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本报记者 毛臻
在中国各大城市中,便利商店密度最高的上海,最近频传便利商店倒闭与大量关店的情况。
记者了解到,美亚集团在上海拥有800多个21世纪便利店,由于亏损和债务问题,21世
纪便利店在今年伊始就决定一口气关闭500家。经过最近一个阶段的评估,百联欲将收购21世纪便利店网点位置优良、经营状况不错的100家左右门店资产。剩下的几百家21世纪便利门店很可能就此关闭。
除了21世纪便利店断尾求生,由港商与上海企业合资的先施地利,则是不堪亏损,在去年10月悄悄关闭了全部店面。这家锁定上海郊区为营运重心的便利店公司,虽然采取避开与其他竞争对手在市区正面交锋的市场区隔策略,但仍不敌严重供过于求的市场现实。
在经历了2001年和2002年两年的超常规发展之后,上海便利店网点密集分布,已经提前进入淘汰整合的时代。据称,目前在上海10余家便利店公司中,几乎没有一家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盈利。据上海市连锁商业协会秘书长胡文章说,这表明沪上便利业正在进入大调整、大整合期。
“调整之说”有数字为证:到去年年底,上海市便利店的总数达到5405家,仅比前年上升了7.76%。而从2001年开始,上海便利业的年增幅都超过了两位数,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增幅达到了70%以上。
专家认为,上海便利店以直营连锁为主要模式,但上海大多的加盟店主却缺乏商业店铺房产和启动资金,借鉴担保贷款这一模式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金融支持。如果便利店发展加盟连锁,一是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更大共享,二是店铺经营者个人利益从而降低经营成本,这样才能形成合理的盈利模式。上海便利大多发展直营连锁,缺乏利益驱动,也加剧了“贴身”选址造成的恶性竞争。
沪上便利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选址过密,过分关注居住区,忽略了办公区、校园和公园。根据行业协会的调查,44.9%的受访者表示出家门步行10分钟会碰到3至5家便利店,高达31.1%的受访者表示出门可见6至10家便利店;在货品选择上与大卖场雷同,没有突出便利店“必需品、急需品、即食品”的优势,变成了“迷你超市”,没有与大卖场、超市形成错位竞争之势;由于供应链管理成本高,造成商品毛利率过低;服务功能开发不够。种种问题,带来整个行业在低层次打价格战、选址战,形成不了竞争的差异化。
调整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近期沪上便利业正在尝试国际上同行的一些成功做法,重点是提升服务功能和提高连锁经营能力。据悉,上海450家可的便利店和800多家好德便利店已正式开通了国际信用卡受理业务,此举将极大方便持国际卡来沪的境外人士;好德便利还实现了绝大部分门店之间宽带联网,从而大大提高缴纳公用事业费的速度,另外,它目前已经开始销售油条、八宝粥、银耳羹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即食食品。此外,为了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毛利率,今年,沪上便利业在自建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内部承包经营、特许经营方面也会有所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