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文/巴九灵 

  上周末,小巴的朋友圈被一个“20年来最大改革”的标题刷屏了。8月18日,港交所决定,在香港设立创新板和改革创新板。

  消息一出,平地一声雷。

  这个被称为 “香港上市制度20年来最大的改革”的决策一旦实行,便意味着一些原本在内地上市困难的新经济行业和高增长型的公司就可以跑到香港去上市,并且享受港股市场带来的一系列“福利”。

  香港交易所官方表示,目的是“拓宽香港资本市场上市渠道,让更多类型的发行人能够来港上市”,最终“巩固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竞争力”。港交所的口子这么一划,自然吸引不少企业跃跃欲试。

  这“从天而降”的政策风口会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创业者、企业、投资VC/PE、证券市场……身处PE圈的每个角色又该如何应对?来听听大头们的意见。

  管清友

  企投会学术委员

  民生金融智库首席经济学家

  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

  理性看待机遇和挑战

  资本市场改革要有危机感、紧迫感

  港交所设立创新板目标瞄准创新驱动的新经济企业,这与定位“服务创新型、创业型和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的新三板不可避免地形成竞争。

  “新经济”企业:可理解为来自生物技术、医疗保健技术、资讯技术服务、软件、电子商务等新兴轻资产行业,也可能来源于创投行业的商业模式的创新。

  创新板的优势在于灵活的上市制度、有吸引力的分层机制、大量海外投资者以及完善的市场机制。这些优势对于内地企业的吸引力不言而喻,但我们也必须客观看待,理性处理其对企业和新三板带来的挑战。

  首先,大陆投资者对于内地中小企业的创业模式、创业相关政策都有着更好的理解,获取公司信息的途径也更便捷,因此中小企业在内地上市也就意味着能获得相对合理的估值溢价。

  其次,赴港上市时间和资金成本可能相对较高,对大部分处于发展期的中小企业来说仍是不小的压力。尽管未来港交所,特别是香港创新板的相关成本有降低的可能,但预计仍将高于内地资本市场,特别是新三板的相关成本。

  再次,如果未来一些中小企业利用宽松的条件纷纷上市香港创新板,市场交易能否活跃、能否长期健康发展则难以预料。

  对新三板来说,必须要有危机感、急迫感!

  加紧推进相关制度改革,特别是在交易所定位、再分层、竞价交易、投资者门槛等方面出台快速而有力的政策,建立更加灵活有效的市场机制,重新活跃市场交易。

  国家层面必须重新审视资本市场的交易基础设施,塑造多个交易所之间的良性竞争关系。让良性竞争成为优化资源配置、避免垄断、改善资本市场运转机制的一个重要途径。

  向小田

  企投会辅导导师

  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科技型企业,是香港市场的“心头好”

  港交所设立创新板是为了解决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难题。比如2014年的时候,阿里巴巴打算在香港上市,但因为AB股(同股不同权)的问题,最后让香港资本市场失去了一个优质的科技型企业。

  所以这次改革是为了吸引新经济企业和高增长型的公司。主要针对三类公司:

  第一:已经盈利,但有特殊股权要求的公司

  目前,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大多数是以金融、地产为主,科技型企业偏少。以腾讯为例,目前在香港整个股市占到10%-20%的规模,达到两万多亿市值。再参考美图在香港市场的IPO表现,更加说明香港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偏好。

  第二:未能盈利的高成长性企业

  相比新三板,香港推出的创新板的灵活性和流动性更高,给科技型企业、独角兽企业和未能盈利的高成长性企业提供更多上市的机会。

  比如,内地一些有名气的互联网企业,达不到A股上市的盈利要求,但是估值已经很高了,这些企业就会选择去香港上市。另外,去香港上市可以让内地目前VC、PE扎堆的独角兽企业获得一个良好的退出渠道。

  第三:已经在内地上市,但还没有在香港二次上市的公司

  首先,目前A股市场对再融资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上市公司想要在A股市场融资进行并购,麻烦很多,如果能在香港融资,将会便利许多,促进更多的并购。

  香港市场融资属于境外融资,资金可以用来并购境外主体,将使得许多跨国并购行为得以顺利开展。

  在香港二次挂牌有利于境内上市公司国际化,二次挂牌后,拓宽了境外融资渠道,既可以股权融资,也可以债权融资(境外资金成本低于境内),上市公司将会更加游刃有余。

  金铭

  企投会辅导导师

  铭耀资本的管理合伙人

  前摩根士丹利、高盛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

  没有流动性,没有估值的合理性

  就是一个没有意义的投资市场

  对香港资本市场而言,推出创新板是为了确保香港在全球IPO市场中成为重要选择地,也是为港交所在全球资本市场中争取更大的机会。

  同时,改革创业板,一方面是为了区分现有创业板与即将推出的创新板;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创业板的门槛以及转主板的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创业板公司的质量。

  从香港市场当年的创业板到内地的新三板,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一个市场没有流动性,没有估值的合理性,就是一个没有意义的市场。

  对于PE/VC的投资者来说,最需要关注两点:一是被投资企业的基本面;二是作为退出渠道的资本市场是否通畅。

  但是,目前创新板尚未建立,除了港交所的努力,香港市场的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认同也很重要。所以,切忌过早或者过高的乐观估计。

  对拟上市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基本的经营,这是根本,不能本末倒置。

  其次,面对多类资本市场的选择,要做好利弊分析,比如市场的流动性、资本市场所在地与公司业务的协同性、上市成本及维护成本等。

  最后,在选择上市的过程中,用好适合自己的中介机构,对于海外市场的上市,这一点尤为关键,只千万不能为了上市而上市。

  企投会二期报名已进入后期,报名截止时间为9月25日,仅剩86个席位。立即加入企投会,一起破解知识、产业、资本的焦虑,实现企业更新迭代、财富稳定增长!

责任编辑:马婕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