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设新农村,环境问题不容忽视;而真抓起来又令人头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2日 11:00 黑龙江日报
许跃兵 牛西德 本报记者 任志勇 建设新农村,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八五七农场,环境上的“顽疾”与其他地方别无二致。然而,八五七农场治理这些顽疾的手段却与众不同。 你不是乱倒垃圾吗?现在连乱倒垃圾都不用你费力气了,流动垃圾车上门去收。 居民“不走正道,专爱踩草坪”。调查、整改,修条你愿意走的路。 牛皮癣为啥铺天盖地屡禁不绝?还不是因为群众有发布广告的需要!立起广告板,牛皮癣不见了。 “草坪的诉说” 八五七农场在水泥路的两旁及公园里种植了17万多平方米草坪,在草坪中修了甬道,但很多人偏偏不走甬道,草坪被踩出一道道伤痕。 必须改变乱踩草坪的不文明行为。可是怎么改?有人提议重罚。可是社区主任刘殿国却捉摸:“是不是咱们在建设和管理上有啥问题?”于是,刘殿国悄悄到草坪被踩得最厉害的地方“蹲坑”。 在一处甬道前,刘殿国看到一个行人推着自行车很自然地踩在草坪上走了过来。于是他上前问为什么要踩着草坪过甬道。行人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你看,甬道这么窄,我车子在上面,人就要踩草坪;人要在上面,车子就要压草坪,没有办法呀。” 刘殿国还发现,一向较为文明的女性也爱踩甬道旁边的草坪。于是现场找到一个踩草坪的女性问个究竟。这位女同志说:“你看看,甬道砖中间是空的,我们都穿着 高跟鞋,踩在里面搞不好就拔不出来。”群众的反映让场领导汗颜,看来环境管理确实有疏漏。铺这种空心砖的甬道是为了让中心长草,美观,没有想到却给女性行路带来了不便。于是,他们把甬道都加宽了,并且换成了实心的甬砖。 对草坪进行的人性化改进,让居民心悦诚服:“现在农场改进了甬道,再踩草坪就不应该了。” “垃圾的革命” 过去,八五七人随手倒垃圾是“习惯成自然”,农场曾设立了很多垃圾箱,可垃圾箱很快就被乱倒的垃圾淹没成了“垃圾堆”。 垃圾问题成了八五七最头疼的事。今年年初,农场朝阳社区主任刘殿国在日本探亲大受启发,回来找到场领导说:“日本街道上没有垃圾箱,垃圾分类装,每天早晨就放在自家门口等收垃圾车上门收。咱们能不能也借鉴一下,取消垃圾箱,实行流动收垃圾?” 刘殿国的建议得到农场领导支持。 于是,一场垃圾革命开始了。农场订做了8台手推垃圾车,对清洁队实行承包制。经过一个多月的宣传,做到了家喻户晓。每天早上5点多,清洁工推着垃圾车,播放着明快的音乐,走街串巷收起了垃圾。 “刚开始时居民都不理解,说你们这么整多麻烦呀。”清洁队队长萧强给我们讲了他的亲身经历。 一天早上7点多,萧强在社区里监督时,一个妇女拎着个灰桶,低着头就往原来放垃圾箱的地方走,看到垃圾箱没了,便往地下一倒。萧强走上前拦住这位妇女说:“大姐,现在农场已取消了垃圾箱,以后能不能别往这儿倒?”这位妇女“哦”了一声低头走了。过了几天,这位妇女又出来倒垃圾,又让萧强撞见。萧强和气地说:“拿这么多垃圾多累呀,用塑料袋装好放在门口就行了,我们会来收的。”这位妇女红着脸说:“知道了,以后不再往外面倒了。” “培养好的生活习惯是慢功夫,不能急躁,不能粗暴。这样苦口婆心的劝告,无非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萧强说。如今,人们渐渐习惯了这样收垃圾的方式。 “牛皮癣的无奈” 张贴在建筑物上、喷在楼道里的各类小广告,被人们称为“牛皮癣”。建设新农村,环境上档次,就要彻底根治这个“牛皮癣”。 今年春天,场区的200多名党员,人手一把小铲对整个街道、楼道、电线杆等进行了一次大清洗。然而,清洗过后不长时间,各种小广告又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他们想出了一个高招,照着小广告上的电话号码打电话,说要联系业务,等人来了,监察人员亮出证件,当场宣读场规民约。贴小广告的自知理亏,乖乖把小广告清洗干净了,并承诺不再犯这类错误。以后只要“牛皮癣”上有电话号码的,监察人员都如法炮制,搞得这些人弄不清真假,不敢再到处张贴小广告了。 “治”的同时并非不“管”。社区的领导认为,制造这些“牛皮癣”的人大多并不是恶意,只不过是为了做一些免费的广告。只要监督得力、及时引导,这个顽症是可以根治的。在治理“牛皮癣”的同时,他们为了方便商家做广告,专门在各幢楼前设置了广告板,并在全场广播电视里发出通知,如需做广告者可在每幢楼前的广告板上展示。 此举,是治理牛皮癣更大的“高招”。现在,小广告在八五七农场终于贴在该贴的地方了。 环境管理大多是细节管理。八五七农场治理环境细节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人性化的关怀,代替简单粗暴的管理,用人性化管理创造了新农村的环境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