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机构堕落:因何偏离理性轨道(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1日 10:16 股市动态分析

  机构是否还在运用理性思考?

  回首一年以前,无论是券商研究员还是基金经理,无不雄心万丈,“沪指冲上10000点”,“中国经济的黄金十年”等等豪言壮语不绝于耳。反观当下,他们却认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无望”,“下半年高不过3000点”等等,这样巨大的反差使我们无法不去质疑机构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是否具备足够的理性。

  虽然机构每次对市场做出各种判断时都经过了一番条理清楚的分析论证,单独看他们的每一份研究报告似乎都没有什么问题,甚至还会觉得其观点甚有说服力。但是,如果将机构这两年以来的所有研究报告串在一起,却会发现许多荒唐之处。最典型的一种情况,便是对一个既定的事实,在不同的情况下,机构可能做出完全相反的解读。这种情形在机构最近的关于中国经济未来悲观前景的论述中也再次出现。

  1、关于经济增长

  在2007年时,基本所有的机构都对中国宏观经济未来的持续高速增长没有丝毫疑虑,机构认为人口红利因素可以支持中国宏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至少10年的时间,这也是“黄金十年”提法的主要来源。具体来说,在人口红利的推动下,一方面劳动力增长—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三大要素从总供给方面形成长期推动力;另一方面消费升级、城市化、重工业化三大趋势互相促进,从总需求方面形成长期拉动力。现在,机构虽然还认可人口红利因素的推动作用,但却大大弱化了对其的预期,在一年前被描述得美轮美幻的两大正反馈链条都被推翻。

  首先,在“劳动力增长—资本投入—技术进步”方面,机构过去看重的劳动力增长和资本投入的推动作用,其实也伴生了巨大的资源需求这是机构最近着重指出但过去却含糊带过了的。

  其次,在“消费升级—城市化—重工业化”方面,机构过去侧重投资拉动增长,现在则更强调投资挤占消费。投资拉动下的增长和发展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增长的过程中有无伴随有效的产业升级,这取决于投资的流向结构。机构一直吹捧高回报的金融和地产行业,并亲手将大量投资引向这两个方向。今年却转过头来责怪对这两个行业的过度投资有害,这样变相的“自我批评”还真的是充满了讽刺。

  2、关于央企和公有制经济

  机构目前悲观的观点主要建立在“以寻租为主要获利手段的垄断国企缺乏动力和能力推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但是,首先民营企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民营企业当前在产业升级中的贡献并不比国企更大。其次,不是所有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都适合民营企业,例如能源、航空航天等波及面广,溢出效应大的产业,天然更适合公有制企业发展。我国的产业升级进程还处在重化发展的阶段,公有制企业是在推动而非阻碍我国的产业升级进程。

  事实上,这些都不是什么新的观点。在理论界,经济学家们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争论了20多年,而机构似乎知道最近才“惊觉”到“我们的经济体制有问题”,于是就把预期进一步地做出了悲观的调整。另外,所谓“听其言,观其行”,机构长期以来重仓样央企股票,一直看重央企的获利能力和可持续增长能力,却突然在口头上对央企的垄断和低效率“开炮”。这都让我们很难相信机构是经过了详尽和客观的研究才得出上面那番结论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