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脱困悖论

2015年05月29日 19:07  财经国家周刊 微博 收藏本文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陈少智

  困境中的煤炭行业欲以“瘦身”换“强身”,但现实却很坚硬。

   5月7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了煤炭行业脱困暨经济运行调节电视电话会议。此前的4月24日,国家发改委刚组织召开过煤炭行业脱困工作第27次联席会议。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表示,进入2015年以来,在煤炭需求放缓、过剩产能难以消化、控制煤炭总量难度增加、国际能源价格下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煤炭经济运行形势急转直下,产销量下降,库存居高不下,市场价格再次出现持续下跌,企业应收账款增加,利润大幅减少,亏损面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困难加剧。

  今年前4个月,全国煤炭产量虽然同比下降6.5%,但供需关系却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全社会煤炭库存已持续40个月超过3亿吨,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由年初的520元/吨下降到目前425元/吨。初步统计分析,煤炭企业亏损面在80%以上。3月末,煤炭企业应收账款3551亿元,创历史新高,企业资金链紧张问题突出,煤矿减发工资、欠发工资的现象越来越多。

  限产不易

  早在2014年7月,国家相关部委就开始推动煤炭行业脱困工作。当年第四季度,煤炭价格止跌企稳。可惜好景不长,进入2015年后,煤炭行业再度陷入困局。

  为此,严控煤炭产量成为政策加码的主要重点。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对山西、内蒙古等14个省级政府及项目核准、行业管理、安全监察部门,神华、中煤、同煤、冀中能源等17家煤炭生产企业进行了约谈。

  随后,国家能源局连发《关于严格治理煤矿超能力生产的通知》《做好2015年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两份文件,明确提出,到2015年底开展严格治理煤矿超能力生产专项活动,还公布了全国2015年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计划,要求在2015年要淘汰煤炭行业落后产能7779万吨、煤矿1254座。其中,贵州与黑龙江的任务最重,分别为2100万吨和1270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原煤产量为38.7亿吨,但全国合法煤矿产能只有约35.48亿吨/年。也就是说,2014年有近3亿多吨煤炭属于违法违规生产。

  据国家煤监局2014年9月的调查显示,全国违法违规煤矿建设生产煤矿192处,产能7亿多吨,其中新疆、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违法违规煤矿建设生产煤矿情况严重。

  鹤煤集团一位管理层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虽然国家主管和监管部门对禁令不断加码,但在现实操作层面,不容易落实到位。

  对于上述煤炭主产区来说,煤炭行业的发展往往关系着就业、财政收入和社会稳定。以山西为例,2013年该省城镇单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在岗职工接近100万人,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约为20%。这种情况就可能使得地方有关部门在监管时有所顾忌。

  保障现金流也是煤炭企业超产的重要原因。业内人士表示,超产尽管会违规甚至赔本,但却能有效降低吨煤成本,以此保障充足现金流以及职工队伍的稳定,为企业生存和发展争取更多的机会。

  这也不难理解,2015年以来,除了神华和中煤集团提出减产计划外,绝大多数煤企尚未提出相应的计划。

  洗牌来了?

  尽管限产难度较大,但部分业内人士表示,煤炭行业的洗牌契机或已出现。

  按照市场逻辑,随着煤价不断下跌,在预计扭亏无望时,部分陷入亏损的煤矿会不得已产甚至是破产;部分矿井在坚持亏损生产一段时间之后,也可能由于产品积压和银行停止贷款而导致现金流中断,企业被迫停产。这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煤炭供应得以压缩。

  2015年4月,神华集团副总经理王晓林在中国国际煤炭大会上宣布,2015年神华的煤炭产量将比2014年再减少5000?6000万吨。神华集团同时还选择了降价促销。

  事实上,2015年神华已进行了5次降价促销活动。业内人士认为,在神华煤价不断下调的“无差别攻击下”,行业洗牌期已经到来。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第七份年度全球矿业报告提出:2015年或将是煤炭行业并购的新高潮。在这一轮的并购潮中,除了会发生在行业内,更多的将发生在跨行业的企业之间。

  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刘峰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上述情形可能并不会如预想中来的那么顺利。”

  他表示,与当前绝大多数产能过剩行业一样,煤炭企业的退出机制并不完善。如果按照上述市场机制的逻辑,目前符合被市场淘汰的企业往往都会具有职工多、债务重、转型困难等问题。换句话说,市场机制可能会因此无法顺利传导。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要想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煤炭产能的控制和调整,使煤炭企业脱困,首先要抑制住新增产能的冲动;其次要减轻煤炭企业负担,通过煤炭资源税改革,加大清费力度,同时加快分离煤炭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再次,要加大金融机构对煤炭企业转型的支持力度,避免出现问题集中爆发的风险;此外,还应根据已有的退出政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新时期煤矿的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措施。

文章关键词: 财经经济公司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中央某部委官员涉毒被抓 因患艾滋未收拘
  • 体育亚锦赛-女排3-0韩国夺冠 第13次登顶
  • 娱乐杨子否认用不同名字结两次婚 尊敬黄圣依
  • 财经股市获利资金转战楼市 有人一次购30套
  • 科技携程瘫痪确认系员工误操作所致
  • 博客有多少人达到“全国平均工资近5万”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期望月薪上涨1830元幸福感下降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谢百三:万金难买牛回头
  • 叶檀:贪官在境外如何投资?
  • 水皮:基金坐庄顶牛 股民为国接盘
  • 冉学东:地方融资平台何以起死回生
  • 刘纪鹏:4000点以上的慢牛应成为国策
  • 董登新:三只400元神股变成10元股?
  • 李锦:权威人士稳预期论堪比论持久战
  • 易宪容:对于当前股市要放下贪婪
  • 姚树洁:为啥股民昨天如惊弓之鸟
  • 徐斌:大牛市其实是一种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