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季持平6.9%均超去年最高增速 实现全年目标游刃有余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扬、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解读经济半年报:

  每经记者 冯彪

  一季度增长6.9%,二季度再次增长6.9%——连续两个季度GDP增速都超过去年4个季度的最高增速,这充分显示出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稳中向好态势趋于明显。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分析,当前经济正呈现增长平稳、就业向好、物价稳定、收入增加、结构优化的良好格局。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几乎超出所有机构预期——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814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分季度来看,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中国经济均同比增长6.9%,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速已连续8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

  概括上半年经济运行的特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称,中国经济稳的格局更加巩固、好的态势更加明显。

  上半年,投资增速稳中略缓、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但是工业生产加快,企业利润快速增长,服务业较快增长,景气度持续提高,进出口快速增长,外贸结构改善。在经济增长支撑因素转变、增长动能转换背后,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向好。

  当前哪些因素正在成为新的增长因素,未来走势如何;在去杠杆背景下,未来宏观政策如何应对?针对中国经济的热点话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了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扬和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

  实现全年增长目标游刃有余

  NBD: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6.9%,比去年实现小幅反弹,您认为哪些因素支撑了中国经济增速的稳定?

  丁爽:二季度再次达到6.9%的增速,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创造了很大回旋余地,后期即使经济增长稍微弱一点,要实现全年增长目标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上半年第一个支撑因素是出口增长明显改善,PMI新出口订单连续7个月在50%以上,工业品出口交货值近几个月增长率在10%以上,说明外需还是比较稳固,而且还能持续一段时间。第二个是服务行业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占到GDP的50%以上,上半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而且这部分增长是一个自身性增长,并不是靠政策刺激的增长。另外,今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1.1%,说明基建投资资金还是相对充裕。这是支撑经济增速的3个积极因素。

  赵扬:前两年在房价上涨、销售加速的推动下,房地产投资从2016年一季度开始反弹并在全年维持较强水平。另外,经历多年的经济衰退之后,美国和欧洲经济先后在过去几年中开始出现复苏趋势,扭转了过去3年我国出口增速下滑的态势,我国出口增速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反弹。

  NBD:对于目前中国经济是否进入新周期,市场有不同的看法。您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周期?

  赵扬:我认为中国经济仍然处于长期增速放缓的阶段。我国目前储蓄率和投资率已经跨过了长期高点,仍可能继续下降,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速大概率仍将放慢。其中,房地产投资尤其重要。目前房地产投资8%以上的同比增速恐怕是难以持久的。房地产投资增速在长期中仍可能逐步下行。

  丁爽:今年一二季度增长受益于库存周期,从去库存到补库存,但是补库存到这个阶段很可能已经接近尾声,接下去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相对前期可能偏弱一些。如果支撑增长的因素有所减弱,那么下半年经济增速可能会略低于上半年。

  投资放缓有益于经济结构优化

  NBD:您如何判断下半年中国经济的走势,随着投资等数据出现回调,下半年中国经济可能面临哪些不利因素?

  丁爽:从投资角度来看,房地产投资走弱的状态比大家预想得要慢,滞后比较长。

  房地产调控在今年上半年收得比较紧,有一些城市不仅仅是限购,还限售、限贷,资金方面会影响到住房抵押贷款和房地产商获得贷款,房地产商从债券市场发债也更加困难。所以房地产的投资可能会对固定资产投资形成一个拖累。

  消费方面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是因为小排量汽车优惠政策到期以后,汽车销售量增长率下降;二是房地产的销售增速放缓,会影响到家具、家电和建材、装修、装饰这方面的消费。另外,大家讨论得比较热烈的是金融去杠杆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现在不仅是银行同业市场利率上升,债券发债利率同样出现了上升,从银行贷款利率也有上升迹象。

  赵扬:经济发展不仅涉及速度,还涉及结构和质量。从经济增速而言,投资和房地产销售放缓,无疑将带来下行压力。但是从经济结构而言,投资占比从高位适当回落,是结构调整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国投资率仍然位于45%左右的高位。投资所依赖的信贷扩张和债务增长,已经带来了经济运行中的风险。而房地产销售过去两年的增长也导致房价高位运行,脱离了收入增速的支撑,带来一定的金融风险。

  从这个角度上说,投资和房地产销售放缓,对经济结构优化是有益的。房地产市场的冷却和金融去杠杆带来的信贷条件收紧,可能带来增速放缓,但也同时降低了金融风险,不能绝对说有利还是不利。

  货币偏紧符合经济转型要求

  NBD:上半年金融监管趋严,M2增速创历史新低,您认为这产生了什么影响?目前市场普遍反映流动性偏紧,下半年货币会适当宽松吗?

