了交集,但这之后因为两个人都做包装饮用水,存在竞争关系,后来因为一个概念的问题,两人交恶。
只是商场没有永远的敌人,之后在其他事件上,宗庆后又声援过钟睒睒,这是后话了。
但是钟睒睒的能耐绝不仅仅在农夫山泉上,早在这之前,他就成功创办了响当当的“养生堂”。
这主要源于他脑洞大开,请了三位中医药大学的专家,用现代超低温冷冻技术,把海南当地热衷煲的鱼鳖汤做成了鱼鳖丸。
这在当时相当新颖和独特,导致开卖第一天,就被抢购一空,才一年的时间,生意就遍布全国。
在那个互联网还在襁褓中的时代,钟睒睒能以这种速度做到这种程度,无不是另一个商业奇迹。
也就有了后来A股中的大牛股万泰生物。
这之后,也是1996年,千万身价的钟睒睒回到杭州,开始另一桩大生意,那就是创办农夫山泉的前身,浙江千岛湖养生堂饮用水有限公司。
这也就有了前面一系列的天秀操作。
03
浙江出的商界大咖真不少,钟睒睒和马云都是浙江人。
不过这两人相差10岁,除了功成名就的今天在业务上的联系,其实早先两个人就认识了,还颇有惺惺相惜的味道。
在马云13岁的时候,钟睒睒已经23了,那时候的他一心想战胜高考,去自己向往的大学。
然而,很遗憾,钟睒睒考了两次,都没能如愿,最后只能去电大。
5年后,轮到马云参加高考了。
第一年没考上,复读,再考,又没考上。
前两年的结局复制了钟睒睒,他不甘心,决定发起第三次的冲刺。
也是在这个时候,马云与钟睒睒相识了。
正当马云在进行第三次的全力以赴时,钟睒睒也在潜心备战《浙江日报》的考试,期待能成为这个平台的一名记者。
两个人都租住在浙江文联的一栋宿舍楼里,成了楼上楼下的邻居,熟络之后,两人便互相加油打气。
刻苦自不必说,这是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们拥有的共同优秀品质。两人窗户的灯光一直亮到深夜。
两个人都失败过,在人生的又一场考试中,都背负着较大的精神压力,尤其是马云,第三次高考,一不小心,就容易崩溃。
不过,最终,深夜里的灯光,变成了希望的曙光。
先是钟睒睒考上了报社,如愿成为一名记者,他的成功给马云极大的鼓励,马云摆正心态,积极应对高考。
许是幸运会传染,马云最后的分数离本科还差5分,但当时恰巧碰到杭州师范学院的英语专业本科降分录取。
最后,两个人都圆了自己的梦。
可能当时谁也想不到,两人都能登顶中国首富的位置。
三十几年前奇妙的交叉点,如今看来,也是一种莫大的缘分。
其实不管是马云,还是钟睒睒,他们的成功都是必然,因为他们都有着在低谷强大的反弹力,不断战胜自己,一心一意,将一件事做好。
所以,他们的成功,不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