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0日16:1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20日电(王培文)国海证券的“代持门”还在持续发酵,一个伪造的印章目前已让22家证券机构集体踩雷,国海证券是否担责,现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这可把22家机构给急坏,说好的只是代持,凭什么要承担债券的亏损,大家都是生意上往来的老朋友了,这点诚信不能不讲吧。国海证券才不管那么多,发个声明说是离职员工假借名义进行交易,也不关他们的事。这一来一去,问题没解决,吃瓜群众倒是看了不少热闹。

  不过,说到“代持”二字,从13年的“债市打黑”到现在的国海证券“代持门”,再到证券市场的北大医疗“代持事件”,资本市场的代持现象从未停歇。  

  都是“代持”惹的祸,22家机构亏了7个亿

  12月14日,市场传出消息称,“国海证券一债券团队负责人张杨失联,他以‘萝卜章’冒用国海证券名义进行交易,令廊坊银行代持的100亿元债券出现亏损”。廊坊银行当晚紧急回应与国海证券无业务往来。

  12月15日,国海证券发布公告,承认债券团队原负责人张杨、郭亮伪造盖章。同日,国海证券召集20多家机构人士召开了债券处理会议,会议纪要显示,涉及的机构多大22家,这些机构都代持了国海证券的债券,规模可能超过200亿元,浮亏超过7亿元。名单中并无廊坊银行。

  由于涉及公章的真假以及郭亮的离职时间,国海证券是否需要为该事件负全部责任存在争议,目前国海证券和对方机构各执一词。12月19日晨间,国海证券发布公告称,相关事件核查清楚后,依法应由公司承担的责任,公司绝不推诿。此外,国海证券的两次公告均未曾提及规模问题,令市场感到不安。

  知情人士:国海证券出事是迟早的事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显示,有接近国海证券的人士对媒体表示,“国海证券的风格较为激进,管理也比较混乱,一块业务通常有分属不同部门的多个团队在做,彼此之间还相互竞争,出事是迟早的事。”

  以出事的债券交易业务为例,国海证券包括资产管理部、投资管理部、固定收益部在内的六七个业务团队都在做这一块业务,各个业务团队独立开展业务、独立核算、彼此竞争。比如,国海证券的公告显示,张杨、郭亮两人均为国海证券资产管理分公司员工,而不是固收部门员工。

  而国海证券的品牌业务——固定收益业务此前也有过负面新闻,2014年,国海证券总裁齐国旗被检察机关刑事拘留,副总裁陈列江协助调查。据证券时报报道,两人负责国海证券的固定收益业务。业内普遍认为,两人被调查与债市反腐有关。

  早有先例!三年前5家机构被“坑”

  其实,国海证券引发的“代持门”并不是个例。2013年的“债市打黑”,针对的就是“代持养券”的现象。

  当时,不少在金融机构中供职的资深人士凭借特殊的关系,利用丙类户一方面找到银行垫资买入债券,同时找到金融机构接盘养券,偿还银行垫资;在相关债券市场价格升高后,再次通过银行垫资接回机构代持的债券,并在二级市场抛售获利。

  据证券日报报道,监管层当时对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整顿,万家基金、中信证券、易方达、西南证券固、齐鲁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有高管被监管部门调查,丙类户也被央行叫停。

  据北京商报报道,从2013年4月到今年9月,“债市打黑风暴”中有超过30人先后涉案,不少金额在千万级甚至上亿。

  不只债券,证券市场也有人“玩火”

  不只是在债券市场,在证券市场同样存在代持现象。

  就在12月19日晚间,此前被立案调查的方正系四公司——北大医药方正科技方正证券中国高科同时发布公告,宣布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其中,北大医药涉及政泉控股、北大资源控股对北大医药的“代持事件”。

  2013年6月,政泉控股拟受让北大医疗出让的4000万股上市公司股票,占总股本的6.71%,上述股权于2013年9月完成过户。同年6月至9月,政泉控股与北大资源控股签订《股权代持协议书》,约定由北大资源控股为实际出资人,出资购买上述股份并享有相关投资收益,但股东名册上的名义股东则是政泉控股,显示为后者持有4000万股北大医药。

  但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19日期间,政泉控股、北大资源控股未将上述代持协议事项告知北大医药。而时任北大医药董事长的李国军为股权代持协议的实际策划、实施者——方正集团李友之弟,也参与了代持协议的签订。

  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认为,北大医药相关行为构成了《证券法》第193条所述违法行为,李国军为对上述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证监会拟对北大医药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李国军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中新经纬APP)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