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定增频频遭“点刹”

  1月20日,证监会明确表态,2016年以来,证监会加强上市公司再融资监管,严格审核并严格规范募集资金投向,多家上市公司知难而退,撤回再融资申请或调减再融资金额。下一步,证监会还将采取措施限制上市公司频繁融资或单次融资金额过大,健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现场检查制度,督促保荐机构对在审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进行复核。

  受证监会再融资监管新要求影响最大的当属近年来A股市场大跃进、大发展的非公开发行(即定向增发)。Wind资讯数据显示,2016年两市定增继续保持高增长,全年融资近1.7万亿元,创历史纪录。与定增大发展一起的,还有“纠缠”在定增周围的过度融资、频频变更募资用途、借定增输送利益等的质疑声。

  上市公司定增此番遭遇“点刹”,效果立竿见影。在上市公司频繁融资或单次融资金额过大的问题上,已有公司在监管新要求后,主动调减定增规模。1月23日,彩虹股份发布公告,对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方案进行第三次修订,调减了已确定的具体发行对象数额,对发行规模、募集资金使用计划也进行了调整。根据原方案,彩虹股份本次发行不超过35亿股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不超过230亿元。发行规模调减后,本次发行不超过29亿股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不超过192.20亿元,募资上限缩水约38亿元。

  在上市公司定增募集资金的使用上,监管部门持续保持着严格监管的态势。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A股上市公司共计有上千亿募集资金闲置在购买理财产品等之中,甚至有上市公司一方面使用闲置定增募集资金理财,另一方面又进行其它形式再融资。此外,查阅公告发现,上市公司变更定增募资用途的案例举不胜举,并已引起交易所等的关注。此前,凯迪生态发布了关于调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金额及用募集资金偿还其他银行贷款的议案之后,深交所就向公司发去了关注函。1月23日,实达集团收到上交所上市公司监管一部问询函,问询函关注公司变更部分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情况。上述情况虽多数是合法合规进行,但是再融资募资使用随意性大、效益不高等的问题显而易见。

  梳理近期监管部门在上市公司再融资上收紧监管的“轨迹”发现,定增频频成为监管规范的对象。无论是此前的定增对象“穿透”,还是后来的定增“补流”偿债急刹车,乃至对机构高杠杆结构化定增产品的降杠杆等等,都意在促使上市公司定增进入健康、规范发展的道路。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监管部门在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审核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导向,其中不仅有严格监管小项目拖大配套募资等的传统问题,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与定增募资等之间“逻辑关系”也成为监管的新关注点。有上市公司人士表示,在公司定增项目审核之际,监管部门重点关注了此前公司刚刚进行的大比例现金分红,传递出需要公司释疑“为何大比例分红后又大规模定增融资”的信息。“以前多的是监管定增之后大比例分红的问题,这次碰到的是公司现金分红后定增募资的新情况。监管部门有引导全体股东将更多利益与公司发展‘捆绑’的意图,对一面大量分红,另一面又定增募资的情况并不太乐见。”该上市公司人士认为。

责任编辑:高艳云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