  赵扬:银行信贷增速和社会融资总量的存量增速并没有放缓,也就是说,银行和广义金融部门给实体经济的融资增速基本保持稳定。因此,M2增速的放缓可能主要由于金融去杠杆所带来的金融同业存款增速放缓。

  但与此同时,以企业活期存款为主的M1增速从去年的高位大幅下滑,目前15%的同比增速在未来还可能继续回落,这有可能会进一步拖累M2增速。因此,金融去杠杆似乎还是对企业部门的流动性产生了影响。

  但未来货币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并不大。中国经济从投资向消费转型的过程中,货币政策比较适合偏紧。投资需要借钱,消费则主要依靠收入。理由很简单,大手笔借钱投资至少积累了资产(资本),有利于提高未来收入,但如果大手笔借钱消费,则是在提前消费未来收入,如此经济没有未来,将导致危机。当然偏紧的货币政策,也将带来经济增速的放缓,但只要不是在短时间内大幅下滑,并不需要担心经济增速放缓。

  丁爽:M2的概念已经很多年没有改了,现在M2的定义就是活期存款加定期存款。在金融深化过程中,我们看到理财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存款替代品,特别是保本理财产品,实际上相当于存款,没有加入到M2当中。所以单单关注M2,意义不是太大。

  当前社会融资总额增长率还是比较高,表明金融对实体经济依然提供了比较充分的信贷。我觉得市场不必过分担心流动性,突然出现流动性收紧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不过未来资金成本可能会略微高一点。

  NBD: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出现复苏迹象。您如何评价下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有哪些影响?

  赵扬:目前来看,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复苏,对中国的出口起到了拉动作用,中国今年以来经济增速表现良好,出口的回升功不可没。全球经济复苏的环境对中国经济将逐步产生正面影响。但是,中国所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还很大,出口的回升也可能出现反复。

  丁爽:美国经济虽然没有想象那么强,但总体来说它的就业状况、经济增长还是比较稳定。欧洲央行调高经济增长预期,以前大宗商品急剧下滑的情况应该不会出现。预期美联储今年还会有一次加息,2018、2019年也同样可能会有,我预期美国的利率水平会达到3%左右。

  美国现在失业率降得很低,说明产能利用比较充足,意味着它的经济增长跟它潜在水平中的差额已经比较小,所以它进一步快速扩张余地比较小。从这个因素来说,我觉得美联储到2019年一直持续加息的余地不是太大,对中国压力相对不会特别大。所以我们觉得更重要的是要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防止资本外流。

  25个工业行业价格涨幅拉大 上游景气正向中下游扩散

  每经记者 冯彪 

  PPI从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走出的一条抛物线让上游企业笑逐颜开,但却让中下游企业有些受气。不过这样的态势有望改观,按照统计局的分析,当前整个工业领域的景气正从上游向中下游扩散。

  “铜、稀土、镁合金、铝合金、电路板价格都在涨,连包装产品的纸箱子都涨价了。”电话那头,传来平衡车企业纳恩博总裁王野略显急促的声音。王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我们的销量和销售额都在增长,但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压缩了我们将近三分之一的利润率。”

  市场总是悲喜同在。下游企业感到的苦恼,在钢材、电路板等上游企业那里,则又是另一番反应。天津友发钢管副总裁韩卫东告诉记者:“钢铁企业之前苦了好多年,上半年上游钢材企业总算迎来一段‘好日子’,利润率最好的企业估计能达到10%左右。”

  价格回升带动工业企业整体利润水平向好——今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7%,比上年同期加快16.3个百分点。

  上游企业价涨利增,下游企业也利好可期。7月17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分析,当前整个工业领域的景气正从上游向中下游扩散,这对工业领域的发展来讲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变化。

  25个工业行业价格涨幅扩大

  今年反映工业产品价格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从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走出一条抛物线,同比增速在今年2月达到7.8%的峰值后有所放缓。

  国内钢材价格在去年开始上涨,经历今年3月份的短暂下跌后,从4月底开始再次反弹,目前钢材价格一般都在每吨3000元左右。韩卫东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到,钢铁去产能、取缔地条钢对行业信心的提振很大,而且今年基建项目对钢材需求多,海绵城市、地下管廊建设、燃气管建设对钢材的需求都有大幅增长。

