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博
0
关闭

新闻

  • 行情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运营商提速降费被指没诚意 网友:破垄断才能真正割肉

2015年05月20日 06:29  中国经济网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0日讯(记者 毛雅谊)为配合工信部提出的电信提速降费要求,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在5月17日“电信日”前夕分别发布了最新的通信资费方案,同时推出流量不清零、承诺大幅降低国际漫游流量资费等活动。方案推出后,八成网友表示不满意,认为运营商明显是在玩“三十六计”,吐槽某些套餐太奇葩。对于三大运营商如此的“没诚意”,网友们纷纷呼吁,只有破除垄断,引入市场竞争,运营商才舍得真正割肉。

  总理督促降网费 运营商玩起三十六计

  李克强总理点名,工信部出台意见,三大运营商在众人的期待中推出了新的通信资费方案,原本以为真能享受到实惠,但没想到,三大运营商根本就没拿出一点诚意。“用不上的夜间流量”、“少数人才能用到的优惠套餐”、“新瓶装旧酒的优惠”……在网友们看来,这些所谓“恩惠”根本就是在玩“三十六计”。

  网友“挨踢客”对运营商的降费方案感到非常失望。他说,“大家就不要穷开心了,人家逗咱们玩呢。如果真要降费的话,直接降低套餐价格,直接降低流量费用,不要设置这些个条条框框。只要固有的套餐价格不变,对用户的意义就不大,那些额外消费限制的条件,根本无法惠及到普通大众”。

  “从这次三大运营商的优惠举措看,忽悠的成分太多。真正惠及所有用户的优惠,几乎没有人做。大多数优惠,只是增加服务,而不降低费用。即使最优惠的流量不清零,可赠送,转让,也是消费者已经掏过的钱允许消费者自己用了。真正让出利益,惠及广大民众,即使总理发话,三大运营商也是不做的。”网友“Maomaobear”对运营商们的这些心思看得非常透彻。

  而在中国经济网网友“理想的城”看来,叫运营商割肉,注定了就是一件近乎不可能的事。这正应验了李克强总理说过的“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

  缺诚意 “行业垄断”是主因

  提及三大运营商不愿拿出诚意的原因,许多专家、网友将矛头指向了“行业垄断”。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认为,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是垄断行业,缺乏竞争使得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冗员冗政、跟不上创新,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凭借垄断继续过着滋润的日子。政府提速降费的前景虽然美好,但不及三家企业经营利润、营业收入来得现实。

  网友“谢心昊”也认为,这些既没有产权激励,又没有竞争对手的企业,你很难要求它们设身处地的为消费者考虑,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无论价多么高质多么次,他们都不会受到市场竞争的惩罚,又怎么会有动力去改进?”

  网友期待破垄断 引入市场竞争

  “消费者要享受到质优价廉的服务,只有引入市场竞争,才有可能实现。”针对运营商的“没诚意”、“太狡猾”,网友们纷纷呼吁,应尽快破除垄断,引入市场竞争。

  网友“Maomaobear”提出,要真正解决问题,还是主攻两个方向。一个是三家发固网牌照,允许携号转网,打破垄断;一个是提升技术,降低成本。经济的问题,最终还是经济手段解决,靠政治即使奏效也是短期行为。

  网友“丁傲西”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一要立刻出台《电信法》,将通信设施的建设纳入国家法律的保护范围,任何漫天要价索要进场费的行为都是违法的;二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任何阻碍通信建设乃至破坏通信设施的行为都要被追究法律责任;三要增加对运营商的监督,特别是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如果仅仅停留在舆论呼吁加之行政命令的层面,那么运营商也只能使忽悠了事,到头了吃亏的还是普通消费者。

  网友“王传涛”: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相较于流量费贵不贵、宽带宽不宽这些具体问题,推进我国电信行业市场化改革才更加让人期待。只有在更大程度上打破当下电信行业的垄断体制,广大网友才会受益更多。只有引入市场竞争,广大网友才会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欢迎发表评论

发布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白岩松:庆安枪击案还有四大疑问未解
  • 体育亚冠-巴塔拉点射扳平 国安客场1-1全北
  • 娱乐25位明星排队为周润发庆生 爱妻合影
  • 财经哪些城市房价在涨:真正能复苏的或仅20城
  • 科技执法人员称专车均为黑车:属查处对象
  • 博客抗日神剧裤裆藏雷是在羞辱谁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媒体曝出中国210所野鸡大学名单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冉学东:资产泡沫化和贫富分化
  • 叶檀:今年不是中国WTO保护期到期年
  • 陶冬:债市风暴不至于让债市崩盘
  • 齐俊杰:房价还能涨到哪里去
  • 张化桥:理财的最佳时机选择
  • 杨红旭:凭什么说2015楼市有戏?
  • 金岩石:沪指能否到万点谁说了算
  • 叶檀:银行板块近期低迷的根本原因
  • 连平:资产价格应是货币政策重要参考
  • 陈思进:投资别被这10句话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