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融证券:四大因素认定2437为年内绝对低点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6日 06:04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华融证券 周隆斌

  8月份以来,国内外市场大幅波动。在内外因素的共振下,沪综指于8月9日创出2437点这一阶段性新低,现在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是,2437点是不是年内低点?我们认为,沪综指跌破2437点的可能性很小;实际上,自2437点开始,驱动A股反弹行情的力量已经回到中国经济自身因素上了,建议投资者在2500-2600点区间逐步加仓。

  外围冲击砸出A股年内新低

  2437点低点的出现,有着很大的海外因素的影响,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传言法国信用评级被下调等等,全球市场也未逃脱大幅波动的命运。

  8月9日,A股在外围的冲击下大幅低开,就在同一天,国内公布的CPI数据再创新高,双重利空叠加,市场头也不回地下探2437点了。从这一点来讲,2437点的形成是国际恐慌情绪和国内CPI再创新高这两种悲观因素偶然叠加的结果。市场自2650点的快速下跌,是国内外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必然结果,而具体到2437点的形成,则是诸多负面因素共同作用下投资者情绪极度悲观的一个偶然结果。

  我们认为,2437点是市场的低点,也可能是市场的转折点,转折的含义在于这是一个新投资逻辑的起点。这个逻辑的核心是,驱动中国股票市场行情的基本力量已回归到经济基本面本身上,2437点的意义即在于此。8月9日国内公布CPI后,敏感的投资者已经意识到CPI拐点已现,货币政策可能调整。因此,在市场快速回落过程中,坚持上述逻辑的资金开始逐步介入,并推动A股先于国际市场完成调整,并在2437点完成一个完美的转身。尽管这种国际环境对A股的影响仍在,但在国内环境整体好转的情况下,国际市场的动荡,可能将为A股投资者创造较好的买入时机。

  四大因素认定2437“铁底”

  沪指在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和法国信用评级可能被下调的传言下,迅速下探至2437点,从国内外环境来看,这一点位可能成为年内的绝对低点。

  首先,国内经济增长依旧强劲。从先行指标、三大需求的形势来看,总体经济依旧处于稳步增长态势,环比也呈现反弹态势,经济硬着陆的声音逐渐变淡。而8月PMI或有望结束连续4个月下跌的局面,宏观经济下沉对市场的压力将显著减轻。业绩方面,截至8月23日,已公布中期报告的1507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31.6%,好于市场预期,目前市场一致预期全部A股2011年全年净利增长25%左右。

  其次,政策环境也已度过了最紧张的时刻。从历史情况来看,2004年CPI在8月见顶前后,央行两次加息时间间隔22个月,2008年CPI在2月见顶后,央行便中止了加息步伐。另外,汇率地位提升、CPI可能越过高点、M2增速低于16%、外围不稳定、欧盟等经济体加息步伐放缓等因素,都会降低国内加息的概率;即使出现超预期的加息,对市场的冲击也相对有限。8月份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两大工具均未动用,9月份虽然无法排除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但这一概率依旧不大。

  第三,沪深300指数最新PE为12.6倍,与沪指在1664点附近的水平相当,2437点的估值水平已基本不具备向下的空间。

  第四,国际动荡给A股造成的冲击也已经度过了最悲观的时期。2437点是“美国信用评级被下调,同时传言法国信用评级会被下调,并可能导致欧元崩溃”集中冲击所形成的,目前来看,国际市场上不太可能出现比“美法两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对A股冲击更大的事件。

  此外,从市场在2500点附近严重萎缩的成交量来看,投资者在该位置的抛售意愿已明显下降,周四市场放量大涨更有效聚集了市场人气,投资者信心得到增强,从而进一步确立了2437点为年内低位。

  2500-2600点或逐步加仓

  2437点可能成为年内低点,但国内货币政策依然处于高压状态,再加上经济是否进入新一轮扩张期也不明朗,国际市场对全球经济的担心以及欧美债务危机短期还未消散,市场不具备突破3000-3200点密集成交区的条件。需要指出的是,沪指运行到2500-3100点之间的中心位置——2800点附近时,投资者心态可能又会出现反复,因而,即使2437点成为年内低点,对市场上行的空间也不宜乐观。在2500-2600点之间,建议投资者逐步加仓。

点击进入[上证指数吧]讨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