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2005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讨论会会议实录4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30日 17:42 新浪财经

  李稻葵:各位有没有非常非常简短的回应?

  袁钢明:你写了一篇文章就是《中国未来通货紧缩的理解》?

  张立群:通货紧缩是导致供大于求的结果,现在物价是在回落,但是需求增长速度还是非常好的。同现在物价来看,现在需求增长并没有受到货币的影响。现在来看从贷款的增长来看尽管增长比较慢,但是商业银行投资是比较充裕的。今年外汇储备1000多亿美元,所以现在不能仅仅看货币增长来看。现在银行之间拆借利率看现在已经降到很低的水平,对于资金来说对投资需求没有什么直接的影响。在这个背景下仅仅说物价的回落就定义为通货紧缩我认为这是不准确的。现在物价下降伴随的是经济比较快的增长,这恰恰是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新时期的基本特征,对这个特征我们要进行一个更深入的分析。从中国的特点来加以理解,真正把握这样一个增长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对策。企业来看也能够更好的适应这种新的发展环境。不能用简单的过去的经验定义为通货紧缩,经济萧条,我觉得这个是不准确的。

  邹伟业:2005年香港近期表现还是比较好的,因为中央政府的帮忙CEPA的问题,进出口的表现也相当好,还有相当强劲的内部需求。所以我们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预测今年经济增长5.7%,失业率方面是出现了非典以后最低点,现在是5.5个百分点。现在我们已经走出了通缩,今年通货膨胀率会有1.55%百分点。政府的财务状况也有相当的改善,土地都可以卖出去。2006年我们的预测是这样,情况还是相当理想。

  李稻葵:接下来集中讨论中长期或者长期的结构性的问题。

  易宪容:中长期从需求方面来讲中国还是比较低的水平。目前中国经济在中长期面临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现在最核心的看有几个大的问题。一个是分配不公的问题。现在社会分配不公有想有几个大的原因,一个是目前政府的一些规则利益集团化,比如房地产,在欧美国家房

地产政策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如何使住房更能让人民住得起,我们目前的
房价
跟当地的生活水平比差距还是太大。如果说我们不能从人民切身考虑的话,可能对我们经济影响会比较大,对整个今后住房的需求影响比较大。刚才袁钢明讲了现在民众需求跟开发商是短期博弈,现在民众根本没有能力面对住房的需求,如果这块不做大的调整的话这个问题会一直持续下去。我们现在的企业面临一个很大的危险,现在所有的企业,所有行业都在做房地产,航空做导弹的,航天部等等做房地产,民营企业做房地产。他们这些企业行为肯定是很理性的,就是利润高。那么大家都做房地产是不是一个很大的风险?不仅仅产业结构问题,还有需求等等,可能会导致最大的一个问题。如果长期来看不把经济问题上升为社会问题的话长期来看肯定会是一个大的问题。

  汤敏:第一我们要注意“雷声大、雨点小”要把科学发展观的实现真正落实到政府的支出的结构里面去。第二,科学发展观的实现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以防止民众过高的期望值否则的话过高的期望值会有一种失望感,中国毕竟人均GDP1000多美元,不可能达到富裕社会的情况。第三,要实现科学发展观一定要抓住关键问题或者要雪中送炭。目前情况下,中短期来看什么要雪中送炭呢?就是农村问题,三农问题也要抓住主要问题。下面几个问题是值得财政关注的问题。一个是农村的免税问题。第二就是农村的低保问题;第三,农村要赶紧建立农村的医疗体系;第四,对贫困大学生免学费的问题,这也是农村的问题,因为10%-20%的贫困大学生绝大部分是从农村来的,这块可以考虑免学费;第五,就是最低标准的环保的投入;第六,就是农村的扶贫,就要没有解决温饱的农民的问题。我自己做了一个计算,我估计农村义务教育要投资的话大概在420亿-844亿人民币左右,医保是50亿-100亿左右,农村的扶贫大概500亿-700亿左右,每年财政需要新增加1940亿-2100亿左右。

  第五,要有所为首先要有所不为。这笔钱一定要从现在有的当中挤出来。因此中央财政新增的这部分,如果用在农村,农村基本贫困部分很重要。城市的发展未来几年内同志花钱提高效率而不是财政更多的投入。现在谈的很多的谈公平的问题,实际上只是财政的投资这一部分是强调公平的。更多的从效率来说的。谢谢!

  赵刚:我认为作为中长期来讲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关注。第一个是政府管理机制的方式;这个应该是需要改变的。比如说垄断和竞争,汽车工业到了2000年以后才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尽管我们汽车工业空间繁荣,销售量非常大,但是我们国民财富积累非常不对称。都是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把大量的利润拿走了,这个就是因为咱们没有放开竞争让民营企业进来。现在进来了一吉利,原来地方国有的是奇瑞,奇瑞是20%的股份给了上汽它才能生产汽车。还有一个海南马自达它是50%的股份给了一汽才能生产汽车所以这个政府的垄断比较爱改变。

