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大盘高位震荡 有色板块开始分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8日 09:46 新浪财经

大盘高位震荡有色板块开始分化

  财经要闻

  . 央行今起上调贷款利率。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决定,从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 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 %。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与此同时,在京各家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相关负责人昨日被人民银行火速召集,央行行长助理易纲主
持召开了一场紧急"窗口指导" 会议。各家银行被郑重告知:必须把好信贷“闸门”,控制货币信贷过快投放,优化贷款结构。央行副行长吴晓灵直接对下一阶段信贷工作下达“军令”:把握信贷投放进度,防止大起大落。(详细评论请见《央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对证券市场影响分析》)

  . 一季度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0.8% 。国家统计局对全国56000 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一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93 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1%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8% ,增幅高于去年同期2.2 个百分点。在城镇居民收入中,人均工薪收入2461 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9%;人均经营净收入220 元,增长19.9% ;人均转移性收入770 元,增长5.2%;人均财产性收入71 元,增长25.7% 。

  . 国土部严打房产商囤地。昨天,

国土资源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关于发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充协议>示范文本(试行)的通知》,对土地闲置作出更加明确、细化的约定:开发商作为土地受让人,即便按合同约定日期动工建设,但已开发的房产项目的建设面积占建设总面积比例不足三分之一或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一年的,均视为土地闲置,出让人有权向开发商征收土地闲置费———迫使开发商回吐被大量囤积的土地,缓解楼市供应。

  宏观经济评论

  . 央行提高贷款基准利率,竟不在预料之外;恐必有后继手段,对信贷增长和/或投资增长的紧缩效果尚待观察。加息,我们并不惊讶(参见宏观分析小组的2 月份宏观月度分析报告)。如果说2 月份的宏观经济形势让我们对加息政策的态度是“可能性不容忽视”的话,那么3 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和银行信贷跳跃式的增长就成为了促使央行出台加息政策的直接因素。此前普遍预测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反而还没有推出。如果从政策实施的角度来看,选择先出台加息政策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对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市场的预期比较充分;如果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再推出上调贷款基准利率的政策,则有可能对市场预期造成太大的冲击,绝不是货币政策的实施之道。2004 年的那一轮经济过

  热之中,央行曾经比较早的就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的,远在2004 年的加息动作之前。至少到目前为止,市场的普遍看法是,当时上调准备金率的政策措施没有能够起到充分的紧缩作用。我们对此并不是很确定:三个人抬桌子是抬,四个人抬桌子也是抬,很难说第四个人对抬桌子有没有帮助,除非桌子沉到三个人断然抬不起来的地步。因此,我们认为加息政策此刻出台之后,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还是有很大可能性推出的。

  此次“加息”与上一次的“加息”其实颇有些区别。上次是存款、贷款利率一起加,这次是只加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不动。利率调整幅度都是27 个基点,而且调整的都是基准利率,也就是说实际上商业银行有很大的自主调整实际放贷利率的空间。从力度上看,此次的加息显然比上一次要轻一些。此前,市场普遍判断加息可能会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现在是只加贷款利率,应该说部分的减轻了这种压力。当然,存贷差不能随便扩大,如果出现继续加息政策的话,也不可能总是只加贷款、不加存款利率。我们认为连续加息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最起码还不至于一个季度加一轮。

  对于此次加息的政策效果,我们却不是很乐观。如果说目前的货币政策面临汇率压力、投资增长、信贷扩张、物价不涨的困境的话,那么其根源也远远不止于利率太低。从调控的角度来看,发改委也已经开始了行政性调控措施的出台,主要的意思就是控制过剩产能,促进行业内部整合。实际上产能已经过剩的行业没有人愿意去投资,一些产业的开工率还不足50% ,投资高增长的只怕都是那些前期的瓶颈行业。结构性调整应该说不太可能在没有代价的情况下完成,所有人都怕硬着陆,但有的时候软着陆只是把问题扫到了地毯下面,或者叫掩耳盗铃。

  说句题外话,人民银行似乎常常喜欢在节假日休市之前出台重磅政策,想来是考虑到给市场充分的时间进行理解和消化。货币政策和经济管理当局对国民经济活动和金融市场运行的呵护之情深、思量之心细,可见一斑。(分析师:周伟)

