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6日08:09 新浪港股

  港股还值不值得投资?出现了什么问题?未来出路在哪里?新浪港股发起“港股还有没有吸引力”大讨论,以理性、建设性的态度,欢迎关注港股、关注资本市场的人士,一起为港股建言献策,共谋港股市场的明天。来稿请至hkstock_biz@sina.cn

  编者按:估值低、流动性差、老千股横行,港股近日在投资圈引起了广泛讨论。是估值洼地还是价值陷阱?是成熟自由市场还是任由出千、做空的可怕之地?新浪港股发起“港股还有没有吸引力”的大讨论,以理性、建设性的态度,欢迎关注港股、关注资本市场的人士,一起为港股建言献策,共谋港股市场的明天。来稿请电邮至hkstock_biz@sina.cn,我们将择优刊登。征稿启事请点击《大讨论:港股究竟还有没有吸引力?欢迎投稿!》

  本文的作者是“杨饭”,有十多年的证券投资经验。当看到大家都在新浪港股的平台上讨论得热火朝天时,他也忍不住了,想从一个标准散户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点击查看 《散户看港股(下):7个地方强于A股》

  不敢妄称投资老手,虽然港股也有5,6年的投资经历;如果加上内地的A股与B股,倒也有10来年的证券投资经验,收益也算差强人意。看大家对港股讨论热火朝天,但真正参与的人似乎不多,以下结合自身(一个标准散户)的投资历史,谈下个人对香港证券市场看法及个人的投资经历心得,供各位看官品评,尤其是计划借沪港通、深港通进军港股的朋友参考。

  本文写作的缘由于近期港股市场的一些争论,圈中好友(新浪港股达人、财经名博)汤财@我的2篇文章。

  香港本土财经名博为港证监正名:港股很公平

  香港财经名博再发声:你们根本不懂港交所的巨大努力

  核心观点或思考点有几个:

  1)香港市场目前是值得投资的;

  2)香港证监会及联交所的监管及规则确有不少值得商榷或改进的地方;

  3)联交所的独立性的疑问;

  4)内地赴港投资者应对进入新市场所具有的特定风险有充分了解并保持警惕;

  5)老千股问题比较严重,监管者应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

  6)港股仍有很有优越的地方;

  早几年前单位同事基本都叫小杨,现在已经升级为饭哥了。在饭哥的投资圈中,大概有这么几类,一是被动的杂七杂八的投资群,在以前的搜狐投资论坛、新浪博客等因为经常发表观点看法而被不少网络朋友误以为水平很高给拉入群的,另一类是身边的朋友,知道我炒股,甚至还写过一本书(以前跟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电子书部合作)《手把手叫你投港股》,因此小有名气而把我拉入相关群的,最后一类是一个由雪球某超级大V创建,承蒙看的起拉入但随时有被踢出的危险的比较活跃的投资小群。

  由于本人全职且热爱着这份工作,又要抽出时间来研究投资的公司,因此聊天的时间较为有限,所以虽然群很多,但发言的时候甚少(不知这些群主为何还不把我踢出去,呵呵),大部分时间都潜水,默默看着大家聊的热火朝天。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大概有这么几个有意思的现象,在A股市场里,

  1)更多的投资人喜欢做短线;

  2)有的几十或者上百的投资群,几乎没有研究基本面的讨论;

  3)多数人都采取跟风或听小道消息为主的策略;

  4)是否能持续获利跟投资年限及自身年龄大小关系不大,年龄越大、投资时间越长但收益并非越多;

  5)能获得收益的总是少数人;

  6)能做长线的或者能用心去研究公司,持有个股时间较长的多数都能获利;

  而在港股市场里,由于有意愿去投资港股的身边朋友不多,大多数都是网上认识的,可能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类关系,很多都是以基本面为出发点的选股型投资者,或者保守套利、持股收息等保守投资者,获利的比例却远高于A股的朋友。

  管中窥豹,仅仅身边朋友的这类想象当然不能简单的下结论说港股更适合投资,而是想说明被人说的几乎一无是处或者闻千生畏的一个市场里,仍然有很多可以获利的普通投资者存在。而在被我们证监会的父母官呵护的无微不至的A股里,大量比例亏损的也普遍存在。一个市场是否适合投资,更多的程度上源于投资者自身,应该结合自己的能力去判断,而不能听风是风,听雨是雨。

  投资是非常严肃的工作,是拿口袋中的真金白银去博弈,当然不能像菜市场买大白菜那样随意。只有不断的学习,在了解市场特性及结合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去尝试、去判断。从我自身而言,我认为港股目前的估值水平是很值得投资的,我把更多的资金分配在港股(包含港股通)公司上。

  港股虽然值得投资,可是这个市场却有很多的陷阱或者说有很多习惯用财技或出千这类方式的上市公司,使为数不少的投资者损失惨重,而却又无处(或者难以)申诉。这类老千公司的论述可参考我的其他文章或者电子书,或者跟踪港股达人汤财的博客。这个非常负面现象的存在,我个人认为跟香港政府推崇的自由经济理念及作为监管者的香港证监会及联交所有很多的关系。

