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红周刊:在“从紧”中寻觅投资突破口(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9日 16:09 和讯网-红周刊

  牛市依然在 估值已见顶

  ——访宝盈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刘丰元

  -红周刊记者 马曼然

  进入2008年以来,市场持续调整,在43只配置型基金中,宝盈鸿利收益基金算是净值损失比例较少的基金之一。晨星数据显示:截至2月29日,宝盈鸿利收益基金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在可比较的43只积极配置型基金中排第2,并以成立以来较佳的业绩表现获晨星评级(两年)五星级基金,获晨星评级(三年)四星级基金。

  正所谓“静中见真境,淡中诚本然”。3月5日,《红周刊》记者采访了宝盈基金投资总监兼宝盈鸿利收益基金经理刘丰元。他认为,震荡市道中才是真正考验基金管理水平的时候。就市场而言,中长期牛市依在,但估值已见顶,宝盈鸿利收益基金于3月4日进行拆分,就是为了等待做空动能的完全释放。

  等待做空动能完全释放

  《红周刊》:宝盈鸿利在股票投资占基金净值的比例不高于75%的情况下,2007年的净值增长率高达96.58%,高于上证指数的同期涨幅。而且在近期市场调整中,表现又非常抗跌。这是怎样做到的?

  刘丰元:这主要归功于2007年市场整体表现比较好。我们并不看重基金排名的高低,而是将基金的钱当作自己的钱一样运行,这样的话,对风险控制的要求就会很高,比如2007年10月当市场出现阶段性高估的时候,我们就进行了减仓,所以这次调整中宝盈鸿利表现明显抗跌。震荡市道中才是真正考验基金管理水平的时候,2008年的行情可能就要拼耐心、拼理念了。

  《红周刊》:市场经历了连续下跌后,未来将何去何从?

  刘丰元:我们判断牛市依在,但市场的估值已经见顶。具体一点说,就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市场无法达到像去年那种整体市盈率高达60、70倍的情况了,而下一阶段市场很难再依靠估值提升推动上涨,业绩因素变得更为关键。这一点从当年日本股市的经历也可以得到印证。当年日本牛市后期虽然股票仍然还在上涨,但估值已经不涨了,其上涨主要是由于业绩的驱动。目前,中国的A股已经到了这个阶段,所以下一阶段市场更多地是靠业绩的提升来带动。

  对于短期趋势,我们正在等待买入时机的出现。宝盈鸿利基金最近进行了拆分,也是基于这个判断。2008年整体上应该是一个震荡市。

  《红周刊》:何时才能判断市场见底?

  刘丰元:我们没有刻意去预测股指高低,但判断市场何时见底也是有可参照指标的。比如,做空动能是否已经完全释放的一个指标是基金的平均仓位。假如基金的平均仓位在80%左右,说明市场做空动能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假如降到75%以下,那就说明下跌的空间已经不大了。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减仓的时候比较痛苦,加仓的时候比较快乐。减仓力度不够是很多基金净值近期下跌幅度较大的原因。从这个指标来看,目前做空的动能还未完全释放。

  牛市依在 但估值已见顶

  《红周刊》:你判断“牛市依然在,但估值已经见顶”的理由是什么?

  刘丰元:我们应该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这有利于把握市场中长期的趋势。从国际股市的历史看,牛市的起源大致来自两个最主要的因素,一是流动性过剩,二是估值便宜。支持牛市延续发展的则是宏观经济的增长。不过,我发现即便在一国经济出现负增长甚至增长放慢的情况下,股市也有走牛的时候。比如上个世纪的美国,就出现过几次经济增长放慢而股市数年上涨的现象,关键在于过剩的流动性与便宜的估值。

  当前我国的流动性依然存在。首先,目前高通货膨胀的环境下,我们的实际利率水平依然较低,而美国的降息也压缩了我国的加息空间。其次是贸易顺差的持续发生,增强了流动性。最后是人民币的持续加速升值的趋势没有改变,这也会带来更多的国际热钱。这些支撑牛市的最主要因素没有消失,再加上我国宏观经济的增长,始自2005年以来的牛市行情一定没有走完。

  从国际股市历史看,一个人的一生一般也就能经历两次大级别的牛市,比如美国20世纪的50、60年代和80、90年代,而日本就70、80年代一次。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牛市泡沫破灭时很少有人能够躲避掉。因为牛市持续的时间太长了,而且多数人之前并没有真正体验过大牛市的经验与教训。虽然中国这轮行情是真正的大牛市,但我判断它最后出现的泡沫程度很难超过国际历史上的几次大泡沫,因为至今我没有看到中国社会出现大的技术革新。而历史上的几次大泡沫之所以表现特别极端,主要是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革新在推动。比如,英国蒸汽机的发明,2000年的互联网大进步等等。这些促进社会大革新的技术会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大量的资金会持续不断地投入,最终成就大规模的泡沫。

  《红周刊》:既然现在还是真正的大牛市,但为什么你又判断估值见顶了呢?

