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公选局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 00:25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记者 王小东 本报记者 李芃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说出这番开场白的,不是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南京市旅游局副局长金卫东,他正面对南京市民发表竞选演说,以角逐南京市旅游局局长的职位。

  3月27日上午,南京市电视台的演播大厅里在举行一场特殊的现场直播——"南京市公推公选市政府组成人员人选演讲答辩会"。会上,16位候选人激烈角逐南京市政府的4个正职局长职位。

  这4个职位是: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市药监局局长、市旅游局局长、市市级机关管理局局长。

  作为副省级城市,南京此次公推公选在全国创下三个"第一":第一次拿出多个政府组成部门的正职领导岗位进行竞聘;第一次采用民主推荐方式推选候选人;第一次对竞聘活动进行现场直播。

  创新举动惊动了正在江苏调研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务委员、地方局局长杨建生。在省委组织部的邀请下,27日这天,满头白发的杨赶来直播现场,被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请到原来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就坐。

  "搞得很成功,很顺利!" 杨建生在见证了答辩会的全过程后对记者说。

  16人的"PK":"如果我当选"

  一尺见方的演讲台,成为候选人激扬思绪、畅谈理想、展示个性的舞台。

  向正职"宝座"发起冲击的南京市市级机关管理局副局长高远航,他的竞选口号是"机关食堂的饭菜涨价幅度低于CPI的增长,但是满意度要超过它。"他的演讲辞展现了出人意料的抒情风格:"我要让机关的天更蓝,草更绿,每个机关工作人员都神清气爽!"

  和高远航竞逐同一个职位的市级机关管理局副局长胡宁则承诺,如能当选市级机关管理局局长,"将大力推进部门管理事务市场化"。他说,之所以有此大胆设想,是因为"中央提出领导干部要不怕犯错不怕争议大胆改革。"

  秦淮区副区长霍慧萍是参加这次竞选的三名女性候选人之一,和市级机关管理局的几位候选人不同,她是跨部门竞聘,瞄准的是南京市旅游局局长的职位。

  "我是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竞选上了不骄傲,竞选不上不悲观",霍慧萍激情四溢的结束语引起迫不及待的掌声——在此之前,评委们只是在每一位候选人完成全部环节之后才鼓掌致意。

  和霍慧萍的激情风格不同,她的竞选"对手"、江宁区常务副区长曹永林展示出理性、冷静的风格。"2007年南京市旅游业的总收入突破了600亿,但我觉得还有提升的空间。南京的旅游资源那么丰富,要靠创新把潜力充分挖掘出来。"

  候选人的演讲口若悬河,台下的提问也直截了当——

  "请问,在当前CPI高速上涨的情况下,要保证养老水平的持续提高,你打算做哪些工作?"

  这是本场答辩会的第一个问题,被主持人沈健抛给了第一位演讲者、竞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的刁仁昌。

  数秒钟的静默,刁仁昌思考片刻后答道:"中央已两次提出要提高养老保障标准,南京市走在前面,已经调整了七次。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我们还将继续领先。"刁仁昌依旧保持演讲时的沉稳风格。

  "最近市级机关10个部门将要搬到河西办公,干部职工担心那里通讯不方便,周边配套不够完善,如果当选机关管理局局长,你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马上建一个300平方米的场所方便大家看病就医,聘请社会化的公司管理食堂方便各位就餐,不管打外线还是打内线都会非常畅通,而且内部号码不收费。"高远航回答得很具体,看来是事先成竹在胸。

  而跨部门竞选市药监局局长的南京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小斌则遇到比较尖锐的问题。台下提问:"(你如果当选市药监局长)如何避免郑筱萸案的再度发生?"

  "首先我会以身作则,其次要依靠领导班子建设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刘小斌语速极快,与他的演讲一样,没有丝毫的考虑和口误。

  27日的答辩会,与会人员有市委、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市人大常委会成员、市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聘用局领导班子成员,南京市出席中共十七大和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人士,此外还有部分企业代表和市民代表,共200人。

  这当中,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59名委员悉数到场。这在南京人大历史上是第一次。

  这200人手中各有一票,对演讲答辩人选进行打分。其中,演讲分50分,两次答辩分别各为25分,依据打分多少确定排位。经过组织部门综合统计,"淘汰最后一位"。

  本次活动的主持人由公选工作资深专家、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沈健担任。200位参会人士既是考官,可以向竞争人选提问;又是评委,当场填写测评表,为各位人选排出名次。候选人的出场次序均为抽签产生,并且进入市委确定的竞选人员演讲范围事先并不知道,得到通知是在本周一。