  钢煤价格基本总是同涨同跌。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81元/吨,环比上涨1元/吨,价格指数连续第五期上行,累计上行19元/吨。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表示,在夏季用电高峰期,长江中下游出于防汛需求而减少水电供应,从而抬高了煤电需求,煤炭去产能造成供应略显紧张,优质企业的产能释放需要一定时间来完成,这个时间差也助推了煤炭价格的上涨。

  大宗商品涨价的态势也在向其他行业传递。王野提到,今年平衡车企业原材料成本总体涨幅在10%以上,但出乎意料的是包装材料价格上涨了50%多。7月10日,浙江部分造纸厂集体涨价100~200元/吨。对于涨价原因,纸厂口径基本一致,称是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和环保日益严格导致成本增加。

  在产业链中游,典型的涨价户莫过于用于电子产品的印制电路板了,始于去年7月份的涨价行情当前仍在持续。电路板企业胜宏科技销售总监陈勇去年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曾预计,电路板涨价会持续到今年5~6月份。“今年销量和利润整体都很好,而且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更好。”陈勇称。

  反映到宏观数据中,邢志宏提到,二季度统计的40个工业行业中,有34个行业的价格同比上涨,上涨面比一季度有所扩大,二季度有25个相关行业的价格涨幅比一季度扩大。

  原辅材料涨价让生产平衡车的王野一度颇为纠结,涨价怕客户流失,不涨价成本又在那里摆着。“我们之前一直走的是低价亲民路线。消费者对价格很敏感,一个产品卖1999元,一涨价肯定破2000,消费者肯定要骂我们。留给我们的出路只有靠内部提高效率,加快周转了。”王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不过,对下游企业来说也有好消息传来。邢志宏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以煤炭、钢铁、有色、石油为代表的一系列原材料价格到今年2月份达到高点,之后就出现了高位回落和调整的态势,而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等行业的价格同比涨幅继续扩大。“这反映了我们当前整个工业领域的景气正从上游向中下游扩散,这对工业领域的发展来讲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变化。”

  需求旺盛带动服务行业涨价

  与工业产品涨价上下游传递不同,服务业涨价又是另一种光景。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4%,其中6月单月同比名义增长11.0%。消费升级、成本上升成为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两大动因。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食品价格下降,非食品价格上升明显。今年6月,医疗保健价格同比上涨5.7%,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均同比上涨2.5%,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价格分别同比上涨1.4%、1.1%和0.1%。

  以餐饮为例,上半年餐饮收入同比增11.2%,6月单月同比增速升到11.9%。经营火锅店的宋洋对消费升级感受颇深。“消费者在我们平台消费的牛肉火锅数量一直呈上升之势,因为牛肉火锅肉质更高。消费者对用餐环境和用餐体验更关注。”宋洋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此前以O2O模式经营火锅店的宋洋及其团队在今年对经营模式作出重大改变,由原来网上点餐、送餐上门的模式,改为在线下开设实体店。“原来互联网火锅模式省去了开门店的成本。现在网上获取流量的成本增加了,向消费者送火锅上门的物流配送费用比去年翻了1倍。所以和线下实体店比较,开网店的成本优势几乎没有了。”宋洋表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鲜菜、猪肉、蛋类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4.7%、6.1%和11.8%。食材价格下降有助于餐饮行业减少成本。但是宋洋却对记者坦言,食材价格对他们这种互联网餐饮模式的企业影响不大,最主要的影响来自物流成本的增加。

  记者注意到,今年5月,国内几家主要的快递企业纷纷挂出涨价牌,宣布将派送费每单提高0.15元。对于物流配送费用上升,宋洋的分析是以前物流企业多,为了抢夺客户,价格比较便宜,有时还会有补贴,但现在一些物流企业倒闭或被兼并,物流开始进入大企业的时代,这些企业经过以前“烧钱期”,现在开始追求前期投入的回报,涨价不可避免。

  与之类似,此前主打共享概念、廉价方便的网约车也纷纷涨价。今年上半年,主要网约车企业在不同城市提高起步价2到3元不等,高峰期加价也成为常态,曾经的优惠券也成为历史。

  一位消费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笑谈:“故事讲完了,最后都要回真实。毕竟成本在那里摆着,以前‘补贴战’撒出去的钱,企业总要收回去的。要是你此前已有了消费习惯,难道还不乖乖地多掏钱?”

