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0日06:10 证券日报

新浪基金曝光台:信披滞后虚假宣传,业绩长期低于同类产品,买基金被坑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新浪帮你曝光他们!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指数震荡反弹以及量能温和释放,市场整体人气有所回暖

  ■主持人:赵子强 莫 迟

  险资加入抢反弹大军

  《证券日报》记者:昨日,沪深两市股指携手低开,随即震荡上行并重上20日均线,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025.68点,涨幅0.71%,量能略有增加。请问,有哪些影响市场走势的情况需要关注?

  广州万隆:盘面上热点题材频现,市场看涨声一片,这背后一定会有资金的推动,究竟是哪些资金在协力做多市场?分析认为有三路资金:第一路,题材股里的存量资金,眼见市场风险骤降和指数企稳,前期深套的题材股必将迎来补涨机会,所以调仓换股,率先自救;第二路,恒大系概念股和万科A的引爆,使得各路险资大鳄纷纷亮牌,许多低估的二线蓝筹股受到险资的持续增持,这是市场难能可贵的增量资金;第三路,崇尚右侧交易的短线游资,它们跟随趋势,上周的十字星让技术派选择观望,但是周一的中阳线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在周二也立即加入了抢反弹的大军。正是这三路资金的合力,才使得指数出现了两连阳的喜人局面。

  中航证券:消息面上,国务院近日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号角后的第一个科技创新规划。与以往国家科技规划不同,此规划首次以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命名,具有很强的战略高度。而这些科技创新性的行业所涉及的上市公司大多聚集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中,对这个群体有非常直接的利好作用,昨日创业板略强于主板就是对此利好的一种回应。虽然指数上涨的力度不算很大,但盘面中大多数个股上涨的赚钱效应却非常明显。

  反弹走势有望延续

  《证券日报》记者:昨日,沪深两市股指再度震荡上扬,日K线上双双以阳线报收,其中沪指上穿20日均线,同时成交量较前一交易日出现进一步放大。请问,从技术面来看,后市将如何演绎?

  天信投资:昨日市场再度收出中阳线,同时股指也突破20日均线压制,市场无论是权重还是题材板块均较前几个交易日表现更为出色,实现权重搭台、题材唱戏的局面。短期来看,预计反弹的走势将继续,但是持续上攻的走势或许不是一帆风顺,而昨日两桶油盘中拉升,或将导致股指盘中出现回踩。不过从技术面来看,短期上涨的趋势并未改变。

  首先,MACD指标自8月2日出现拐点之后,最近5个交易日该指标的绿柱连续呈现缩短走势,同时股指也呈现四阳夹一小阴的形态,另外,沪指MACD指标即将逼近翻红,或许周三该指标的绿柱就会消失,该指标反映出股指仍以反弹走势为主。

  其次,从KDJ指标来看,同样是在本月初开始出现拐点,终于从上周五开始,该指标的三条线出现交叉,昨日股指再度上攻,该指标的三条线已呈现完全的发散状态,并且J值已经呈现加速,其暗示着短期的走势将比较强劲,市场继续处于反弹行情。

  最后,从BOLL通道来看,该指标显示,自7月27日长阴破位以来,最近8个交易日,该指标一直维持在BOLL通道的中轨和下轨之间运行,其中有三次触及下轨的支撑,而昨日股指上攻,一举突破中轨道的束缚,短期内将向上轨道进发。

  中方信富:随着指数的震荡反弹以及量能的温和释放,市场整体交易人气有所回暖,个股活跃度有所增强。建议投资者密切留意市场的反弹力度和持续性,酌情把握低吸个股机会。周三大盘技术性支撑位在2960点至2980点附近,压力位在3060点至3080点附近。

  两类股需坚决规避

  《证券日报》记者:继周一后,昨日市场再度实现普涨,盘中石墨烯、水利建设、铁路基建等板块涨幅居前,而军工、上海国资等近期热门主题则表现相对较弱,请问,后市哪些板块值得关注?

  广州万隆:投资者需坚决规避弱势股,如以下两类:第一类,个股中报业绩大变脸,这类股一旦碰上行情调整,必然率先遭到资金遗弃,无疑是一颗不定时炸弹,后市绝难有像样反弹。第二类,个股深陷证监会监管风暴漩涡,各路资金避之不及,需坚决规避。

  巨丰投顾:外围市场较为强势,恒生指数创下年内新高,标普指数盘中再创历史新高,这对于目前阶段震荡的A股来说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近两日的放量上行,也有助于吸引短期资金的进场,近期放量长阳或就在眼前。机会方面,举牌概念,国企改革以及涨价概念仍是近期市场热门,可积极潜伏以及跟踪。具体操作上,逢低可逐步加仓,重点关注央企改革以及业绩驱动标的。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相关阅读

地价上涨仍是大势所趋

2016年下半年地价走势,我认为仍将保持温和上涨的走势,全国房地产政策基本面不变,需求侧的支持是房企溢价拿地的最根本动力;随着下半年一线城市优质土地供应增加,随着高价地块的出现,开发商的投资积极性也会相应提升。

下半年去产能任务面临三座大山

规模千亿的国家去产能资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相对庞大的钢铁产能而言或是杯水车薪,当前推动钢铁去产能,究竟有何法治化和市场化的工具可采用?

高薪制度不可伤及企业竞争力

为了避免包括高薪酬在内的高成本成为压死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企业在选择是否一定要走薪酬的模式,要根据自己的企业实际和现实的宏观经济情况而理性决策。在当前“三去一降一补”的大环境下,大谈特谈高薪酬会让很多企业家更加迷茫与无奈。

靠做大国企推动经济已不可能

未来国有经济将进入一个客观的萎缩期,指望再依靠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来推动新一轮的国民经济增长,也是不可能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