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1日02:31 上海证券报

  ⊙记者 覃秘 ○编辑 邱江

  尽管有着极度精巧的设计,金刚玻璃的收购方案最终未能获得监管部门的认可。金刚玻璃今天公告,经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员会审核,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未获得通过。

  证监会官网给出的否决理由是:申请材料显示,标的公司盈利预测可实现性及评估参数预测合理性披露不充分,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四条相关规定。

  回看金刚玻璃的收购方案和收购历程:2015年5月,公司停牌筹划重大事项。当年9月,罗伟广受让公司原控股股东所持的9.86%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今年1月,罗伟广再度定向受让1.38%股份,晋身为第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在两轮股份转让间隙,金刚玻璃推出重组方案,拟向罗伟广、前海喜诺、至尚投资发行股份购买其合计持有的喜诺科技100%股份,以间接持有OMG新加坡64%股权;向罗伟广控制的纳兰德基金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OMG新加坡36%股权。同时,拟向罗伟广、嘉禾资产、珠海乾亨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6亿元。

  金刚玻璃“易主+重组”双轨运作的最大挑战是创业板不允许重组上市的铁律。在罗伟广实际控制人地位已确立的情况下,如何规避拟收购资产规模触及红线是核心所在。在此后公开披露的反馈意见中,监管部门也特别要求公司说明“是否规避重组上市”,要求补充披露本次交易不构成重组上市的理由和依据,是否存在规避重组上市的情形等问题。

  在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投行人士看来,该方案最终未能通过在意料之中,毕竟目前监管部门正加强对重组上市的审核,如果该“类借壳”方案过关,则相当于为创业板公司规避重组上市“另辟蹊径”,而后者恰恰是监管部门所明文禁止的。

  标的公司盈利预测的可实现性也是整个交易方案中广受市场质疑的一点。据披露,OMG新加坡的估值在此次收购前的一年时间内爆发式增长了30倍,尽管其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74.59万元、3500万元和1.16亿元,但本次重组承诺的业绩是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净利润应达2.8亿元、3.1亿元及3.42亿元。

责任编辑:宋真真 SF020

相关阅读

地价上涨仍是大势所趋

2016年下半年地价走势,我认为仍将保持温和上涨的走势,全国房地产政策基本面不变,需求侧的支持是房企溢价拿地的最根本动力;随着下半年一线城市优质土地供应增加,随着高价地块的出现,开发商的投资积极性也会相应提升。

下半年去产能任务面临三座大山

规模千亿的国家去产能资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相对庞大的钢铁产能而言或是杯水车薪,当前推动钢铁去产能,究竟有何法治化和市场化的工具可采用?

高薪制度不可伤及企业竞争力

为了避免包括高薪酬在内的高成本成为压死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企业在选择是否一定要走薪酬的模式,要根据自己的企业实际和现实的宏观经济情况而理性决策。在当前“三去一降一补”的大环境下,大谈特谈高薪酬会让很多企业家更加迷茫与无奈。

靠做大国企推动经济已不可能

未来国有经济将进入一个客观的萎缩期,指望再依靠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来推动新一轮的国民经济增长,也是不可能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