  第二,政府财政投入要进行结构性调整,比如说我们投入农村、教育、医保、科技,现在改革开放20多年主要是引进,我们技术为什么落后就是引进中投入消化吸收的基本没有。我们做了一个调查,日本、韩国都是1:5、到1:8,我们国家才仅仅1:0.1不到。最近我们正在招标第三代核电技术,我们现在是广东湛江三门四台机组,现在招标是120亿美元,这四台核电机组引进以后第五台中国就可以自己做,以后技术可以自己掌握。但是现在财政用来消化吸收的技术是多少呢?现在基本上企业还没有,我们现在政府的财政准备拿多少呢?现在大概有一个报价,比如说花120亿美元引进四台机组的话,核心部件这块费用占了三分之一,我们投入的钱最多仅仅相当于三分之一的经费。所以说引进消化吸收这个费用1:1都不到,所以将来我们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这方面还是远远不够的。

  左小蕾:从中长期来说刚才大家提了很多问题,是短期问题实际也是长期问题。我觉得要改变问题思路要转变,要转变思维的方式。比如消费增长,大家认为消费潜力大家认为要放在房地产和汽车上,我认为增长消费眼光如何放在城市的话很多东西容易饱和,所以消费增长不管怎么样从近期财政政策也好,长期的财政转移支付总体政策这块应该把它放在农村去,因为只有农村的潜力才确实是深不可测的长期增长。我最近把数据稍微算了一下,前三个月农村的收入和农村用在消费支出上的比例很粗糙的算法是67%,而城市是29%,说明农村的消费增长是非常高的。所以我觉得解决长期的问题从投资增长模式转变到消费增长模式应该放在农村。首先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收入怎么做呢?目前短期来说增加收入持续增长比较困难,但是我们还要做。近期来说减少支出本身就是增长他的收入,比如免去他的九年义务教育的费用,这对农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收入增长,我觉得这个观念一定要转变。

  第二,刚才大家说了剩余生产力很难的释放,农村也是一个释放的地方。有一个故事一个超级市场把超市开到了苏州,当然苏州那个地方农村消费能力比较强,开到那个地方以后当年有100亿消费额。就是把服务业流动了一下马上增长了起来,虽然收入比较高,但是你不到那儿提供服务,不提供商品的流通,服务部到位也增长不了收入,所以到农村去还是这个概念。而且,大量的过剩产业都跑过去做房子,造成了资源分配不均匀,到了农村比如电,农民增加收入以后他可以用一些新型的电器,这样可以增加电的收入。而且这样会增加农民的就业,把过剩劳动力也利用起来。我觉得观念一定要转变,不要老是只盯着城市,城市可以更高层次的消费,这是消费层次结构的调整,这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但是基础消费应该转到农村。

  第二,外贸摩擦,我觉得观念也要转变。不应该老盯在汇率上。我的感觉中国出口产品价格比较低制造了很多贸易摩擦,跟汇率关系并不是很大。它确实是成本很低,造成价格比较低原因是我们的出口产业制度不完善,给进城打工的那些人工资很低,这是没有办法,这是供需的问题,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但是最重要的是他没有社保体系,没有基本的医疗保险,没有给他合理的退休资金的制度。他完全没有这些东西,但是一个企业按照《劳动法》国际标准也好这些东西都得给,这些给了以后他们自己之间进行竞争力的增加,这个还是最重要的问题。要解决贸易摩擦。

  最后再说一个问题,货币政策的问题。货币政策放松以后大家现在呼吁贷款要放松,我觉得不能简单这样的解决问题。如果其他的结构问题,其他的业绩考核标准等等问题没有解决的话,还有银行风险控制能力不能解决的话,信贷一放松最后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

  雷鼎鸣:中长期增长方面,我认为有几个问题比较重要。现在中国资金已经不是特别缺乏了,不可以依靠基础建设这一类的投资了。更重要的是一个是法律制度法律制度好投资环境会大大改善。第二,要利用市场制度。第三,投资的对象主要不是物质方面,而是在人。中国政府对教育几年前面占GDP的2.5%,世界平均水平是5.2%,现在中国不到4%。

  李稻葵:中国经济不同于香港、不同于美国,它是快速增长的,很多企业、很多个人自己选择的时期。这个时候就应该提高。第二,关于房地产,我很很同意易宪容的观点,我只提一点对房地产要严格控制短期交易。我不谈价格问题,因为房地产最容易出现泡沫,一旦出现泡沫以后怎么办所以要控制短期投资。长期投资是稳定性的因素,所以对房地产严格控制短期投资。第三个观点,我认为中国要改变消费不足的问题,根本上要从制度上找原因。什么制度找原因?不是农村消费不足,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解决农民问题我觉得是违背人类发展自然规律的。人类发展自然规律是农村人转到城里,你现在把农村人限制在农村,限制他进城,这个我想作用是有限的,这个制度不改变的话会导致中国经济的消费越来越下滑,使我们陷入泥潭。最后我想清袁钢明做一个总结。

  袁钢明:我觉得达到了我原来的想法基本上三派观点都有。首先消费的问题,大家考虑到现在的经济可能会下滑或者通货紧缩,等等情况可能跟消费有关。比如说商品零售额不能高速增长不表明是真实的消费。我也认为消费下滑了,但是这只是这一个月,现在下滑了还是比前几年高得多的。

  我对通货紧缩的看法是,我可能有长期因素,有的人说通货紧缩不可避免,我认为我们的宏观制度做好完全可以避免。弄的不好就会发生,我是这样认为的。

  第三个问题,就是出口,如果出口下滑那对GDP影响是很大的。因为出口下滑产品集中在国内,国内一定会产品价格下降。

  李稻葵:谢谢袁教授的总结。我们会的从两点开到五点,还是非常有成效的,感谢各位的支持,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