  刘丰元:这主要是我们发现当前支撑牛市的因素发生了一些变化。

  第一是流动性。由于美国经济下滑导致日本、欧洲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中国整体进出口有一些影响,再加上国内的宏观调控紧缩、信贷减速,致使资金供给增长速度没有2007年那么旺盛,流动性过剩发生了一些改变。

  第二是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比如通货膨胀的治理需要牺牲多少经济增长的速度,这将影响市场预期。

  第三是资金供求。首先大小非解禁和再融资短期内改变了股票供给的规模,在股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短期股市资金面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股市的短期表现;其次,“大小非”解禁之后的动向用行为金融学角度可以去做一些分析,没有“大小非”解禁的股票可能比有“大小非”解禁的股票在估值上更有溢价。

  第四是泡沫本身的规律。从国际股市的牛市来看,在大泡沫彻底破灭之前,牛市的中期调整幅度一般在15%~20%,而我们这次调整却达到30%多。这是为什么?因为在这次调整中,政府干预的成分比较大,也就是说在泡泡刚刚起步的阶段就已经刺了几个洞,里面的气被慢慢放掉了。刺洞的这几根针是:一,政府的宏观调控;二,美国次级债危机;三,市场调整后投资心态的回归理性等。在这几个洞没有完全弥补好之前,市场再次吹起“气球”的难度就增加了。

  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将激烈博弈

  《红周刊》:为什么你认为“没有大小非解禁的股票在估值上更有溢价”?

  刘丰元:我认为“大小非解禁”将是今年股市的最大看点之一。“大小非解禁”将带给市场一个新的投资主体,就是实业资本。而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的博弈将成为未来行情的焦点。实业资本的成本一般都很低,对市场的估值相对会比较保守。当股价再度上涨时,有大小非公司的股票会遭遇较大卖压。这也是前期我们谈到市场估值见顶的原因之一。从这个角度看,没有“大小非解禁”的股票可能显然在估值上更有溢价。

  《红周刊》:这真是一个比较新鲜有趣的观点。除此之外,今年影响股市的主要矛盾因素还有什么?

  刘丰元:我认为通货膨胀问题是最主要的矛盾因素。这次通货膨胀是全球性的和成本推动型的,比如成品油的提高是全球性的,不是一个国家通过自身努力就能解决问题的。未来我国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只能选择一个。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可能通货膨胀比较低,经济增长的速度也比较高,但过了这个拐点之后,要控制通货膨胀的话可能就得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经济的增长速度。

  所以,我认为未来我国GDP增长速度可能不会有11%那么高了,会略微回落,但中国的内需还是比较旺盛的,基本上能够做到经济适度回落而通货膨胀也不至于出现极端的情况。

  在动静之间把握机会

  《红周刊》:面对股市的不确定性,你们会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

  刘丰元:首先,我们要有信心,相信市场是会有机会的。即便GDP降低到8%,仍有许多行业会高速发展。其次,在仓位上要相对谨慎,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去把握市场。比如我们会判断基金的平均仓位到什么样的水平,听见鞭炮声就卖股票,听见枪炮声就买股票,在仓位上做一些主动的选择。最后,要在不确定性里面寻找确定性,在动静之间把握机会,自下而上去寻找一些未来几年都能够持续快速增长的股票,消化比较高的估值水平。另外关注一些有可能爆发性增长的企业,比如新能源。

  《红周刊》:如何理解“在动静之间寻找机会”?

  刘丰元:“动”是指首先要寻找市场过度反应带来的错杀机会。比如机械、钢铁、房地产、航运。其次是部分行业出现拐点的机会。比如化工、IT中的某些品种、农业等。

  “静”是指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寻找在未来几年中能够持续高速发展的行业或公司。主要看好大消费类股票:食品饮料、金融、商业、医药等,尤其是生产奢侈品的公司。因为它们的高毛利能更好地抵御通胀带来的原材料成本压力。不过,2008年通过行业的角度很难找到好机会,主要是自下而上,同时还要考虑到估值的因素。

  《红周刊》:如果把你买入的前十大重仓股用一句话概括你的投资理念的话,有怎样的共同点?

  刘丰元:应该说是研究创造财富吧。但我并不想让自己归类于某种投资学派中,不想让自己的投资理念变得过于狭窄。我算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只要市场存在机会,只要价格没有充分反映基本面,我就会去把握。比如,当周期性行业出现拐点的时候,我会买入。而对于人们都看好的加速成长型企业,如果这个公司比人们想象的还要好,我仍然会买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