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仍需时间---聚焦人民币理财市场新格局(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2日 07:46 上海证券报 | |||||||||
    风起云涌的理财市场预示着金融新时代的到来。然而,正如任何一个发达金融市场一样,成熟总是需要时间和过程。专家指出,目前的理财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很多理财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一些创新品种在设计上也存在着诸多弱势。     同质化现象严重
    同质化现象在同类理财品种中表现得很明显。例如,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服务,无论是招商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的"金葵花"、民生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的"非凡理财",还是广发银行的"真情理财",几乎都是证券、外汇、保险、基金等投资产品的组合,投资者很难得到个性化的服务。基金的同质化也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障碍。在标以各种名目的股票基金中,如果深究其投资方向和投资组合,投资者很难发现其中的明显区别。     即使在不同类的理财品种中,重叠交叉的现象也多有出现。光大银行最近在全国力推的"阳光理财"计划,期限为一年,利率最高达到3%。收益率虽然较同期存款利率有大幅提升,但区别并不十分明显。而从它的投资方向来看,与基金公司发售的货币市场基金相当类似,都是以国债、央行票据等低风险品种为主,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投资于两者之间区别不大。     近日备受关注的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也出现了向货币市场基金靠拢的趋势。证监会要求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中投资于稳定收益类金融产品的投资比例不低于80%,风险收益类金融产品的投资比例不高于20%,如此的投资安排实质接近于货币市场基金。这是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但是另一方面却抹煞了创新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费用优势,因为目前货币市场基金通常不收取申购费、赎回费,并且管理费率0.25%至1%。     业内人士指出,理财产品同质化的原因有三:首先,居民的金融理财意识还不足够,绝大多数居民仍然以储蓄为第一理财手段,这就导致了市场中大部分理财产品属于储蓄替代型品种;其次,我国金融市场中金融工具数量有限,即使金融机构有开发新型理财品种的愿望,也往往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它们所能做到的只是在有限品种的金融工具间做不同比例的组合而已;第三,目前我国对金融机构仍然实行分业经营,各类金融机构在投资渠道上受到种种限制,使它们无法设计出行业跨度较大的理财品种。     创新品种限制颇多     除了同质化现象严重之外,制约理财市场发展的另一因素在于,创新产品在设计上往往存在诸多限制。     以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为例,尽管优势多多,然而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接受单个客户金额的起点都相当高。限定性的产品至少5万元,非限定性的则要10万元。这一底线对于普通的中小投资者显然是个高门槛,这一部分投资者选择集合资产管理产品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其需求很可能仍会稳定在基金产品上。     此外,已公布的部分创新产品目标规模较高。如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的保本策略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目标规模为50亿,相当于中等规模的基金。但是证监会的《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规定,证券公司对集合资产管理产品不得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公共媒体进行推广,因此该计划是否能达到目标规模值得关注,可见试点券商在创新产品的营销上的挑战仍相当大。     期待进一步创新     从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理财市场的空间十分巨大,无论银行、保险、券商、基金、信托,都可以从中获得不菲的收益。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历了长期金融压抑的市场来说,拓展理财市场空间的关键还在于创新。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类金融机构都已经在各方面积累了一定的资源。银行手中握有大量的储户,保险公司的精算水平高超,券商谙熟证券市场,基金公司享有多个市场准入的优势,信托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只要各类金融机构能够充分发挥这些优势,针对特定客户开发出更具个性化和吸引力的产品,今后的理财市场一定大有看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