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6日 21:50  民网

  我听说5000多人排队购房,最后只好抽签定盘,一次性售罄。我也去过香港妙丽房地产集团公司总部实地看过,的确有很多人排队。在深圳四万块就可以买一套房,而在香港要几十万,还允许可以迁户,买的人当然多啦,有香港人也有华侨,有的自住也有的投资。

  房子还在图纸上,港商就得到了建房的全部资金,我那时才恍然大悟他们为什么愿意给我们85%的分成,不过,我们那次也赚到了500多万元,也第一次体会到土地在市场中的巨大作用。

  卖完楼后,我有一次到华侨商店看到有电风扇卖,有的干部说,这不就是刘天就从台湾进的吗?很便宜啊。我当时就想:刘天就是不是拿卖楼的钱来买卖电风扇谋利?第二次见到他我就试探地问:你是不是拿了卖楼的钱?他也倒爽快承认:是啊是啊。我又问:那你得的钱我有份吗?他说:合同中又没有规定预售的钱是你的还是我的?要结算后才能分。

  我们两个人就开始吵,足足吵了半个钟头,后来干脆去找市长贾华,到他家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多钟了,就着粥和豆腐乳,我们边吃边谈,后来刘天就也承认这个钱他不应该动。我们又搞了个补充协议:钱是公有的,要存入双方共管银行,建共管账户,双方指定人签字有效,结算前都不能动用。

  “惊天卖国案”我们用了个“补偿贸易”的词,还是引起很大争议。有人公开吹风:“深圳发生了惊天卖国案”1981年小区竣工入住,又按照香港的模式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物业管理公司。这个小区是一个“起点”:住房商品化的起点、按揭贷款的起点、物业管理等等的起点。看到汇丰、南洋银行在这个项目中获利,深圳其他银行也开始陆续开办此项业务。

  虽然我们不提“房地产”,用了个“补偿贸易”的词,还是引起很大争议。1月1日我一签约回来,房管局一个抓党群的副局长就跟我说:你胆子真大,这是违反宪法的啊,要是有第二次“文化大革命”,你就跑不掉了。还有的干部说,现在深圳干部居民都没房子,你这个房管局长反倒为资本家去建安乐窝。

  舆论反应也较大,有报纸公开刊登《旧中国租界的由来》,影射我们的“土地出租”就是“租界”。有人公开吹风:“深圳发生了惊天卖国案”,也有指名道姓攻击我个人。不过省市领导都支持我们,尤其是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来后,登上了国商大厦的天台视察,以这种方式对深圳的做法表示了认可,我的心里也踏实很多。

  探索与变味“补偿贸易”变身“土地使用费”后,土地活了,但管理也比较混乱,有领导打招呼、批条,使土地成为腐败的温床这个口子一开,就有很多的香港房地产开发商来深圳要求合作,但补偿贸易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在市委主要领导梁湘等的支持下,我们将补偿贸易改为合作经营,翠竹苑、湖滨新村、翠华花园、友谊大厦等相继破土奠基。

  我们研究出了一个办法:合作盖成的房,高层我拿80%,外商拿20%;低层我拿70%,外商拿30%.然而,“补偿贸易”的房地产利润,盖成了楼才能拿到,那还得过两三年;合作盖房,即使房盖成了,也只能分到房,拿不到钱。远水解不了近渴,尤其在市委决定开发罗湖时,经过市里研究,决定把房地产经营规模放大,开始是0.8平方公里,后来增加至2平方公里,大搞“七通一平”,资金更为紧张。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