  “服务价格是在上涨,主要是因为服务业领域的居民消费需求旺盛。有一些长期性的因素在支撑着增长,除了消费升级的影响以外,还有人工成本不断上升,使得服务性价格上涨的幅度大于其他领域。”邢志宏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尽管工业产品和服务价格上升,但邢志宏分析,未来物价形势会保持稳定。从整体价格变动情况看,工业品总体上还是供过于求态势,食品领域在政府的调控下一直保持着比较稳定的价格涨幅,服务价格总体上呈现平稳走势,所以整体的CPI会继续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强监管下杠杆收紧成效明显 需防范对中小企业融资负面冲击

  每经记者 冯彪

  上半年M2增速创下历史新低,体现出金融领域正积极降低杠杆水平,由此也带来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等成效。不过在另一方面,融资成本出现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金紧张的局面。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在对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解读时表示,企业杠杆率下降,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去杠杆在金融领域的成效更为明显。央行数据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3.13万亿元,同比增长9.4%。

  在此过程中,也伴随着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上升的现象。国家统计局数据曾显示,反应资金紧张企业的比重超过四成。

  融资成本增加,而且随着部分上游原材料价格上升,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更加凸显。友发钢管副总裁韩卫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原材料成本上升,虽然下游企业也相应会上调产品价格,但是对一些小企业来说,购买原材料占用的资金会大幅增加,如果存货多了,占用的资金量也会比较大,资金成本会出现增加。

  金融领域去杠杆成效明显

  央行数据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3.13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2.4个百分点。这也是今年以来M2增速第二次低于10%。

  M2增速创下历史新低,也是金融领域降低杠杆的体现。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称,在加强金融监管的背景下,从5月开始,随着银行表外业务和同业业务增速放缓甚至收缩,致使同业业务存款派生效应进一步减弱,下一阶段将继续成为压制M2回升的因素。

  自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杠杆作为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以来,金融机构内部去杠杆成为一着先手棋。在防控金融风险、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基调下,“一行三会”相继出台监管政策。

  梳理“一行三会”监管政策,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银监会密集出台文件,重点监管同业业务;证监会则主要清理券商资管理财池,限制杠杆率,遏制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通道业务规模;保监会主要规范保险资金投向资本市场等;央行则将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

  央行数据也显示,上半年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359.11万亿元,日均成交2.92万亿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下降8.2%。其中,同业拆借、现券和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分别同比下降14.1%、21.9%和2.8%。

  金融机构同业业务是去杠杆的重点领域。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解释,金融机构通过相互借贷加高杠杆,2016年市场流动性环境相对宽松时,中小银行在同业市场激进地借款,然后中小银行把低成本的短期融资投资于由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收益更高及期限更长的债券或理财产品。为追求更高收益,部分金融机构还以投资债券作质押增加杠杆,这一模式导致金融杠杆上升,融资链延长且理财产品所投资产缺乏透明度。

  今年上半年,M2增速大幅放缓,邢志宏也认为,这主要是受到金融系统降低内部杠杆的影响,特别是现在同业理财包括表外活动等都在放缓。

  超四成企业反映资金紧张

  在金融领域去杠杆,M2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央行数据也显示,今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1.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6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21万亿元,同比多增7288亿元。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多增,表明当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较为稳固。

  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但是对于不同规模企业来说,对融资环境的感受也存在分化。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在解读6月PMI时也提到,反映资金紧张企业的比重连续4个月超过四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仍需进一步增强。

  渣打银行研报分析,在流动性和监管收紧背景下,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意愿减弱,中小企业因此更加依赖自筹资金,即便融资成本上升步伐略有放缓,仍导致现金盈余大幅下降,中小企业首先遭受信贷收紧的冲击。

  另外,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成本也在上升。伍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市场利率中枢不断上移,债券市场融资成本也相应上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推迟发债计划或者取消发债,今年4月份时债券取消发行的数量达到147只,远高于3月的88只和2月的31只。

  国家统计局对4万家小微工业企业进行了调查,二季度小微工业企业的景气指数达到96.5%,比一季度提高了3.4个百分点,达到了两年来的最高。但在信贷偏紧的局面下,中小微企业遇到的挑战更大。6月制造业PMI数据显示,大型企业PMI上升,中小企业PMI虽然仍在临界点之上,但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PMI分别比5月低0.8和0.9个百分点。

  一位统计部门专业人士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因为中小企业多数处于产业链下端,且服务业企业占多数,中小企业信贷环境本身要紧一点,而上游价格上涨使中小企业资金支出增加。

