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财政部副部长谈财政支出:一年如何花掉3.8万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 09:32 中国新闻网

  

财政部副部长谈财政支出:一年如何花掉3.8万亿

  2006年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十一月十二日至十三日在北京举行。本届盛会围绕今明两年宏观经济形势和“十一五”产业规划及发展前景这两大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图为十一月十二日,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在报告会上做报告。中新社发 张勤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央视《决策者说》5月25日播出了《楼继伟:3.8万亿怎么花》,以下为节目实录:

  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决策者说》。平常家里过日子一定大家非常关心,咱今年一共有多少钱可以花,往哪儿花,花得对不对,每个人可能作为家里的成员都特别想知道这件事儿,但是如果我说这个家可不是咱们自己的小家,是大家,是国家,您是不是同样关心,我想是同样关心,但是当有了这个答案之后,您马上会问,那我能知道吗,能像我自己家里一样,知道这每笔钱都怎么花吗?今天就是这样一个机会,先认识一下为我们解读的嘉宾。

  主持人:有请楼部长,您好。楼部长,老百姓一看到您来了,可能都关心这样几个问题,去年一共财政收入是31600亿,但是分成中央跟地方的,中央大约有16000多亿,是不是今年都要花了?

  楼继伟:去年都要花了,而且还不够,还要赤字,赤字还有三千亿,所以中央支出要两万亿左右。

  主持人:另外老百姓肯定也关心,这钱都花了,咱留不留点富余,比如说有的时候可能一年会遇到一些很特殊情况,像2003年咱们就遇到了非典,还会遇到一些出乎我们预料的一些事情,要不要打富余?

  楼继伟:因为财政收入是一个流量,每年的预算中要留一个预备费。

  主持人:留的这个预备费的比例大吗?

  楼继伟:按预算法的规定是不超过全部支出的3%,我们去年留了一百亿人民币。

  主持人:最后够了?

  楼继伟:够了。

  主持人:好,谢谢您。接下来咱们就先通过一个短片共同关注一下在2006年咱们的钱怎么花,尤其要关注的是在哪些领域增加了,增加背后是为什么,答案是什么呢?一起先看个短片。

  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2006年度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全国财政支出在2006年达到了3.8万亿,其中中央财政支出占2.2万亿,一时之间,这个数万亿的大蛋糕如何分配,万众瞩目。

  根据财政部的解释,2006年度的财政预算的显著变化是,支出安排向农业、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和群体倾斜;向科技创新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倾斜。其中,支农、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科技等重点支出,比总体增长率总支出增长率高3.5个百分点。其中,支农资金实现持续增长,由2004年的2626亿元增加到3397亿元,教育投入增加15%,总额达到4546亿元。社会保障支出增加到418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500多亿。而老百姓反映比较强烈的医疗卫生领域得到重视,绝对增长量达到了100多亿元。

  主持人:楼部长,看完这个数一会儿我们会针对各个领域详细解读,但是有一个大的疑问,有增就有减,每年在盘算咱的钱怎么花的时候是怎么考虑,什么该增,什么要减?

  楼继伟:你这个问题问到了财政最难的一个问题,增也不容易增,减也不容易减,但是必须有个理念,这个理念是适应于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财政要转型,要转向公共财政的功能,它的核心点就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市场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的那些领域,我们财政就要逐步退出,我们说不越位,让市场去做。我们这些年削减得比较多的是企业的亏增补贴。市场分配资源,不太容易分配到那些部门,我们就要补位,不缺位,我们就要增加,比较明显的,像刚才你讲到的一些重点,像农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科技、环保等等这些方面,财政就要增加一些支出。

  主持人:接下来要说增了,我这儿做了几个题板,都是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这可能是每一个家庭都会格外关心的,因为2004年的时候是3300多亿,2005年的时候是3900多亿,到2006年的时候一下变成4546亿,这是在教育领域,这个增量意味着什么?

  楼继伟:教育中公共性最强的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中最难的是农村义务教育,今年中央新增加的教育支出70%用于农村,基本转移到地方去。

  主持人:针对教育,恐怕也是您听的最多的,教育怎么增加,人们多少还是希望,还是觉得增加的不够,总是觉得,如果咱们的国家GDP增长速度这么快,教育就不能多加一点吗?这个分寸怎么拿捏的?

  楼继伟:这个拿捏是最难弄的,我们要考虑的,首先财政能力,全国的财政收入如果做分子,以全国的当年计算GDP为分母,这个比重是17.3%,这个比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30%多、40%多,也比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水平还要低,我们并不是非常富裕的国家。

  [1]

 [1] [2] [3] [4] [5]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