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建幸:等待春兰春天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6日 06:20 第一财经日报
所有春兰人都在等待,等待一个月后的今天,*ST春兰(600854.SH)预计发布2007年年报——这份年报,将极有可能成为这家上市公司的“生死符”。 根据*ST春兰1月下旬发布的公告,预计2007年出现重大亏损。由于之前已连续两年报亏,公司将在4月26日发布年报之后停牌,待上证所作出决定后暂停上市。 十多年前,春兰是中国空调业的老大,如今*ST春兰却面临可能退市的尴尬。刚刚当选全国政协常委的春兰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陶建幸,在“两会”期间明确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我是不会离开春兰的!”那么,一代民族品牌春兰究竟将何去何从,酷爱围棋的陶建幸面临错综复杂的“棋局”,又将如何落子? 渠道突围 按有关规定,如果今年上半年*ST春兰扭亏为盈,仍可申请恢复上市。 也就是说,如果立足于依靠空调主业扭亏,留给*ST春兰“保牌”的时间只剩下两个多月了。为了摆脱困境、重振主业,*ST春兰近年对空调销售渠道进行了重大改革,去年第四季更进一步将“经销制”改为“代理制”。 其实,*ST春兰去年前三季度仍录得1028万元的净利润,此次预告亏损,*ST春兰的解释是,经销制改为代理制,洽谈周期较长,严重影响了四季度的销售。 到底对渠道实施“休克疗法”能否救春兰于水火?春兰方面有关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现在空调渠道的优势资源大部分被格力、美的整合了,再这样下去,春兰与经销商永远若即若离,永远都没有利益共享的深层次合作关系。” 一个严峻的事实是,近年随着铜、铝等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激烈的行业竞争又抑制着空调价格上升的势头,“两头”夹击之下,“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行业格局呈现。在这轮空调业的“洗牌”中,春兰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 2004年,*ST春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32.26亿元,2005年下降到32.23亿元,2006年更大幅收缩至22.2亿元。而空调占了*ST春兰主营业务收入的98%。据了解,2006冷冻年春兰空调的销量为75万台,2007冷冻年进一步缩小至不到70万台。 那么,新模式有何好处呢?上述春兰人士说:“比如广东地区,以前只要你愿意跟我春兰做,我就给你经销,双方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合作不稳定。改为代理制之后,春兰把广东市场交给几家有实力的代理商,市场由代理商来运作,双方战略合作,春兰保障其利益,代理商就能与春兰共同把市场做大。” 对此,春兰空调最大的销售商苏宁电器的空调事业部胡部长说“影响不大”,因为苏宁向来都直接从春兰进货。去年春兰在苏宁的空调销量有一点增长,因为苏宁的门店本身在增长,与此同时,其他一些品牌则增长迅猛。一位浙江的空调销售大户向本报记者坦言,春兰渠道模式改革方案“吸引力不大”,能赚到钱才是关键。 重组悬念 如果空调不能“救主”,那么陶建幸还有多少底牌?上述春兰人士说,陶总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相信他一定会有所作为,*ST春兰不可能那么容易就退市。 这位春兰人士认为,其实春兰有着非常不错的资源,只要观念、体制到位,是能够找到突围办法的,这些资源包括品牌价值、产业资源。 事实上,空调只是春兰集团的主业之一。据春兰集团网站介绍,其另外两大主业分别为自动车(含中重型卡车、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和能源动力(含高能电池、发动机和压缩机)。 不过,春兰汽车现已走过了辉煌期。1994年,当春兰问鼎国内最大空调基地时,陶建幸便开始推动春兰的多元化。1997年11月,春兰集团以7.2亿元收购南京东风汽车公司,组建春兰汽车有限公司,从此进入汽车行业,业内戏称“东去春来”。 2002年至2004年前后,汽车业务曾为春兰集团带来“第二春”,春兰重卡一度杀入国内同行前五名。无奈重卡行业2005年风云突变,春兰汽车好景不再。 至于陶建幸十分看好的新能源业务,上述春兰人士介绍,春兰是国家“混合动力汽车”863项目中两家电池供应商之一。目前,春兰镍氢电池在国内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市场占据了80%的份额,而国内已有武汉、长春等多个城市启用了混合动力汽车。 但电动汽车在国内尚处起步阶段,镍氢电池究竟能产生多少利润、成长性如何,还有待探讨。一位家电业资深人士由此推断,春兰集团目前最有价值的可能是“春兰”品牌本身。 这位资深人士认为,虽然销量不断萎缩,但是春兰品牌基础还在,由于空调质量过硬,老用户颇有口碑,也就是说其消费者核心价值还在。如果策略得当,还是可以占有一席之地。它对于白色家电巨头价值不大,但对于有意向白电渗透的黑色家电企业来说,则有吸引力。 一位长期关注春兰的人士估计,*ST春兰将在4月26日停牌后,向证监会上报重组方案,至于是注入春兰集团其他资产还是由外界来重组,届时才能知晓。 不过,针对最近高盛将介入重组的传闻,*ST春兰已于3月17日发布澄清公告予以否认,并称目前及可预见的一个月内,均不会有股权转让、业务重组或资产注入等重大事项。 陶氏去留 1985年,时年32岁的陶建幸被任命为泰州冷气设备厂(春兰的前身)厂长,次年该厂扭亏为盈。1989年,江苏春兰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作为董事长兼总经理的陶建幸,随后将一个年产值不足300万的小厂逐步发展为中国的空调大王,并成为一个年产值过百亿元的大型集团。 然而,春兰上市公司由“春兰股份”更名为“*ST春兰”,股价也从1998年最高峰的64元下跌到了昨天的6.48元,十年内缩成了原来的十分之一,不能不令人唏嘘“王者不再”。 在春兰1997年错失空调大王的“宝座”后,陶建幸曾于2000年在国内率先提出了MBO方案——从企业净资产中拿出25%量化给员工(含经营层),员工须以现金购买股份,同时获赠同样数量的干股(分红权)。 作为一个强势的企业家,陶建幸希望通过体制突围,激发企业员工的内在潜能,使企业走出新天,无奈该方案后来被“叫停”。*ST春兰目前的困境,究竟因为空调渠道问题,还是MBO方案被否,抑或其他,业内看法不一。 今年2月17日,江苏省委副书记兼省长罗志军视察春兰,勉励春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升制造业水平,促进经济更快发展。当时陪同的并不是陶建幸,而是春兰集团技术副总裁帅荣俊。不过,春兰的有关人士称,这只是巧合,因为陶建幸那天刚好在香港出差。 陶建幸仍然得到当地政府支持的一个信号是,2月2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泰州市委书记朱龙生看望了陶建幸。朱龙生说,过去一年泰州经济、社会取得新的成绩,离不开春兰人的辛勤劳动,今后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春兰的发展。陶建幸则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将进一步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推进集团更好更快地发展。 尽管陶建幸坚称不会离开春兰,但其在前几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想55岁退休”,而2008年他刚好年届55岁。立志把春兰打造成世界著名多元化公司的他,下一步将如何行动尚难判断。唯一可以预料的是,*ST春兰及春兰集团都将酝酿一场变化。插图/苏益 王珍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