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9日17:50 界面

  地王热度正全面在中国一二线核心城市蔓延,继上海、深圳、苏州、南京等热点城市接连出现地王后,武汉的单价地王纪录也在一个月内再次刷新。

  7月28日,在经过210轮激烈竞价后,碧桂园以25.31亿元拿下汉阳区一幅地块,楼面地价达到20017.4元每平方米,溢价率288.79%,不仅刷新了月初当代节能创造的武汉单价地王纪录,还使武汉的楼面地价首次迈过2万元大关。

  碧桂园这次所拿地块位于汉阳滨江核心地段,目前交通便利,有两路地铁线经过,且地块已闲置多年,周边一直未有新地块入市,属于武汉发展前景较好的区域。武汉今年的供地量也下降至近5年来的最低值,随着楼市热度不减,武汉土地市场热度也相应上升。

  对于高价拿地,碧桂园在官方声明中称,此次成功摘牌,是其挺进大武汉核心地段战略布局的第一枪,坚定看好武汉作为中部城市的翘楚。之前碧桂园更多地是布局武汉周边区域,远离核心区。

  参与地王盛宴后,碧桂园也确实需要坚定对武汉楼市的信心。这次所拿地块周边在售的世贸锦绣长江、福星惠誉汉阳城等项目均价约15000元每平方米,属于典型的“面粉贵过面包”。项目若要盈利,必须期待未来两年周边房价继续上涨一倍甚至更多。

  伴随着楼市进一步分化,房企拿地也更集中于一二线核心城市,让这些房价飙涨的热点城市在今年催生了更多地王,但高价地王能否顺利转嫁到高房价并未得到市场认可,南京、合肥已经开始从政策层面应对频出的地王。

  热点城市屡屡出现挑战购房者心理极限的地王,也引发了一些地方房价的恐慌性上涨。而一旦房价在今后两年内翻番,政府调控房价的能力必将受到严峻考验。

  今年在土地市场上屡次创造地王的,主要是央企和上市房企。这些企业更容易在融资环境宽松的背景下通过资本市场得到低成本资金,所以有创造地王的底气。前一段时间,曾传言部分央企被监管部门约谈,制造地王的行为有所收敛。

  上市房企的疯狂拿地行为也开始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证监会在近期的一次会议上也明确指出,不允许房地产企业通过再融资对流动资金进行补充,募集资金只能用于房地产建设而不能用于拿地和偿还银行贷款。这或许一定程度能抑制上市房企的拿地冲动。

  从去年开始的国内融资环境持续宽松,让房企有了更多资本砸出一个又一个地王。相关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万科、保利、华润、碧桂园、绿地等标杆房企拿地总建筑面积超过8000万平方米,拿地金额也超过3500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

  其中碧桂园堪称今年上半年拿地最凶猛的房企。而这次的武汉地王,也仅是他们今年以来在土地市场高额投入的一个缩影。拿下武汉地王的前一天,这家公司还以21.04亿元创造了今年的温州总价地王,楼面地价约16693元每平方米。

  碧桂园今年在土地市场表现得极为活跃,是拿地面积最多的房企。上半年共计新增土地储备超过3000万平方米,几乎是去年同期拿地面积的6倍,拿地金额也超过500亿元,接近2015年全年560亿的拿地总额度。

  碧桂园连续两年在土地市场的高额投入,开始让不少机构感到担忧。今年初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就曾下调其评级,理由是碧桂园拿地过于激进,将导致财务杠杆显著上升,也可能继续降低毛利率。2015年碧桂园的毛利率已经由26%下降至20%左右,为其历史较低水平。

  但在今年上半年一二线城市楼市热度不减的背景下,碧桂园的销售业绩依然取得了持续增长。上半年实现销售额1250.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9%,位居万科、恒大之后,排名全国第三。鉴于不错的发展势头,碧桂园还将年度国内销售目标从1680亿提升至2200亿元。

  持续做大规模的述求,融资环境宽松手握重金,再加上良好的销售势头,这些叠加因素让过往一直徘徊在三四线城市的碧桂园也加入了这一轮地王频出的土地盛宴。

责任编辑:刘耀东

相关阅读

香港证监会“夺权”港交所?

不论哪一个监管机构主导上市审批,提升港股市场素质最终仍需落实到企业管治的改善和规范中来。改革上市架构,在推动改革的漫漫长路中,只是第一步的尝试,未来无论法律条例的修改,监管和执法的加强,还是投资者教育的改进,无处不关键,也无处不艰难。

商务部为何棒打“美年大健康”

假如商务部这一大棒狠狠砸下来,不是打蔫了“美年大健康”,而是窒息了中国医疗市场健康发展的活化因子、消解了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市嘲供给侧”改革能量,中断了医疗服务市场多层次需求与多层次供给的有效循环。

华润才是结束万科宫斗的钥匙

很久以来,华润并没有太多的声音,可能是囿于央企的身份吧。但王石主动敲门来了,华润该如何表示呢?一扇门关上,另一扇门快要打开了!

日元为何能成为避险货币?

半年来,日元对人民币的涨幅已接近30%,促进了人民币在没有对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有序释放了对一篮子货币的贬值压力,并通过改善贸易条件推动了中国出口的企稳。在日元币值趋稳之后,一旦美联储加息预期重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可能再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