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2月份国民经济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

国家统计局:1-2月份国民经济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
2020年03月21日 00:05 中国产经新闻

原标题:国家统计局:1-2月份国民经济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

本报记者 宁婧报道

  3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2月主要经济数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1月至2月份国民经济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各项政策措施作用下,企业复工复产加快,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国民经济实现有序运行,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

  前2个月的具体数据显示,工业生产下滑,重要物资生产保持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截至2月25日,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复工率达到85.6%,生产经营活动正有序恢复。服务业生产下降,新兴服务业持续发展。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3.0%。市场销售减少,生活必需品销售和实物商品网上零售继续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下降20.5%。固定资产投资降低,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降幅低于平均水平。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4.5%。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主要群体就业总体稳定。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

  毛盛勇表示,从1月份至2月份主要经济运行数据来看,疫情确实对当前经济运行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但是仔细分析可以发现,疫情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是短期的,也是外在的,它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也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内在向上的发展势头。

  首先,生产需求体量可观,超大规模经济的优势没有改变。1月-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仍然达到11.5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5.2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3万亿元,规模体量还是相当可观的。第二,基础工业和防疫物资保障有力,强大的经济发展韧性没有改变。第三,生活必需品和公用事业品供应充足,供求关系总体平衡没有改变。第四,互联网经济发展良好,新动能较快成长的态势没有改变。第五,宏观调控对冲政策有力有为,完成全年目标的信心没有改变。

  毛盛勇表示,下一步,疫情防控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特别是疫情在国外扩散的势头比较快。一方面,要继续巩固疫情防控的积极成果,同时还要加强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在这个基础上,有序推进全产业链的协同复工复产,加快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宏观政策的对冲力度,对冲疫情的影响和外部的风险挑战,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要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努力完成全年的发展目标任务。

  疫情影响已基本全景呈现

  对于1-2月份主要经济指标的运行情况,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苏剑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2月份,为防控肺炎疫情,全国采取了居家隔离、延长春节假期、延迟企业开工等措施,对经济短期冲击明显,经济活跃度趋弱。从需求端看,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受疫情影响消费出现了短暂的下滑;由于居家隔离措施使得企业复工、复产难,导致部分项目在2月出现叫停的现象,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4.5%;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其连锁效应成为影响1、2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速的主要因素。按美元计价,前2个月,出口同比下降17.2%,进口同比下降4%,贸易逆差70.9亿美元,自2012年2月份以来实现首次累计贸易逆差。

  从供给端看,肺炎疫情在春节前爆发,全国各地采取严厉的隔离和封锁措施,一方面延长了法定节假日,减少了工作天数;另一方面严厉的疫情防控措施阻碍了工业企业的开工,导致企业复工率显著不足。2020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跌13.5%,大幅低于市场预期15.3个百分点,较2019年1-2月大幅下降18.8个百分点。此外,在价格方面,受春节错位和疫情影响,2月份CPI同比增长5.2%,较1月份下滑0.2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0.4%,工业品价格增速由正转负。在货币金融方面,政策助力信贷稳增长,信贷同比增速小幅回升,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057亿元,同比多增199亿元,环比少增24343亿元;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8554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111亿元;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各级财政积极增加疫情防控相关的财政支出,货币政策支持下的货币流动性宽裕,M2同比增速大幅回升,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3.08万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个和0.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民生银行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应习文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随着1-2月份我国宏观数据的公布,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已基本全景呈现。从全年角度看,尽快战胜疫情对我国经济稳健发展的意义极为重大;假设二季度经济恢复到正常状态,全年仍有希望实现4%以上的增长。这不仅对国内,对全球经济的信心恢复也有重要意义。

  消费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

  具体来看,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出行类商品零售额下滑明显,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和石油类商品同比分别下降37%和26.2%;餐饮收入大幅下降43.1%;限额以上住宿业客房收入下降近50%。与此同时,1-2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0%,实现逆势增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5%,比上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

  对此,苏剑表示,对1-2月份消费额走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新冠状肺炎疫情,政府在防控疫情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居家隔离,这对中国1-2月份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居家隔离对消费的影响有三个方面:其一,对粮油、食品、饮料类消费的影响几乎不存在;其二,对医药、基本生活用品消费的影响较小;其三,对其他消费品的消费影响较为明显,这主要是由消费品的产品特点所决定的。

  此外,应习文认为,从具体类型看,餐饮消费同比下降43.1%,受损程度远高于商品零售(同比下降17.6%)。可以看出,尽管外卖起到了一定弥补作用,但主要受大量高端实体餐饮没有外卖服务的影响导致餐饮消费降幅较大。商品零售方面,越是刚性需求的品类,影响越小,由于囤积需求,粮油、食品甚至还保持了高速增长。相比之下,易受收入下降影响的品类则下滑较快。目前必须毫不放松控制疫情,特别是输入型疫情,才能使消费恢复起来。

  “疫情对于消费需求的影响,其原理并不在于人们的需求消失了,而是许多需求被疫情所压抑了。例如娱乐活动,人们的娱乐需求长期存在,但疫情导致这些需求无法实现,这些暂时需求的压抑,也可能形成疫情过后的报复性反弹。”应习文进一步说道。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司长蔺涛表示,1-2月份市场销售明显下降主要是受短期外部因素冲击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只是暂时被抑制,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并未消失,短期波动不会改变长期向好发展趋势。我国消费市场规模大、潜力足、韧性强的基本特点没有改变,消费市场长期稳定增长和加快转型升级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后期随着疫情因素消除,抑制性消费逐步释放以及市场供给结构持续优化,我国消费市场仍将保持平稳增长。

疫情 新冠肺炎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08 安宁股份 002978 27.47
  • 03-27 京源环保 688096 --
  • 03-26 雷赛智能 002979 --
  • 03-26 三友医疗 688085 --
  • 03-25 和顺石油 603353 27.7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