  股票市场评论

  . 国内市场:大盘高位震荡,有色板块开始分化。昨日大盘在高位延续震荡行情,其中深市受深发展强劲表现的影响小幅收阳,而沪市因中石化等指标股表现欠佳微幅下挫。全日

大盘走势波澜不惊,但是个股行情仍然呈现分化走势。市场最关注的有色板块继前一交易日大幅下跌之后,昨日表现开始分化,部分市场预期较好的品种开始重新走强,而有业绩下降因素的公司则大幅下跌,典型的就是G 锡业和G 株冶。

  其他市场热点也继续在轮换,如前期一直较为冷门的高速公路板块昨日盘中突然走强,收盘时还有数家以涨停报收,这种变化将近期的轮炒行情继续推向极致。建议操作中还是选择几个自己关心的板块进行跟综,尽量在调整充分后介入,以静制动等待拉升,这样才会有一定收获而风险较小。(分析师:王骁敏)

  . 周边市场:加息将暂停推高美股。联储局主席伯南克周四暗示联储局将暂停加息,受此影响美股温和上涨;美元对欧元、日圆则继续下跌。中国决定调高贷款利率的消息一度令商品期货市场大幅波动,六月金跌收636.30 美元/盎司;六月油跌收71.12 美元/桶。欧洲及亚太区主要股市涨跌互见,其中香港中资地产、金融资源股继续受预期大陆宏观调控影响波动,而受调控影响较小的农业类股受到追捧。(分析师:张结)

  中小企业板评论

  . 苏宁领跌,震荡调整。长假之前追涨情绪不强,周四中小板主动调整,其中权重股苏宁电器(002024)领跌,经过持续拉升的强势股宁波华翔(002048)等个股跟进调整,但全日成交量有所缩减。经过近两周时间的震荡,中小板市场开始构筑阶段性调整或震荡蓄势的雏形,一旦后续热点跟进不足或强势股出现滞涨迹象,则市场套现压力将有逐步释放的趋势,因市场存在调整压力,建议节前采取观望策略。(分析师:张结)

  债券市场评论

  . 央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评论:为了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央行决定,从2006 年4 月28 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 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 提高到5.85% 。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

  应该说央行出台这个举措是应对2006 年第一季度GDP 增长、信贷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的局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上调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是所有调控措施中比较有针对性的相对温和的措施,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影响过大,而全面加息又可能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两难下,采取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应该说是情理之中的逻辑选择。从某种角度上说,上调金融机构的贷款基准利率对债券市场来说可能是利好消息,因为在存贷差持续高位的情况下,上调贷款基准利率将减少对贷款资金的需求,在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情况下,金融机构的资金将云集债券市场,在充沛资金的推动下,在紧缩预期得到一定程度释放的情况下,债券市场继续演绎温和上涨的行情。(分析师:胡伟东)

  主要市场指数

  (04 月27 日)

  前收盘涨跌幅(%)

  道琼斯11382.51 0.25

  标普500 1309.72 0.33

  NASDAQ 2344.95 0.49

  恒生指数16742.85 0.42

  上证综指1416.73 -0.05

  深证成指3842.11 0.53

  沪深涨幅前5 名

  (04 月27 日)

  前收盘涨跌幅(%)

  000776 延边公路3.47 10.159

  000680 山推股份 3.80 10.145

  600711 雄震集团4.13 10.133

  000415 汇通水利 4.13 10.133

  000889 渤海物流2.61 10.127

  沪深跌幅前5 名

  (04 月27 日)

  前收盘涨跌幅(%)

  000798 G 中水3.05 -29.234

  600687 G 华盛达 3.64 -21.552

  600647 G 同达7.48 -18.162

  600783 G 鲁信 3.13 -16.310

  600176 中国玻纤6.28 -10.029

  国债指数109.72

  涨跌幅(%) 0.08

  交易所债券市场

  (04 月27 日)

  基金市场

  (04 月27 日)

  收盘涨跌(%)

  上证基金指数1003.83 -0.38

  深证基金指数915.39 -0.44

  

人民币汇率 (04 月27 日)

  人民币元/100 外币

  币种现汇买入卖出

  美元800.33 803.53

  欧元1001.15 1009.19

  英镑1439.39 1450.95

  日元6.9969 7.0532

  港币103.22 103.61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