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0日00:39 华夏时报

新浪基金曝光台:信披滞后虚假宣传,业绩长期低于同类产品,买基金被坑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新浪帮你曝光他们!

  ■本报记者 王冰凝 北京报道

  债转股作为处置债务违约的市场化方式之一,在政府重提债转股之后,中钢拉开了本轮债转股的序幕。

  8月16日,中钢股份公告称将再次延长“10中钢债”的回售登记期。自“10中钢债”成为中国钢铁企业的首例债券违约,这已是其第15次爽约。

  不过据记者得到的可靠消息显示,中钢集团债转股方案已上报国务院,顺利通过基本上没有问题,与此同时,关于债转股的指导意见也将随之出炉。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若中钢债务重组方案得以顺利通过,无疑会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首个经典案例,中钢债务重组方案或许也能为其他国企的债务重组提供一份全新的改革样本。

  中钢尝鲜债转股

  如果中钢债转股顺利落地,那么关于债转股是否实施的争论将告一段落。

  根据中钢股份的公告,为切实维护投资人权益,保障投资人利益,公司拟以上市公司中钢国际的股票为债券追加质押担保。为落实“10中钢债”解决方案有关具体工作,经持有人同意,现将回售登记期调整为2015年9月30日至2016年8月30日。

  有消息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中钢股份连续15次爽约,不过是在等待中钢债转股方案的落地。

  中钢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旗下拥有所属二级单位65家,其中包括两家上市公司中钢国际和中钢天源。在钢铁矿业鼎盛时期,中钢集团资产总值高达1600多亿元。然而,伴随2014年钢价、矿价大幅下跌,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中钢集团2014年9月开始出现债务违约。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中钢集团及所属72家子公司的债务总额逾1000多亿元,其中金融机构债务近750亿元,牵涉境内外80多家银行,还有一些信托、金融租赁公司。此后,在银监会、国资委等部门协调下,由中国银行牵头成立了债委会,与中钢集团方面共同协商制定债务重组方案。

  3月底,上述重组方案被上报到银监会、国资委等主管部门待批。总体方案中,包括几十家银行谈成的减债、展期、债转股等条款,最终债务规模有望降至600亿元左右,其中,债转股的比例大约占到一半,展期的部分债务时限为6年。

  有消息称,在等待了漫长的三个月之后,中钢集团债转股方案已上报国务院,顺利通过基本上没有问题,与此同时,关于债转股的指导意见也将随之出炉。

  债转股利弊两面

  中钢债转股如果顺利落地,将成为首家尝鲜债转股的企业,监管层推进债转股的决心也可见一斑。

  债转股作为处置债务违约的市场化方式之一,在东北特钢等地方国企恶性违约事件之后,曾与逃废债一道遭遇窘境,以至于中联重科等优质上市企业不得不发布公告承诺不进行债转股。

  不过从中央政府态度看,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通过“债转股”方式逐步降低企业杠杆率,时隔近20年的债转股重回公众的视野。此后监管层一直在推进债转股。

  但是,监管层推进债转股还是面临着市场的巨大压力。

  8月1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全球钢铁行业负债已飙升至历史高位,前30大钢铁企业债务总额达1500亿美元,而中国钢铁行业债务则估计高达5000亿美元。

  金银岛市场分析师江润芹认为,我国钢铁债务高企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消息了,目前政策正在致力于通过兼并重组、资产重组、破产清算等等的方式方法妥善解决该问题。不过,其中债转股的方案却屡遭非议,近日有消息称,中国的债券持有人加入银行的行列,反对债转股计划,并且取得了初步胜利,为债转股方案出台再添阻力。对于债转股方式的优劣性,在此我们不做具体评判,但此种方式若不严谨,必将遗留较大隐患,因此还需谨慎谨慎再谨慎。

  但宋清辉认为,如果按照留债和转股部分各占一半的规模来看,中钢债转股方案的目的是为了拓宽企业潜在发展空间,优化企业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总体而言,实施债转股对于中钢集团的利好较为明显,不但有利于让银行参与到中钢集团的改革中来,并用市场化之手推动其产业结构调整;而且还有望助其脱困,减轻财务压力,避免破产风险。

  宋清辉同时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若中钢债务重组方案得以顺利通过,无疑会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首个经典案例,中钢债务重组方案或许也能为其他国企的债务重组提供一份全新的改革样本。对整个行业而言,债转股是在用市场化的力量推动产业结构重组,这对国有企业和银行都属于重大利好,部分国有企业的业绩也有望直接受益于此,此外,还可为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和业务创新带来新的发展方向。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黄志龙则认为,中钢集团达成债转股方案表明,尽管债转股一度受到投资者的广泛质疑,但监管部门在市场化、法制化程序的基础上对优质龙头企业推进债转股的方向明确。

责任编辑:陈永乐

相关阅读

“控地王”措施将在三季度落地

从热点城市土地市场政策走向来看,既然有“地王”频现的现象,市场也会因此存在系统性的风险,那么,三季度也势必会有相对应的“控地王”的措施,以防止市场出现系统性的风险。

房地产信贷飙升的三大主因

日本当年的房地产泡沫经济导致经济衰退25年之久,至今还没有走出衰退泥潭。美国运用房地产结合金融来推动本国经济,结果酿成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的教训给我们一个启示:只有实体经济的稳定才是经济繁荣的定海神针。

当中国走出去遭遇日本走出去

中国“走出去”海外投资,遇上日本海外投资,将是一场长期的鏖战,不但需要企业自身努力从多角度寻求突破口,同样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援与协助。

金融体系已成为最大土地储备者

聆听“历史深处的马蹄声”,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超级资产沸腾的年代,非理性繁荣的狂飙隐忧深重,有些已经破灭,有些还在发酵。重温当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路径和发生机理,我们才能对非理性繁荣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