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福建:建设新农村注重提高“三个能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 08:56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杨建平赵必焕

  “福建省与其他省市区相比,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拥有着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基础。”福建省农办副主任马国林日前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首先,早在几年前,福建就实施财政尽量向农村倾斜的政策,每年办理一两件农村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事情,并在全国最早推行农村的低保。第二,在全国比较早建设了农村的“六小”水利工程,改善了农村
的基础设施。第三,在全国比较早建立了“六大员”的队伍,对农村的公共服务都有专人负责,把政府的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民中去。第四,比较早推行林权制度改革,把产权量化给农民,使耕地承包向山地承包延伸,让农民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林权证的抵押贷款,解决了农民贷款担保难等问题。第五,福建省还下派干部到最需要支持的地方,省里再捆绑资金,每年3000多万元,支持贫困村的建设。而且福建凭借闽台农业合作独特优势,引进台湾先进的技术、良种、管理经验,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很有特色。

  马国林说,根据全省各地不同条件、不同基础、不同情况和现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福建应走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子。因此,把全省农村分成了四种类型:经济发达型乡村、城郊发达型乡村、资源特色型乡村、基础薄弱型乡村。

  马国林说,福建省建设新农村,必须着力提高三个能力。

  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突出在发展。目前中国的国情,让农民都到城里来,不符合工业化、城市化的路子,所以必须要在农村建立起一个生产力比较发达,产业比较高效优质,农民收入能够持续增长这样一个机制。

  二是着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要让农民在农村能够享受到公共社会服务,尽管说和城里有一定的差距,但基本的公共社会服务能够得到一定的满足。现在农村尽管收入在增加,但是在文化、卫生、教育等方面均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所以要建设一个能够让农民安居乐业的、祥和的、逐步富裕的农村。

  三是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现在,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大都离开了农村,而滞留在农村的,大都是年龄大的,造成农民的整体素质较差。新农村毕竟要新型的农民来建设,农民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如果整体素质不提高,那么今后我们很多的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基础设施在农村建设之后,都会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所以必须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这涉及到农村的教育、新型农民的培训。

  马国林说,现在最关键的是要让全省上下都明确这样一个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艰难的、漫长的过程。现在大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任务认识不够深刻。如果这一点没有清醒认识,就会出现偏差。譬如,就会把有限的钱投在了盖房上,农村是新了,但没有其他的配套,肯定是一个空洞化的农村。就像以前搞两基达标,学校盖得漂亮,但是现在人都出来了,成了“空洞”的校舍。

  马国林说,目前,福建省《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正在制定之中,今年的主要是任务是制定好这个规划纲要。同时把前几年做得好的成功经验,加大力度加以推广完善。例如,为解决农村的看病难,县以上的

医院挂钩乡镇卫生院,轮流派医生下乡,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地导入人才。而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可以到县级以上医院培训,同时投入改造乡镇卫生院设施设备,这样硬件、软件都能得到解决。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