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热钱与金融危机(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8日 14:54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其中,“资本大量进出”就是指热钱侵袭。而债务危机、汇率大幅波动、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则亦多为热钱的“杰作”。

  大量历史数据说明,热钱对金融危机难辞其咎。1994年底,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外资抽逃,导致墨西哥外汇储备2天内减少40亿美元、汇率3天暴跌42.17%、股市2个月暴跌47.94%。危机爆发的导火索,是政府宣布比索一次性贬值15%,比索遭到热钱抛售。

  1997年,热钱冲击波又从泰国引爆。泰国1992年开始全面取消资本管制,热钱进出无阻。为吸引外资,又采取固定汇率制度,使本币高估。同时又不得不长期动用外汇储备弥补贸易逆差,导致外债增加。一旦外资大量流出,外汇储备不足,必然导致本币贬值。国际热钱正是看到这一点,先大量借泰铢,然后抛售,使泰铢大幅贬值,则可用少量美元偿还,从中渔利。泰国经济遭到重击,56家银行被挤垮、泰铢贬值60%、股市狂泻70%。金融危机随即席卷东南亚,菲律宾、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地区、韩国、印尼和日本受染。仅中国香港地区因有内地强大外汇储备的支持,维持住了固定汇率,使热钱以亏损约20亿美元收场。

  类似危机还发生在1992年的英国。英国为保持欧洲统一汇率机制,英镑高估。国际热钱趁机大量抛售英镑,买入德国马克,最终致英国耗尽2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迫使英镑贬值15%并退出统一汇率机制,国际热钱从中净赚约20亿美元。

  以此可见,热钱是金融危机的元凶,它对人们经济生活的杀伤力巨大。而伴随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以及热钱短期追逐高收益的根本目的,热钱呈现流量大、流速快、影响深的新趋势。

  专业人士总结认为,热钱已具备高收益性与风险性、高信息化与敏感性、高流动性与短期性、投资的高虚拟性与投机性等新的“四高”特征。

  而热钱与金融危机之间的亲密关系,使得热钱的相关研究成为专门课题,吸引众多专业人士乃至经济学家关注其潮涨潮落,试图用各种方式撩开他的面纱、测算其规模、探究其来路。

  热钱游走路线

  上海证券以我国为例,解释了通过货物及服务贸易等多渠道,热钱流入国门的多种方式。

  一直以来,我国对FDI采取吸引与鼓励政策,FDI既可以以现汇形式存放于银行,也可以通过银行兑换成人民币。国外部分热钱钻空子假借FDI之名,名正言顺流入国内。

  贸易渠道是热钱进入国门的主要方式之一。他们研究发现,通过编造虚假合同虚报出口贸易;低报进口、高报出口的方式引入热钱;延迟付款及预收货款的方式截留资金,打时间差引入。有海外业务的企业将虚增的海外利润汇入国内;注册虚假外贸企业,以获得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单,造成大量热钱流入。

  此外,热钱也常常借道QFII。另外,职工报酬与经常转移渠道,其他间接投资渠道,如投注差、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债等形式,也使热钱得以登陆中国。

  个人超额携带人民币入境、地下钱庄等非法形式,也是热钱悄然渗透的方式之一;有的还瞅准法律的空子,通过外汇抵押贷款、个人换汇额度等方式流入。

  研究发现,热钱进入的部分形式,为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士统计热钱规模提供了依据,但因为热钱进入渠道广泛,也使得相当一部份热钱无法统计,致使热钱的规模计算无法精准。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