  我们先来看看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的各自角色定位。

  香港证监会,是香港证券及期货市场的法定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及监察香港交易所,及监管所有香港上市公司遵守《证券及期货条例》的情况,并对违法的上市公司行使法定调查及执法权力,以保障投资者利益及维护市场持正运作。证监会也负责监管涉及金融中介人士,包括交易所参与者的操守和财务资源等事宜,以及交易所参与者与客户之间纠纷的调查工作及有关纪律事宜。

  香港证监会负责处理涉及上市发行人的收购及合并、内幕交易、市场操控及其他由相关法例所规管的事项。香港证监会不受理以下事宜:担当法律顾问、调解私人民事纠纷、替投资者追讨金钱损失、评论服务素质及商业决定。

  香港交易所,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是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及香港场外结算有限公司的上市控股公司。

  港交所提供广泛的交易前及交易后投资服务和市场资讯服务。其中联交所是香港主板及创业板上市发行人的前线监管机构,负责监管上市发行人有否遵守《上市规则》的规定,并执行有关《上市规则》。此外,联交所亦是联交所参与者是否执行交易规则的监管者。

  联交所根据职责,受理投资者有关上市发行人违反《上市规则》等的投诉举报。联交所不能受理以下事宜:干预或评论上市发行人的商业决策;赔偿投资者的投资损失;提供投资、法律或财务方面的建议;裁决商业纠纷;向外披露交易所在履行监管责任时而获取的保密资料等。

  可以看出,港交所更多的是提供信息服务,同时本身也是上市公司,有很多的公司利益关系牵扯在内,本身既是运动员又算半个裁判员,独立性存疑。我个人观点认为港交所不应该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实体存在,转变为类似上交所深交所这样作为政府部门附属的独立机构,其客观性与独立性会更好些,更能够促进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

  而港证监会才是最大的监管者,负责制定相关的交易、监管规则,并对违法的上市公司及相关金融从业者行使法定调查及执法权力。

  毫无疑问,港股市场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上市公司可以堂而皇之的使用财技坑各类投资者,而自身即使臭名远扬但却很少(除非账簿造假)而被监管惩罚。

  老千股实际是有迹可循的,按汤兄的说法,一般耍财技的公司,最为诟病三大模式:

  1. 贱价供股为购买证券行、贷款或是买卖股票

  2. 在拥有大额现金及股票下不愿派发股息

  3. 高价购买垃圾资产,不产生盈利却累公司

  遍观SFC(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网站的相关监管内容及规则文件,其中对上述几类事件并无明确的监管规定,因为这些更多的是公司行为而非交易行为。

  尽管对诸如高额现金不派息、高价买垃圾资产转移资金等公司行为(事实上这种在A股市场也是普遍存在的)难以监管,但低价或超低价供股却属于可以通过修改相关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的,SFC应该有所作为才对。

  加强监管是一方面,另外我个人认为内地赴港投资者应对进入新市场所具有的特定风险有充分了解并保持警惕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没有市场是完全干净的或者说并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流着道德的血液,总会有那么些人,会研究监管的漏洞,会钻法律的空子,会通过各种手段让你血本无归。A股市场里,刷财技的公司相信并不比港股少。

  趋吉避凶,这不都是人类的本能么?如果你认识到你将投资的公司是一家惯用财技的公司,你还去投资它,要是亏钱了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例如现在A股的*ST欣泰,证监会已经明明确确告诉你它肯定会退市,你的券商甚至需要你签署相关的告知书才让你能够交易,但仍然有众多的投资者趋之若鹜,我们对此行为还能怎么样呢?(也许欣泰这个例子不是很恰当,A股很多公司都会发生借尸还魂,会成为不死鸟,很多敢于进驻的投资者最后都发财了)

  既然港股的一个较大的风险是出千的公司不少,那投资者在计划进入这个市场之前,如果能够加强学习,对此风险有足够的认识,投资时避免投资这些财技公司,相信在投资成功的路上已经先人一步了。

  点击查看《散户看港股(下):7个地方强于A股

责任编辑:刘耀东

相关阅读

非洲发展宜复制中国经验

中国道路让一个近14亿国家仅花了30多年时间里就大变样,未来仍将是最有前途的全球大国;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在被欺负中奋斗的历史,不像其他大国那样殖民或发动战争;中国现状虽有一些挑战,却一直致力改革寻找可解决的出路。

美国发行长期债券的时机已到

美国政府应该通过发行长期债券锁定今天的极低借贷成本吗?这是个困难的决定,但在总体债务水平已经很高的情况下(更不用说入不敷出的退休基金和医疗保险负债了,这两者都有可能继续增加),时机已经到来。

麦当劳不应对抗生素有双重标准

产品标准是基本规范,其目的是保障产品安全。标准或有高低,生命无贵贱差别。中国相关标准是否完备,不应当是麦当劳规避责任的理由。麦当劳这样一家“快餐巨头”“食品王国”,应该成为有社会责任心、有社会公德的企业。

Google如何吸引最优秀的人才?

如果员工感觉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就意味着在职业或是经济上受损,那么他们就会争辩而不是保持开放的态度去学习和成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