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向老祖宗学习:看中国人如何玩钱(5)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1日 17:07  《中国商人》杂志

  好钱和坏钱并用的一个结果是,好钱不断被人收藏(为了保值),坏钱越来越多。不法商人还嫌这不够,把京师的恶钱一船一船运往江淮,每一枚可换当地新铸的恶钱五枚(质量更恶)。再运回京师,谎称是新铸官钱,投放市场,大赚特赚。铜料不足,一直是铜质钱币发展史上的一个阴影,到唐代已形成不可疗救的绝症。

  几代皇帝绞尽脑汁,什么办法都想到了,比如把“乾元重宝”重新拿出来一当二用,“重轮”一当三。但是没过三天,因遭到强烈抵制,又都改为一当一了。还有限制商人汇兑(不许钱币出州县境)、鼓励州县官府铸钱、认可民间“短陌”八百为一贯等办法,都用到了。

  为了保障铸钱原料,玄宗开元年间还禁止买卖铜料、禁止制作铜器。估计那时候新出的香炉、锁头、锣、唢呐、水盆、镜子之类的,都是铁做的。

  这情形,相当绝望——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通宝?

  货币改革改得饿死了人  

  大唐的厄运,起于安史之乱。唐玄宗的“长恨歌”故事,我就不在这儿重复了,那基本是家喻户晓的段子。单说玄宗这个人,前期的政绩可圈可点,亲手缔造了“开元盛世”,原本不是个糊涂人,可是一宠杨贵妃,整个就成了发昏第十三章。

  他安排给贵妃的服务人员,就有700多人。不知这杨贵妃是长了千手千眼还是怎么的,要这么多人来伺候?杨贵妃喜欢吃荔枝,但荔枝生于岭南,摘下后五天内就会变味儿,玄宗就下令开辟了从岭南到长安好几千里的贡道,专用快马运送荔枝到长安。为了博得美人一笑——要什么你就说吧,普天之下,没有办不到的。

  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也跟着借了光,一步登天,当上了唐朝的宰相。这个人年轻时喜欢喝酒赌博,日子过得穷困潦倒,30岁后当过一阵兵,也没干出什么名堂。他当宰相,能怎么样可想而知——行政能力一点没有,专会排斥异己,逢迎玄宗。

  一次暴雨成灾,玄宗询问民间灾情,杨国忠却不知从哪儿找来一个大谷穗子,给玄宗看,说雨虽大但并没影响收成。有官员如实汇报灾情,玄宗还大发雷霆,要惩治人家。这样的昏君与奸臣组合,不闹出打乱子来才怪。

  “封建社会”的皇帝不是民选的,但是在历史关键时刻,老百姓也能选皇帝。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出逃。半路走到陕西马嵬驿,警卫队哗变,乱刀砍死杨国忠,又逼迫唐玄宗命令杨贵妃自缢。接着走了不多远,太子李亨又被百姓截留,北上宁夏灵武领导全国平叛,被臣下拥立为帝,成了唐肃宗。

  军民一条心,把这么唐玄宗给选下去了。昔日的英明之主,只能躲在蜀地做一个闷闷不乐的太上皇,最后郁闷而死——英明的人要是天天说自己英明,也就快要不英明了。

  唐玄宗骄傲自满的恶例,咱们大家都不要学。要想做个成功者,就永远都要虚怀若谷,不要老听人家唱赞歌。

  盛唐本来很有钱,但是治国就像治家一样,你不想着怎么去积攒,只想着怎么胡花,再多的钱也挡不住糟蹋。那几年,正好赶上唐朝全国税收锐减,据说是土地集中到大户手里了,税收反而少了。杨贵妃再这么一糟蹋,朝廷的钱袋子就有点瘪。

  现在唐肃宗出来指挥全国平叛,第一个问题就是没钱。

  前面我们曾经说到过一个不相信真理的第五琦(“第五”是复姓),就是在这个时候蹦出来的。当时第五琦正做着户部侍郎,专管财政金融,他建议肃宗铸造一当十的“乾元重宝”,搜刮一点民间财富,好给政府用。肃宗也是实在没办法了,只好同意。