  南京的创新举动吸引了海内外的目光,山东、湖南、广东……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坐满现场二楼的旁听席。在入场处,南京市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不停地拿出空白的媒体签到单放到桌子上,一边连声说"欢迎"。

  李源潮推动

  "这次公推公选市政府组成人员人选,是南京市在多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基础上的延续和深化。"上任刚刚43天的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说。

  "公推公选"的选拔干部制度在江苏早有传统。它最早发源于宿迁。

  在富有争议的仇和主政宿迁期间,"公推公选"最早被用来选拔村级"一把手",随后拓展到乡镇党政正职,接着又到县级政府组成部门的副职和正职,再到县、区政府的副职和正职,直到地级市政府组成部门的副职和正职人选。

  随后,这一方式经由江苏省委调研,在省管干部中试点推行。几年间,"公选"级别由低到高,公选职位由少到多,由副到正,其模式与程序日渐成熟。

  江苏在干部人事工作中的创新之举,与现任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当年的工作密不可分。自2001年11月调任江苏,以省委副书记身份兼任南京市委书记以来,李源潮就以一种近乎苛刻的方式,在南京以及江苏省各机关推行作风改造工作。李源潮认为,要坚持公开,优胜劣汰。让一切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有地位,让优秀人才竞相涌现。这促成了仇和等一批锐意改革官员的脱颖而出。

  李源潮的作为奠定了江苏干部人事体制改革的格局,也为公选制度在更高级别和更大范围内推行打下了基础。南京市委组织部提供的资料表明,此次参加南京市政府"局长公选"的16名官员,当中有近一半的人都参与过江苏以及南京历年来的公选。

  这使得公选在李源潮离任江苏后得以继续推进。在2007年,江苏省委组织部的一位领导就明确表示,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和职位空缺,都将以"公选"方式选拔。

  到今年2月26日,南京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决定采用公推公选的方式产生市政府全部47名组成人员人选,其中包括民主推荐4名区县委书记人选。

  根据首次全额定向推荐和测评的结果,南京市委决定对推荐结果比较集中的市管正职干部,拟继续提名或根据工作需要平职交流(34个);对同一职位出现几名市管正职干部得票都比较高的,经市委常委会差额票决,确定拟提名人选(9个);对原空缺或正职拟交流的4个职位,则确定了得票较高的16名市管副职干部,作为竞争人选。

  "今天的演讲答辩会只是这次公推公选的一个环节。"27日,南京市委组织部官员告诉记者,在此之前,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还组织了候选人的书面考试和非领导成员参加的小组讨论,以充分保证选拔的公正、民主。

  在27日的公选测评中排名前3位的人选,将提交市委常委会、全委会分别进行"3选2"和"2选1"的差额票决。确定人选将在3月30日下午向市人大常委会作拟任职发言,人大还要对他们进行法律知识的考试。最终由市人大常委会对这些人选进行投票表决。

  "提问还要更专业些"

  "我觉得我很幸运,现在还沉浸在兴奋中。"27日上午的答辩会结束后,身材高大的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胡万进在走出会场时告诉记者,3天前,他刚刚得知自己入围南京市药监局局长的竞争人选。作为农工民主党成员、南京市政协委员,他认为自己的参与意味着党外人士也有机会问鼎市政府组成部门的正职。

  2000年,也是通过公推公选,时任卫生局处长的胡万进获任浦口区副区长。他把自己称作南京组织人事制度改革的"受益者":"有了公正的干部选拔制度,大家就可以把精力投入工作,而不是所谓的潜规则。"

  来自南京新港开发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达龙是此次答辩会的一名市民代表,他告诉记者,他个人最看重的是竞选者面对现场提问的临场反应能力,"因为演讲是可以背诵的。"

  许多关注这次公选的人士都认为,公选将人大行使重要干部人事任免权职能的关口前移。"人大的人事任免职能不再是走过场了。"江苏省委党校教育长桑学成教授说。

  临场观摩的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庄同保答辩会结束后接受记者专访表示,本次电视直播公开演讲是对公推公选制度和程序的成功探索。但他认为,"在提问的设计上,还可以再做改进,更加专业一些。"

  而南京市社科院院长叶南客则注意到,16位候选人的发言缺少对先进地区以及国外成功经验的介绍,"还缺少一些宏观思维。"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