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鲁冠球VS黄光裕:财富路上的新龟兔赛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7日 09:29  中国经营报

  出场人物:鲁冠球黄光裕

  关键字:非公有经济

  商业影响力:创业管理 商业模式 产业机会

  四十不惑。

  明年春夏之交,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黄光裕和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都将庆祝四十岁生日。不过,后者庆祝的是自己企业的“四十大寿”:1969年,黄光裕在广东汕头铜孟镇呱呱落地时,鲁冠球已开始了万向在浙江萧山宁围乡的创业之路。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城头却已数度变换大王旗。当2008年胡润百富榜榜首再次出现黄光裕的名字时,有人问这位三次当选中国首富的年轻富豪“腻了没有”,黄不作答,一笑了之。

  显然,此时的黄光裕早没了前两次当选首富的兴奋与紧张,甚至有了些许焦虑与担忧:9月以来国美电器股价大幅下跌50%。

  有“企业常青树”之称的鲁冠球却在金秋之季超脱了这些凡尘俗事。10月14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他的署名文章:《由多伊尔过江想到的》,充满激情地回忆了过去改革岁月中的一些峥嵘往事。

  1

  生而不“平等”:一个稳健,一个冒险

  鲁冠球和黄光裕的出身极其相似,都出生在南方偏僻贫寒的小村庄里,也都为生活所迫在少年时期便中断学业另谋生路。

  鲁冠球的父亲在上海一家医药工厂工作,工资收入微薄,鲁母则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相较而言,黄光裕的家世更为“显赫”。资料称,黄光裕母亲的祖上曾在泰国做过很大的生意。黄母曾骄傲地对别人说:“我们老祖先以前在泰国的名气,也跟我们孩子现在在北京的名气一样大,在泰国谁要挂我们家的招牌,他的生意就会火起来。”那份祖上曾经的富有和荣光,对他们幼小的心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将野心从小就深植于他们的心间。

  鲁冠球和黄光裕都是在十五六岁时开始了自己的人生抉择。这是两人人生道路上最初的分歧点。影响这种选择的,除了上述血缘因素外,更多的还是地缘因素和当时所处的不同社会环境。

  鲁冠球在初中毕业后的第一要义是解决生存问题。经人介绍,鲁冠球成为萧山县铁业社一位打铁的小学徒。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一切民间商业活动及城乡人口流动均被无情地限制,做一个小手工业者几乎是鲁冠球除务农外唯一的选择。而3年学徒生活,使鲁冠球对机械、农具非常熟悉,也使他对机械设备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这是他一辈子人生和事业发展的基石。当条件成熟时,他将以此为原点慢慢向外扩展。无论走得多远,他的根基始终在这里。

  黄光裕出生的汕头,从1861年开埠以来便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连恩格斯都曾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指出,汕头是中国唯一具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这里自古便有“下南洋”的风气,一代又一代潮汕人前赴后继地出海谋生经商,使这里后来成为中国最著名的侨乡之一,出了很多巨贾名商。

  而在黄光裕的成长岁月中,他适逢其时地碰上了中国社会一次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文革”结束、改革开放浪潮风云初起。浙江南部的温州、广东潮汕地区及珠江三角洲一带,民间的小五金、小化工、小塑料、小加工等像野草一般满世界疯长。而到了1980年,全国人大又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3市设置经济特区,这片土地开始持续升温。

  从小把野心如弹药一样封存在心里的黄光裕,还未来得及长大就被抛到了时代的滚滚热浪中。“饿死不打工”的潮汕人,碰上了这么激荡的大时代,自然不会选择像鲁冠球一样安心去做一个小铁匠。1985年,16岁的黄光裕连初中都没读完,便跟着19岁的大哥黄俊钦,怀揣着家里千方百计筹措来的4000元钱开始出来闯天下。在“投机倒把”和走私盛行的潮汕地区,他们也随大流选择了闯入风险与收益并存的流通业,把自己遥远而未知的命运从南方投放到同样遥远而未知的北方。有意思的是,黄家后来也曾办过生产扩音器之类的小厂,但后来因为兄弟俩对制造业不感兴趣而放弃,终又回归到更动荡和具挑战性的流通业领域。

  鲁冠球是在一个地方先站稳一只脚,然后才小心翼翼地迈出另外一只脚;而黄光裕则是看准一个机会,便两脚并拢一起使力跳了过去。鲁冠球是稳健中带有冒险;黄光裕是冒险中又蕴含机智。这是血缘、地缘和社会环境共同影响下形成的个人性格,同时也慢慢凝聚成他们以后所创办企业的企业性格。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