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30日16:05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谭谟晓、赵晓辉

  距8月1日私募“鼻”关口越来越近,按照监管要求,不符合规定的私募将被注销。留给“空壳”私募的时间不多了。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今年2月5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公告发布之日起,已登记满12个月且尚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5月1日前仍未备案的,协会将注销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登记不满12个月且尚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8月1日前仍未备案的,协会也将注销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公告直指私募基金行业弊病。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众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一些机构滥用登记备案信息非法自我增信,一些机构合规运作和信息报告意识淡薄,一些机构甚至从事公开募集、内幕交易、以私募基金为名的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活动。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4691家,“管理规模为零”的有12802家,占总登记数的52%。

  此前,约2000家在2月5日前已登记满12个月且在5月1日前既未补提法律意见书也未申请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被注销。从目前“空壳”私募数量来看,8月1日被注销的私募将会明显超过2000家。

  早在5月1日这一关口,有500余家补提法律意见书和600余家提交首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申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获得了3个月的缓冲期。

  此次想要“鼻”的私募,还是会提交法律意见书和产品备案申请,但此并非一劳永逸之举。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表示,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和私募基金备案不是“一备了之”,私募基金管理人应持续履行基金产品备案、按要求向投资者进行信息披露以及向协会报告更新季度、年度和重大事项信息等义务,避免因“临时抱佛脚”似的草率登记备案,给自身经营带来后续不利影响,甚至引发与基金服务机构、投资者的纠纷。

责任编辑:张伟

相关阅读

香港证监会“夺权”港交所?

不论哪一个监管机构主导上市审批,提升港股市场素质最终仍需落实到企业管治的改善和规范中来。改革上市架构,在推动改革的漫漫长路中,只是第一步的尝试,未来无论法律条例的修改,监管和执法的加强,还是投资者教育的改进,无处不关键,也无处不艰难。

商务部为何棒打“美年大健康”

假如商务部这一大棒狠狠砸下来,不是打蔫了“美年大健康”,而是窒息了中国医疗市场健康发展的活化因子、消解了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市嘲供给侧”改革能量,中断了医疗服务市场多层次需求与多层次供给的有效循环。

华润才是结束万科宫斗的钥匙

很久以来,华润并没有太多的声音,可能是囿于央企的身份吧。但王石主动敲门来了,华润该如何表示呢?一扇门关上,另一扇门快要打开了!

日元为何能成为避险货币?

半年来,日元对人民币的涨幅已接近30%,促进了人民币在没有对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有序释放了对一篮子货币的贬值压力,并通过改善贸易条件推动了中国出口的企稳。在日元币值趋稳之后,一旦美联储加息预期重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可能再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