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建言重建:非政府组织与抗震救灾(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8日 13:32  《商界评论》杂志

  农区灾后重建路线扫描

  文/卢 布,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区划所副研究员、农学博士

  5•12汶川里氏8.0级强烈地震造成了川渝陕甘多处农区的严重破坏,保持农区稳定、恢复农业生产、重建农民家园是灾后重建工作中的重点之一。

  依据地形地貌以及农业和农村社会发展状况,可以将地震灾区划分为三个类型区。一是震中河谷区,大体从都江堰沿河谷向东北方延伸300多公里到甘肃文县、陕西宁强一带,是岷江、涪江等河流、国道、省道集中的区域,分布着数座县城和数十个乡镇,是人口和基础设施相对集中,生态地质脆弱,受灾最为严重的区域,恢复重建的难度大、任务重;二是震中河谷区东南侧的山前平原区,该区属于四川盆地的西北缘,是农业高度发达、村落相当密集、农村社会相对发达的地区,由于房倒屋塌,农田渠系毁坏严重,恢复重建工作量也比较大;三是震中河谷区西北侧山地高原区,这里海拔较高、气候冷凉、人口密度较小,是藏族同胞发展农牧生产的地区,本次受灾程度较小,恢复重建的工作压力不算太大。

  在震中河谷区要科学规划农村,适度合并乡镇、村落,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严防次生灾害发生,将不适合居住地区的人员异地安置;要本着“粮油-林果-养殖-水产”的顺序恢复生产,对地质条件较为稳定、地块面积较大的农田集中抢农时,抓生产,对坡地果林地块进行评估后恢复生产,杜绝新开果园茶园,对河滩、山坡的农田和水面暂时不要利用,待交通完全恢复、疫情威胁有效控制后再恢复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

  对东部山前平原区的建设恢复要以田间道路、渠系为重点,以合理规划新村建设为核心,全面恢复种植、养殖生产。要派遣专家,科学规划,提供服务,协调处理问题,发挥当地群众的主动性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对西部山地高原区要以恢复农牧业生产为重点,对村落和基础设施进行相应的修复。

  灾后重建中的灾民住房安置和城市规划

  -文/于凌罡,北京合作建房发起人

  灾后重建当中要意识到规模将是相当大的。在二战之后,欧洲整个的重建是一种灾难后的重建;再一个就是中国的香港,在1953年之后,香港政府紧急组织了廉租房的建设。在灾后重建过程当中,全世界所有国家的经验都是比较类似的。

  灾后重建房屋和城市规划很重要,对于一个新城的建设,应该选择在能够减少灾害发生几率的地区。第二新城建设应该避免现有的一些大城市病或者小城市病,比如比较缺少劳动机会、就业机会。这些问题应该在新的城市规划当中有所体现。

  关于房屋建设,我们有一些传统的错误观念。比如现有城市规划当中一些建筑师,包括规划专家,都在一些问题上进行了妥协,就是允许城市当中出现极高容积率,不利于抗震也不利于交通。实际上我们在提高容积率之后,第一是土地被浪费了,第二就是当我们遇到灾难的时候,高容积率的项目更不利于抗震。

  我比较反对开发商以商业开发的模式进行灾区重建的方式,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包括台湾9•21地震的经验,在几年之后,我们可能有大批的残疾人会依旧在城市里乞讨。台湾的9•21地震到现在8年多过去了,很多房屋重建依旧还在纸面上,还在图上,很多灾民的重建还没有完成,相当多的比例他们都是依托于商业开发。

  我在天津帮助他们规划过一个城市新城,我提出的方案大概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可以完成15万人的新城,我接触到的开发商都很夸大这个方案本身的科学性,但是他们把这个方案的周期调整到10到15年,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我们把这个方案交到传统的开发模式里面去,至少要5倍以上的时间。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