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9日16:51 投资时报

  渤海证券纳入统计的45只资管产品平均回报率仅为-14.04%,在所有券商中排名倒数。其中29只产品未能获得正收益,占比近65%

  文 | 《投资时报》记者 刘佳昕

  因挂牌成立资管子公司而备受市场关注的渤海证券,今年旗下产品的业绩却显得有些尴尬。

  近日,标点财经研究院联合《投资时报》对2016年以前成立的全部券商资管产品进行了统计。其中,渤海证券纳入统计的45只资管产品平均收益率仅为-14.04%,在所有券商中排名倒数。其中29只产品未能获得正收益,占比近65%。跌幅超过10%的产品有19只,渤海证券汇金12号B、渤海分级汇金8号第3期B级、渤海分级定增宝18号B、渤海汇金11号B级的跌幅均超过五成。而表现最好的渤海分级定增宝18号A,回报率只有4.37%。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1月4日,渤海证券成立资产管理子公司获得证监会批准。业务包括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和公募基金业务。注册地为广东省深圳市,注册资本由母公司渤海证券通过自有资金以货币的形式全额出资2亿元构成。据报道,目前,渤海汇金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已经于深圳正式挂牌,成为第16家券商资管子公司。

  平均收益率-14%

  自2010年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至今,渤海证券的发展速度令业界瞩目。截至2015年末,其累计受托资产管理规模升至1968亿元,位列行业第18位,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92.8%。

  不过,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产品业绩却并未交出亮眼的成绩单。据《投资时报》统计,今年以来,渤海证券旗下45只产品平均收益率仅为-14.04%,在所有券商中排名倒数第二。

  其中亏损的产品达到29只,更有4只产品收益率亏损50%以上。渤海证券汇金12号B、渤海分级汇金8号第3期B级、渤海分级定增宝18号B、渤海汇金11号B级分别亏损62.78%、59.66%、54.39%、50.43%。

  渤海分级汇金8号第5期B级和渤海分级汇金8号第7期B级也分别亏损了42.45%和42.68%。

  事实上,渤海证券汇金系列总体情况都不尽如人意,亏损超过20%的产品大多属于该系列,分级B显然是“重灾区”。如渤海分级定增宝8号、渤海分级汇鑫3号B、渤海分级定增宝8号B、渤海分级汇金7号B、渤海分级汇金3号B、渤海分级汇富量化定增宝B级、渤海汇金10号B级,亏损幅度分别为25.08%、26.62%、32.46%、35.67%、36.96%、37.95%、38.56%。

  从《投资时报》的统计来看,今年以来,市场上并不缺乏盈利的券商资管产品,收益率在10%以上的产品有200多只。不过,在渤海证券旗下所有产品中,收益率最高的产品渤海分级定增宝18号A,也仅为4.37%。

  虽然产品整体业绩不佳,但是资管业务还是为渤海证券的业绩作出了不小的贡献,特别是2015年,随着A股市场走强,其资管规模明显上升。

  2015年年报显示,渤海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受托资金规模1956亿元,行业排名第19位;净收入行业排名第36位。集合资产管理业务65.33亿元,定向资产管理业务1889.88亿元,专项0.65亿元,共计资产管理总规模1955.87亿元,集合业务同比增长30.19%,定向业务同比增长14.75%,全年资产管理总规模比上年增长15.8% 。

  不过,记者注意到,渤海证券的客户数有减少趋势。2015年末其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客户数为6496,与2014年的8802相比下降26.2%。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客户数则由164增加至212。

  近年来,渤海证券资管产品业绩不佳或是其客户数下降的重要原因。过去一年,旗下“汇利”系列产品溃不成军,汇利9、10、12、13、15号巨亏,不仅如此,汇利7、8、11号设立失败。

  亏损引发投资者不满

  据了解,渤海证券资管产品此前曾遭到投资者诟病并引起较大争议。

  有报道显示,某投资者在2015年6月曾在渤海证券投资1000万元,在产品成立后的短短3个月封闭期之后,该投资者前期投资的1000万元已亏损超过580万元,到手仅剩下不到420万元。

  该投资者称,营业部推介这款产品时说是1∶3∶5的杠杆。最后发现该劣后端产品,实际杠杆高达1∶3∶20。也就是说,个人买入1000万元该产品后,将搭配次级份额3000万元,优先级2亿元,合计一共2.4亿元进行投资,对应杠杆倍数高达24倍。而这样高倍的杠杆渤海证券并未在事前告知投资者。

  只有当A级份额的实际收益低于合同预期收益时,且以C级份额资产净值分红资金补偿后仍与合同预期收益有差距的,该差额部分以B级份额的资产净值及分红资金为限由B份额继续承担。

  而前述渤海证券亏损较多的产品均与此类似。

  时间追溯至2010年,有媒体报道,投资者王某由于轻信彼时渤海证券上海定西路证券营业部总经理及副总经理,以保本外加13%的年利率,先后共和融资方签订了4个账户合约,共投入了3400万元,并签订《资产委托管理协议书》和渤海证券介绍的融资方达成杠杆融资协议,进行股票投资,杠杆比例约1.7倍。

  然而,2011年A股市场大跌,王某的4个账户先后被强制平仓,实际损失超过1亿元。但由于配资交易本身的模糊性,渤海证券否认了曾给予保本保收益的承诺,称配资交易是客户自主行为。此事一度诉诸法庭。

责任编辑:梁焱博

相关阅读

“控地王”措施将在三季度落地

从热点城市土地市场政策走向来看,既然有“地王”频现的现象,市场也会因此存在系统性的风险,那么,三季度也势必会有相对应的“控地王”的措施,以防止市场出现系统性的风险。

房地产信贷飙升的三大主因

日本当年的房地产泡沫经济导致经济衰退25年之久,至今还没有走出衰退泥潭。美国运用房地产结合金融来推动本国经济,结果酿成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的教训给我们一个启示:只有实体经济的稳定才是经济繁荣的定海神针。

当中国走出去遭遇日本走出去

中国“走出去”海外投资,遇上日本海外投资,将是一场长期的鏖战,不但需要企业自身努力从多角度寻求突破口,同样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援与协助。

金融体系已成为最大土地储备者

聆听“历史深处的马蹄声”,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超级资产沸腾的年代,非理性繁荣的狂飙隐忧深重,有些已经破灭,有些还在发酵。重温当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路径和发生机理,我们才能对非理性繁荣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