  7月1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一场讨论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彦斌提到,流动性收紧与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上行虽然旨在推动金融去杠杆,但对实体经济融资活动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

  调控之下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 销售连跌之势终现“拐头”

  每经记者 周程程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在多个热点城市对房地产调控趋严的情况下,一线及部分核心二线城市成交下滑,房地产投资增速也有所放缓。但在另一方面,由于三四线城市的异军突起,房地产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增速的“双跌”之势终于在6月止住,并出现回稳的苗头。

  几家欢喜几家愁,这可以算得上是上半年不同城市、不同规模的房地产企业的真实写照——一、二线城市控房价、防风险,在调控政策趋严的情况下,成交量已出现下降,北京等地楼市已呈降温态势;相对而言,三、四城市在“去库存”的政策导向下,一些城市的成交量明显提升。

  一家主要在江苏从事开发的中型房地产企业管理层人士余悦(化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像连云港、淮安这些地方,我们今年上半年的去化速度都有提高,销量还是非常理想的。”

  受益于三、四线城市的托底效应,1~6月房地产销售增速结束前5月跌势。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6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74662万平方米,同比增16.1%,增速比1~5月份提高1.8个百分点。不过在调控趋严环境下,房地产投资增速继续保持缓慢下降趋势: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061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5%,增速比1~5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去年同期基数开始上升,导致当前增幅继续上升空间不大,不过考虑到供地和拿地动作依然较为明显,尤其是部分三四线城市也加入了供地的热潮中,使得投资数据不会明显收窄,预计此类区域三季度投资数据会继续维持在5%以上的水平。

  非重点城市成销售重要支撑

  尽管上半年房地产销售面积16.1%的增速低于去年同期27.9%的增速,但可喜的是结束了今年前5月的跌势。

  其中,三、四线城市成为房地产销售的重要支撑力量。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表示,由于因城施策、分类指导的方针,全国非重点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上半年增长24.5%,继续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水平。而销售增速的回落主要出现在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

  北京一家大型地产中介经理人小王对此也感受颇深。“北京‘3·17’新政对我们影响挺大的,现在的成交量明显变少了。”小王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1~6月,北京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240.1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4.87%。

  “现在北京房价整体也是一个回落趋势,有些业主比较着急卖的话,价格也降得比较多。另外,我们也和业主主动议价,把业主心里的底价试探出来。比如有的业主报价500万,我们会尽力去谈价,谈到450万、400万都是有可能的。”小王说。

  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5月70城房价数据也显示,一线城市房价涨幅回落尤为明显,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均连续8个月回落,5月份比4月份分别回落2.2和1.7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融资趋紧

  2017年上半年,在因城施策的导向下,各地政府积极深化房地产政策调控。截至6月底,已有60余个地级以上城市和30余个县市出台收紧政策。

  在调控趋严的情况下,上半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也出现放缓态势。数据显示,2017年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061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5%,增速比1~5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在业内看来,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与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有所收紧有关。

  民生宏观固收研报认为,2017年以来,房地产企业融资收紧,房地产企业信用债发行缩量75%,重新回归银行贷款和房地产信托。

  而说起目前银行层面开发贷、建设贷的收紧,余悦也感受颇深。“相比较而言,往年银行特别是四大行,批项目贷和建设贷还算比较宽松。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四大行对于一些开发商项目的开发贷确实门槛设置得比较高,拒贷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余悦说。

  另一方面,房地产信托的难度也在增加。一位资管企业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去年飞往全国各地做信托计划,然后投到房地产领域。但今年在去杠杆力度不断加强的情况下,我这3个月连一个项目都没有做成。”

  “去年我们同事说,总部有一大把资金在账上,说大家都去多找点项目,只要还过得去都报上去。今年在去杠杆、去通道的情况下,基本报上去都毙了。”上述资管人士表示。

  下半年房地产投资缓中趋稳

  融资收紧的情况下,余悦表示,小型的开发商可能受影响更大。尽管在三、四线城市的一些开发商目前销量上去了,但是手里却没有钱进行新的投资。

  中大型开发商则因为融资渠道多、资金周转快,所受影响相对较小。目前尽管一、二线城市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但大型房企在三、四线城市投资仍有支撑。

  余悦坦言,像连云港这样的三、四线城市,近几年开始吸引了不少例如恒大、金辉等大型开发商,今年还吸引了中梁地产进入。同时,一、二线城市楼市因为管控严格,导致获利空间小,更多的房企也来到三、四线城市寻找机会,说明他们看好这些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发展机遇。

