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3日01:00 北京商报

  因对证监会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存在异议,大智慧(601519)在昨日发布公告称已经提交行政诉讼材料,请求撤销证监会对公司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大智慧“状告”证监会胜诉的概率并不大,而大智慧提起行政诉讼的真正目的或只是试图通过最后一搏以规避可能存在的巨额索赔风险。

  不满判罚提起行政诉讼

  公告显示,大智慧已经于今年8月1日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行政诉讼材料,请求撤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16〕88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大智慧同时表示,公司已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签发的《案件受理通知书(2016)京01行初710号》,在经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查后,符合《中国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理条件,决定立案审理。

  在刚刚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后不久便提起行政诉讼,大智慧的做法有点出乎市场的意料。据了解,大智慧在2015年4月30日收到了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而在今年7月26日大智慧收到了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14年2月26日,大智慧第二届董事会审议通过了2013年年度报告。2014年2月28日,大智慧披露的2013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当年实现营业收入约8.94亿元,利润总额约4292.1万元。而证监会在调查后发现,大智慧通过承诺“可全额退款”的销售方式提前确认收入,以“打新股”等为名进行营销、延后确认年终奖少计当期成本费用等方式,共计虚增2013年度利润约1.2亿元。

  因而,证监会认定大智慧的上述行为构成《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第一款所述“发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违法行为。最终,证监会对大智慧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

  同时,对14名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30万元不等的罚款。

  或为规避巨额索赔风险

  多位律师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大智慧真正的意图可能是想规避面临的大规模投资者索赔,但公司最终推翻证监会行政处罚的可能性并不大。

  在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斌看来,虽然提起行政诉讼是大智慧的法定权利,但也许大智慧的真正意图在于“围魏救赵”,根据法律规定,投资者起诉大智慧虚假陈述以证监会做出处罚为前提,如果行政处罚被法院撤销,投资者也将无法要求大智慧承担赔偿责任。在王智斌看来,大智慧很可能因被证监会处罚而面临金额上亿元的投资者索赔。而上海市华荣律师事务所律师许峰同样认为,大智慧提起行政诉讼为了降低影响的可能更大,因为当前大智慧正在遭受投资者的大规模索赔。

  “目前为止,我们接触到正在准备诉讼材料的投资者有近200人,8月10日之前,我们会向法院提交部分投资者的起诉材料,预计最终的索赔金额或超亿元。”王智斌如是说。许峰同样表示,“具备索赔条件,已经立案200多个了”。

  在王智斌看来,大智慧最终胜诉的可能性并不大。“从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来看,证监会法律适用方面没有问题,除非证监会认定的事实有误,否则大智慧很难有推翻行政处罚的机会。而在事实认定方面,证监会对于取证等各环节有完整的程序,事实认定有误的概率比较小。”王智斌同时表示,虽然大智慧提起了行政诉讼,但并不影响投资者索赔的诉讼程序。许峰同样认为,大智慧胜诉的可能性不大,而投资者的索赔也不会受到相关影响。

  行业掉队者的尴尬

  作为炒股软件曾经的龙头老大,大智慧现如今却步步沉沦成为行业的掉队者,难免让投资者对其未来的经营业绩感到担忧。

  财务数据显示,大智慧已经连续四年扣非后的净利润出现亏损。在2015年,大智慧更是创下了2011年上市以来的最大亏损,净利润巨亏约4.56亿元,扣非后的净利润更是亏损高达7.03亿元。而大智慧的竞争对手东方财富同花顺等公司,业绩早已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诸如,2015年东方财富的净利润约为18.5亿元,而同花顺的净利润则约为9.57亿元。由数据不难看出,大智慧显然已经沦为行业中的掉队者。而在今年一季度,大智慧的业绩表现依然疲软。一季报显示,大智慧今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约-1.68亿元。

  实际上,大智慧曾经有过摆脱业绩泥潭的尝试,但最终却因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而无果而终。在2015年,大智慧曾抛出过一份并购湘财证券的重组预案,然而,受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等因素的影响,大智慧最终在今年3月发布公告终止了与湘财证券的重组。在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看来,若当时大智慧的并购能够成功,其业绩很可能出现较大的改观。然而,大智慧却因被立案调查而痛失良机。

  北京商报记者昨日曾就公司提起行政诉讼的理由等问题以投资者身份向大智慧董秘办公室进行咨询,对方工作人员表示,“请关注后续公告,现在不方便披露”。当被问及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时,对方工作人员表示,“具体请关注公司披露的半年报”。

  北京商报记者 董亮/文 韩玮/制表

责任编辑:骆珊珊 SF176

相关阅读

消费需求不足不能怪老百姓

今年我们讲转型,讲升级,对企业界来讲,发生的最好的时间点是什么呢?需求旺盛的时候,大家都要买东西的时候,企业转型就很容易,如果东西卖不掉的情况下,让老板转型,转到哪儿去呢?

滴滴Uber合并是赤裸裸的垄断

滴滴和Uber中国的合并虽然有其新兴行业的特殊性,但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凡是抑制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市场集中都应接受反垄断审查,并以实际行动证明没有损害公众利益。

中国经济不可能存在U型反转

因为我们15岁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和20岁至29岁的刚需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之后,支撑我们总需求能够比较旺盛、处于扩张状态的基本周期失去了,这个问题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看到,我们必须承认它的客观存在。

中国正成为全球绿色金融领导者

全球绿色金融的崛起,得益于中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资产证券化的高速发展,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正在成为全球绿色金融的领导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