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争夺优质中小企业 商业银行“亮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10:05 中国经营报

  “我们和上海银监局沟通过了,如果是做中小企业业务,调控力度会宽松些。”宁波银行(002142.SZ)上海分行副行长姜伟日前告诉记者,中小企业贷款今年受信贷调控的影响较小。

  信贷调控进入深水区,不少银行都已将放贷审批权限上收到分行,将有限贷款资源向优质大型企业倾斜。不过记者了解到,中小企业贷款领域却正在形成一个避风港,在监管层的引导和允许下,沪上不少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正在通过放松存贷比等方式,使中小企业业务避免遭受规模控制的挤压,广发银行、北京银行(601169.SH)、宁波银行等银行在今年还有中小企业新产品的推出计划。

  另外,3月18日,记者了解到,银监会在3月11日已经给商业银行下发《关于在从紧货币政策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要“确保全年小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本机构今年全部贷款的平均增长速度”。

  倾斜中小企业

  “现在已经不只是按月调控,而是按天调控,规模控制相当严格,只能优先给一些大客户放贷。”某国有银行上海分行公司部的负责人坦承,信贷调控进入2008年后,一些银行之前尽力调整的“垒大户”做法又有了重新抬头之势。

  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银行业内对这种情况褒贬不一,但在监管层调控力度未见明显放松的情况下,一些银行也只得“严格执行调控政策”。不过,在银监会一直力撑的中小企业贷款领域,商业银行显然得到了“特殊关照”。

  浙商银行副行长陈春祥透露,实行宏观调控以后,该行存贷比确实比较紧张,但在符合监管部门要求的比例前提下,该行给予了小企业贷款的特色支行实行了更优惠的政策,如存贷比125%。“按照现在人民银行银监会规定存贷比一般是75%,也就是吸收一亿存款,可以发放7500万元贷款,但针对小企业支行,我们有倾斜,吸收一亿存款,可以发放1.25亿贷款”。

  宁波银行上海分行中小企业部总经理潘祖新也告诉记者,比如1亿贷款,可以只给一家大客户,但如果每家100万元,就可以支持100家中小企业。“今年我们宁愿得罪一家大客户,也不愿失去100家小客户。”潘祖新告诉记者,目前该分行中小企业的存贷比政策是直接和总行挂钩,而不是执行分行政策,中小企业的存贷比“待遇”也就比分行的其他公司业务要宽松些。

  “总行还是特别偏向于中小企业的,目前给分行下达的小企业贷款政策是不低于指标,如果能够做得很好,全部做中小企业都可以。”平安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助理孙献军告诉记者,该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今年几乎不会受调控影响。

  新产品迭出

  不仅在贷款政策上不受限制,由于中小企业贷款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记者了解到,今年不少银行都将有新产品推出。

  “虽然中小企业的市场很大,但现在一家优质中小企业,几家银行同时竞争的局面也比较常见,毕竟谁都想培养出一个阿里巴巴”,姜伟表示,虽然目前竞争还没到短兵相接的程度,但银行的营销能力、贷后服务能力和产品都将在小企业金融竞争中产生重要影响。

  在新产品方面,姜伟告诉记者,今年该分行将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的“账户透支”业务。记者了解到,这项业务与之前深发展A(000001.SZ)在个贷领域推出的“存抵贷”业务有相通之处,即把贷款利率与对银行的存款贡献结合起来,比如企业在该行日均存款余额为10万元,该存款不仅可以正常取得利息,而且还可以使其贷款利率下浮10%等,存款余额越多,贷款利率越优惠。

  银行人士告诉记者,这种存贷款结合的产品,不仅可以为企业增加开户结算方面的收入,也是银行目前在流动性趋紧的情况下,吸收存款的一种方式。由于紧缩货币政策的持续进行,不少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已经在流动性上感受到压力,纷纷优惠揽储。

  拟推出新产品的还有广发银行,其上海分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黄力寅告诉记者,该分行将有动产质押、国际贸易融资和票据融资等六项业务品种推出。另外,广发行总行还将推进“对公业务零售化”进程,即通过设计一系列如企业总资产、现金流等为参数的数据模型,来计算客户的贷款违约率,从而进行风险定价。今后企业的背景资料和融资需求一输入模型,就能快速测算出是否适合放贷、放贷规模等。黄力寅表示,这项系统目前由该行股东花旗银行主导设计,预计今年4月会首先在广发行广东地区试点,随后推向全国。

  而北京银行来到上海后,也将入乡随俗推出符合上海市场的中小企业贷款产品。“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比较喜欢用票据,而北方地区更多是直接贷款。基于这样的差异,我们最近也在设计一些票据的产品,来满足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北京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陈诚忠告诉记者。

  上海银监局相关负责人则透露,截至2007年12月末,按银监会新口径计算,上海的小企业授信户数已达15917家。不过由于小企业还存在良莠不齐、信用状况不一、管理较为粗放、财务透明度不高、有的实际控制人与公司法定贷款人、高管分离等情况,因此银企信息不对称现象仍十分突出,银行在推新产品时仍需要加强风险管理。

  互联网站内

中国经营报记者:徐永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