  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部分三四线城市土地市场成为房企拿地的热门地带,部分区域出让金额同比翻番。2017年1~6月,嘉兴、无锡、南昌、镇江、金华等三四线城市土地出让金额同比均增长超过100%,恒大、保利、中海、融创、金地等房企均加大在三四线城市拿地力度。

  邢志宏表示,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在调控方式上也不仅仅是在限买、限贷、限售等方面,为了解决供求矛盾,还加大了土地和住房的供应,这就使得房地产投资的变动幅度没有以往那么大。总的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可能会是一种缓中趋稳的走势。

  对于下半年的趋势研判,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景彤认为,在强调控、严监管、融资趋紧下房地产投资将有所放缓,但大幅降低可能性不大。首先,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前期去库存加快,未来随着土地供应增加,补库存需求上升;其次,三、四线城市销售加快会逐步带动其投资较快增长,一定程度上会抵消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地产投资放缓的影响。周景彤认为,今年中央政府提出确保再开工改造600万套的棚改任务,一方面棚改货币化安置将带动商品房销售的增长,另一方面棚改会拉动房地产开发投资、基础设施配套投资,也会对冲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投资收缩的影响。

  上半年外贸增速现V型反弹 出口回暖成经济增长强劲动力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近年来由于全球市场疲弱,我国出口曾一度回落明显,但到今年上半年,外贸企业却感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暖意”——进出口取得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半年度同比最高增速,这也使出口再次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功臣。

  “今年上半年,我们公司对外贸易成交额同比增长70%~80%,而且还陆续接了几个5000万元以上的大订单。”从事集成房屋出口的安捷诚栋国际集成房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逯志敏略带兴奋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对许多像安捷诚栋这样的外贸企业而言,近两年来业绩可谓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反复。而外贸企业时喜时忧的背后,也映射出近年我国外贸形势的转变。

  7月17日,国新办就201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邢志宏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额13.14万亿元,同比增长19.6%。

  记者经过梳理后发现,今年上半年进出口增速保持19.6%的增长,这个数字不仅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进出口回稳向好的态势,还是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连续6年录得的半年最高增速。

  外需回暖推动出口增长

  从2016年至今,我国外贸形势经历了一次从滑落低谷再逆势反弹的过程。根据海关的数据,2016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1.13万亿元,比前一年同期下降3.3%。而2017年上半年,进出口总值达到13.14万亿元,成为近6年来唯一一个突破13万亿的年份。无论是进出口总值还是增速,今年上半年均创出近期新高。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外贸数据抢眼,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世界主要经济体,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迹象明显。另一方面,近两年我国在贸易便利化改革方面力度很大,客观上有利于进出口的增长。”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则表示,今年进出口数据出现明显回升,最主要的原因是外需的回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出口增速都在20%以上。

  逯志敏告诉记者,自己所从事的外贸出口项目主要为集成房屋,这种项目被称为基建领域的“晴雨表”。“除了直接出口以外,我们间接出口的业务占总业务的30%左右。所谓间接出口,就是跟着中国建筑、中石油等大型国企抱团出海,为他们的海外建设项目提供临时办公场所和工人宿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企的海外建设项目有所增加,我们的订单数量也在上涨。今年上半年,我们的出口成交额同比增长了70%以上。”

  “一带一路”沿线出口增长显著

  邢志宏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显著。

  7月14日,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谈到今年上半年外贸数据时曾表示,从国际市场看,我国与欧盟、美国、东盟等前十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18.7%;对俄罗斯、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快速增长,增幅分别达到29.5%、26.0%、25.0%和15.4%。

  广东一家从事空调出口业务的业务员小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上半年,自己因为经常加班显得忙碌了许多。“我们公司从事空调出口项目,出口的国家主要面向非洲。去年,非洲地区货币贬值严重,我们撤单的情况比较多。今年上半年,国际汇率、尤其是美元汇率相对稳定,我们订单数量比往年有所上升,加班也比以前更多了。”

  逯志敏告诉记者,公司的主要出口国就是非洲、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去年,我们公司最大的订单来自尼日利亚。2014年以前,不少同行因为出口增长乏力,开始扩展国内业务。当前,我们公司国内和国外业务的占比是3比7。”逯志敏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比如加大退税优惠力度,减轻企业压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谈到下半年的外贸形势时,逯志敏表示自己充满信心,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是自己公司的“主战场”,基建领域巨大的发展潜力也将为公司的外贸发展带来空间。

责任编辑:陈永乐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