  这是第二次向“开元钱”的本位币地位挑战。大钱放出去,自然有不花本钱的财源滚滚而来。第五琦因此又升了宰相,建议再铸一当五十的“重轮乾元重宝”,什么叫“重轮”?就是钱的背面外圈是两道轮廓。

  这种钱的形制,相当独特,但是一当五十,也真是要了老百姓的命。这两个“重宝”流通后,后果想都不用想——物价立刻暴涨,一斗米涨到了7000钱。穷人买不起米,就只有饿死自己。史书上说是当时“饿馑者相枕于道”,翻译成今天的语言,就是你走一路,到哪儿都能看饿死鬼挨着饿死鬼。

  政府铸了大钱,当然又刺激了民间盗铸,长安城里寺庙、道观的铜像铜钟,都被人毁了用来铸“山寨版”大钱。那一时期,因为私铸而被杖死的铸钱黑户有800多人,但就这样也禁不住。经济秩序全乱了,第五琦被问责,当年年底就被贬到忠州(今四川万县)去了。走到半道,又有人诬告他曾经受贿黄金200两,最后竟被判流放。

  这大概是史上唯一的一个为货币改革而丢官的宰相。不过第五琦虽然狼狈,比起王莽为货币改革付出了一颗脑袋的代价来,还算是万幸的。

  大钱流通了两年后,为了平息百姓的怒气,朝廷又出了新招,把双轮廓的重宝贬了值,改为一当三十;把唐初的老开元钱升了值,为一当十,跟普通重宝一样用了。

  按照第五琦的理论,钱从这个时候开始,就有了实钱和虚钱之分,“重宝”不过是虚钱,它的作用,表面上说是为了方便流通(省得小钱多了携带不便),实质上还是政府有计划地把民间的钱贬值。

  实施的效果好不好是另一回事,虚钱的意义与作用,起码那时的理财家们都已经很清楚了。

  钱界难得一见的“华南虎”——“得壹钱”

  唐代还有一种“伪政权货币”,就是史思明铸的两种钱——“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

  我们知道,制造安史之乱的两大枭雄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叛军的“大哥”安禄山比较厉害,攻入洛阳后,自封为“大燕皇帝”。其志向看来不小,可惜不久因为残暴多疑,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给杀死了。紧接着“二哥”史思明也在范阳(今北京)自称“大燕皇帝”,野史志在取天下吧,并且开始铸“得壹元宝”钱,当开元钱一百用。但这是一种极为短命的钱,只流通了几个月。据《新唐书》记载,史思明铸了钱后,“既而又恶‘得壹’非长祚之兆,改其文曰‘顺天元宝’。”

  就是说,他嫌“得壹”二字是预示他的统治长不了。这也不知是哪位通古博今的先生给他上了一课。原来,所谓的“得一”,是有典故的。话说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在登基时,曾求神问卜,想知道本朝能传多少代。结果卦签上的数字竟是一个“一”字,表示只能一世而终。司马炎见了,吓得浑身发抖,朝臣们也面面相觑。只有大臣裴楷引经据典道:老子说过,“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这是好话,你们怕的什么?尽管如此,“得一”终究不大吉利,司马炎的傻儿子后来也确实险些把晋朝给弄垮了。

  史思明的钱,写的虽然是“得壹”,但看了还是心里堵得慌。于是在他进入洛阳后,趁着建年号为“顺天”,就把“得壹钱”给废了,又新铸了“顺天钱”。这个短命的得壹钱发行量既少,流通时间又短,当然就成了后世收藏家眼中的极品。史思明虽然是叛贼,这钱可是铸得一点不含糊。得壹钱制作精整,钱文凸显,铜色红润。“得壹元宝”四个字是隶书,写得遒劲有力,霸气十足。钱的背面,大多都铸有“月文”。其中有一种,在穿孔的上、下、左、右都有月文,那就更是极品中的极品了。

  比较有意思的是,“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是钱文中第一次出现“元宝”这个约定俗成的名称,且钱文顺序是顺时针排列(旋读),老百姓一念,就念得通了。历来钱币收藏界就有一句话,叫做“顺天易得,得壹难求”。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