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0日00:40 华夏时报

  为什么股市和楼市 都成了开发商的战场

  ■程凯

  在我的印象中,做财经新闻报道的很少遇到现在的情景,股市和楼市变成了一件事。

  一方面,资本市场上,各方势力争抢宇宙第一大开发商万科,那么大的体量,硬是给炒出一波靓丽的行情;同时,角力方之一的恒大还撬动了一个恒大系的股票上涨,比如妖股廊坊发展嘉凯城;最后,市场连万达商业回归A股也不放过,里面就又有了一批万达概念股。所以,如果说股市上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地产股,地产股涨,大盘就涨,地产股跌,大盘就跌。

  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上,各方势力也是抢,在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抢地,更准确地说就是抢“地王”。“地王”频出是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特有现象,半年出了110个左右,有些是总成交价最高的,也有些是均价最高的,总数超过了2009年全年72宗的纪录。

  上个月底的时候,我们还在感慨“下半年还能出多少个地王”,因为中央提出了要“抑制资产泡沫”来降低实体经济中企业的资金成本,我的想法是,这一招到底管用不管用,检验方法很简单,就是看下半年到底还能出几个“地王”。

  但是,难道真的是“然并卵”吗?地方依旧一个接着一个地出。就在8月16日,雅居乐以3.5万/平米的价格刷新了广州全市单价“地王”;8月17日,上海就又诞生了最贵的“地王”,一家叫做融信的开发商以110.1亿元的总价拿到的地,以10万/平米的名义楼板价,14.3万/平米的可售面积楼板价,创下中国土地成交史上最贵“地王”,也刷新了全国住宅地块的最高总价和单价。

  股市和楼市,都变成了开发商的战场,我请问你什么感觉?

  不管你是什么感觉,我们来看看开发商的感觉吧。上周的“地平线”专栏中我就给大家介绍过,大部分开发商的感觉良好,不管他们在如何抱怨地价太高,但是毕竟“地王”是开发商们抢出来的,而且如果不是对未来的房价预期更高,他们又怎么敢抢这个“地王”呢?

  冷静的人还是有,不久前我介绍过,朗诗地产的田明就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充满了泡沫,“中国的地产行业、中国的经济学家、中国的学界,包括中国的政府应当警惕房地产的泡沫,地价涨这么快,房价涨这么快,地价比房价涨得更快,其它各行各业都投不了了,大部分地区房地产也投不了了,能投的只有少部分的地区,我们都在进行最后的狂欢,这个狂欢不知道还能持续多少年,但是我觉得它很快会破灭,我们要警惕这个风险。”听过田明这番话之后我也在想,田明这么不乐观,他又怎么当好一个开发商呢?办法有两个吧,一个是谨慎拿地,不被地价的泡沫淹死,一个就是做精品项目,在每一个项目上赚到比粗放开发的地产商们更高的利润率吧,这样的话即使泡沫真的破灭,总归有活下来的开发商,专攻绿色地产的朗诗大概就会是其中一个。

  就像一个厨子没米下锅是不行的,一个开发商没地也是不行的,但是,总没有人要求所有开发商都能变成1000亿2000亿3000亿的大鳄吧,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很多开发商轻松地超预期完成了销售计划,他们的野心变得无比之大,这到底是企业家精神,还是动物精神?

  同样也是要做大,做大也有做大不一样的搞法,碧桂园就很大,大到要和恒大争全国第二了,但是碧桂园也很小心,说出了绝对不拿“面粉比面包贵”的地的话。

  碧桂园的总裁莫斌在8月18日下午的业绩发布会上说:“尽管目前碧桂园也在一二线城市参与土地竞拍,但都是重在参与。我们想通过这种参与,看看别人为什么能拿到‘地王’,为什么能赚钱?他们到底是胜在对市场的判断,还是胜在产品竞争力,还是胜在他们管理的能力。对照我们,这样我们今后在土地开拓方面会有更多的经验。”

  莫斌这话说得很有水平,一方面热心于发展做大,一方面又冷眼旁观,似乎是看到了未来某一天碧桂园和那些抢“地王”的开发商的不同结局。碧桂园拿地其实也很快,但是莫斌认为碧桂园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已经到达了可以将很多土地点石成金的地步。

  这话就有点太傲娇了,但还是比当“地王”好吧。

责任编辑:陈永乐

相关阅读

“控地王”措施将在三季度落地

从热点城市土地市场政策走向来看,既然有“地王”频现的现象,市场也会因此存在系统性的风险,那么,三季度也势必会有相对应的“控地王”的措施,以防止市场出现系统性的风险。

房地产信贷飙升的三大主因

日本当年的房地产泡沫经济导致经济衰退25年之久,至今还没有走出衰退泥潭。美国运用房地产结合金融来推动本国经济,结果酿成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的教训给我们一个启示:只有实体经济的稳定才是经济繁荣的定海神针。

当中国走出去遭遇日本走出去

中国“走出去”海外投资,遇上日本海外投资,将是一场长期的鏖战,不但需要企业自身努力从多角度寻求突破口,同样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援与协助。

金融体系已成为最大土地储备者

聆听“历史深处的马蹄声”,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超级资产沸腾的年代,非理性繁荣的狂飙隐忧深重,有些已经破灭,有些还在发酵。重温当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路径和发生机理,我们才能对非理性繁荣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