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7日03:01 上海证券报

票选中国好银行: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6(第四届)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定于7月7日在北京举行。作为年度盛会的重头戏,“第四届银行综合评选”正火热进行中。欢迎参与投票!

  ⊙记者 黄蕾 ○编辑 孙忠

  在我国从保险大国迈向保险强国的过程中,上海国际保险中心的建设无疑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记者从昨日召开的“2016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暨风险管理论坛”上获悉,随着中国保险投资基金、保险交易所落户上海,原保险、再保险、保险资管和保险中介共同发展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在上海已基本形成。

  “过去五年,是上海保险业有史以来发展最好的五年。发展定位最高、发展环境最优、改革创新最亮、市场体系最全、服务大局能力最强。”在昨日论坛的主题演讲中,上海保监局局长裴光用五个“最”勾勒出了“十二五”时期上海保险业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

  有翔实的数据为证:来自论坛上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达到4.5%和4658.55元/人,位居全国前列。具体表现为:一是保险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5年在沪保险法人和分支机构实现保费收入超过5000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1/5以上;二是保险机构加快集聚,在沪保险总公司现有55家,约占全国的1/4,其中外资保险总公司28家,占全国一半以上,上海已成为国内总部型外资保险机构最多的城市;三是保险项目与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率先推出一大批保险新制度和新产品,成为国内保险产品和业务最丰富、最集中的城市, 也同时为全国提供了数十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

  在裴光看来,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正步入最繁忙、最艰巨、最关键的“芒种”时期。一方面,“十二五”创新成果已收入囊中,当前,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已经形成科学的理论支撑、路径借鉴和规划指引;另一方面, “十三五”是上海建设国际保险中心的决胜时期,新一轮创新工作已在孕育之中。

  记者从论坛上获悉,“十三五”期间,上海保险业发展将实现四大新突破。一是深入贯彻落实“新国十条”,拓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二是引领改革开放潮流方向,开创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新境界;三是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力;四是契合市场深刻变革态势,探索保险监管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新路径。

  这也预示着未来五年上海在保险领域将精彩纷呈。“我们认为,上海不仅要做保险中心,还要成为保险的资产管理中心。”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事长孟龙昨日在论坛上阐述了以上观点。在他看来,作为保险资产管理中心,一是能够吸引国内的资金汇集到上海,促进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二是能够有效促进上海本地资金走出上海,带动周边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三是上海可以作为国际保险资金管理平台,凭借众多创新投资产品与管理实践,引导国内投资走出国门、吸引国外保险资金投资参与国内资本市场建设。THE_END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瑞士无条件工资是蜜糖还是毒药

如果生来就有基本工资做保障,人类将更有追求梦想的可能:最终选择的工作会更多的释放创造力,同样对社会有利。这就是选择工作的自由,也是瑞士人周日对“无条件工资”发起公投的初衷。

降低贸易成本可助益经济增长

生产一件物品每支付1美元的成本,将该产品带到发展中国家消费者手中则需要2.19美元。相比之下,在高收入国家,这一成本更接近1.34美元:虽然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但也有很高的附加费用。

MSCI纳入A股哪些股票能吸引外资

目前,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前向12个月市盈率/市净率分别为11.9倍和1.3倍,接近10年均值水平。医药生物和必选消费估值最高,前向市盈率接近22倍,前向市净率为3.4倍。能源、公用事业和金融估值最低,前向市盈率不足10倍,前向市净率低于1倍。

切实的改革比权威人士更管用

在嘈杂的政策争论中,我们甚至有点忘记了,只有真的改革,才是安度难关的良药。我们面临的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改革来解决的,只要改革事业没有终止,我们的希望就没有失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