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曾春光:抓好“三农”三件事的政策信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 11:23 中国产经新闻

  文/本报评论员 曾春光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有一句庄严承诺令人印象深刻:今年要千方百计争取农业有个好收成,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总理说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突出抓好3件事:一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温家宝总理参加吉林省代表团讨论时,对一位代表提出的建议“公司+农户”的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还在第二天专门派人找到吉林团代表谈话。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温总理则更是坦言:“我是奔着河南的农业来的。过去5年河南农业连续4年增产,两年超过一千亿斤,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而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提到今后5年“3件必须紧紧抓住的工作”时,首先提出就要“大力加强农业,特别是增加农业的投入,使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保持稳定增长,使农民收入保持稳定提高。”

  在农业部的记者招待会上,有关负责人把这一目标具体化:今年继续实现农民增收6%的目标。但是如果仅是“靠天吃饭”,让农民兄弟自己在“土坷垃里淘黄金”,恐怕6%的目标就要泡汤。

  目前,尽管各地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等等,但多集中在农民生活方面,生产方面保障还是一个缺口。而温总理的“三件事”正是突出了对农业生产方面的关注,这样的关注也正在渗透出一个明确的政策信号:公共财政将向“三农”倾斜。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支出5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增量明显高于上年。而且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都要明显高于上年。这3个增量“明显高于上年”,一方面基于今年雪灾可能对中国农业带来的影响、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另一方面也是打好农业基础地位的好机会。

  同时,我们的财政也有“余钱”去加大对“三农”的投入。连续多年国家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以及超收财政的农业倾斜政策,让农民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增加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扩大良种补贴规模和范围,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类,提高补贴标准,从今年起农机具购置补贴覆盖到所有农业县,根据情况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这些政策的陆续实施,显然对打好农业基础有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仅仅依靠政府的补贴和投入也是不够的。“如果能将每年比较固定支出的救灾款,换作给农户买保险,让农民吃饭不用看天。”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湛江市市长陈耀光说,农业生产保障体系也要跟上。

  地处雷州半岛的湛江频遭台风、干旱、洪涝灾害侵袭,在今年我国南方地区低温冻雨灾害中,湛江仅水产养殖业损失就在15亿元以上。如果能够为农业生产事先买保险,农户遭灾后将有一个商业补偿机制。他认为,将每年财政拨出的救灾款专项补贴农户购买农业生产保险,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加强良种、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问题也是农民兄弟关心的下一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好在温家宝提出的“抓好三件事”里透出的信息已经较为明确,中国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之路也面临着新的商机。相信新商机会唤起社会各界对中国农业的关注,只有社会参与“三农”,“农业有个好收成,农民有个好收入”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