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制造大家谈(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0日 01:26 中国经济周刊

  在现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都能看到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身影。如果中国制造是低质量的,为什么这些全球领先的公司要到中国来?所以,这些大公司已经给“中国制造”背书,很明显他们认为“中国制造”物有所值。

  传统意义的“中国制造”曾给人低科技、低价格、低等级、低质量的印象,但中国制造正在迈向新时代,中国制造已经有不一样的含义。新一代的“中国制造”已经和国外站在同一起点线上。在新能源、节能环保、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领域,我们有能力,而且也在用事实证明我们不会比外国人做得差。我对中国制造的理解是——如何在中国制造的过程中,考虑到和环境、自然的和谐,我们要围绕和谐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来进行中国制造。

  柳传志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中国制造的国际化优势

  中国制造走向国际,有强大的动力和优势:一是中国民营企业家向上的企业精神,二是中国人力资源的成本低,主要还包括科研人员和管理团队的成本相对世界水平非常低。我们要走出去,必须通过两条路,一条是以前已经走过的中国制造的路,另一条就是形成自有品牌,不停的要有好的品牌出去,站得住脚。走品牌的路又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就是自建品牌,这条路当然相当艰难;另一条是买国外著名品牌,买其技术和国际公司的管理框架。我们买国外品牌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个是盈利,第二个是希望中国人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真正掌控一个跨国公司。我们总结并购的经验有三条:第一点就是作为一个并购方,并购国外大企业的时候,不是仅靠财务整合而是要产业整合,要管业务,如果对国外的业务如何运行不清楚,或者是没法清楚,这是危险的;第二点就是并购方一定要想透,首先是系统的去想,把这个事情的各个环节,从整体到局部想得很透彻;其次是有组织的去想。最后,在并购中要特别注意的、我们要永远牢牢记住的目的,就是坚韧不拔地往前推进,提高学习能力,掌握驾驭技术。总之并购风险很高,但一旦能够走通,会直达光明!

  南存辉 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中国制造既要“创好新”又要“打好工”

  我觉得创新首先是技术创新,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中国是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没有理由只做低端的贴牌生产。中国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为世界打工,培植自己的科技创造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建立了科技创新优势的其他经济体将仍然保持一种快速的发展走势,因此,中国在大规模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即使顺利发展,也并不会必然地创造大量的、足以替代现有工作机会的、非操作性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中国将有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从更低端的农业及更低效率的企事业单位中转移出来,他们在生产知识、技能和熟练程度上均不具备太大优势。当然,从发展的角度而言,中国应该战略性地大力突出自主科技创新和职业技术教育,可以进一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需要发展一种有梯度分布特点的经济,即创造性高端工作机会和操作性低端工作机会并存,从而使我们能将打工的积累用于发展更高端的经济能力,同时,高端经济能力的发展本身又为低端就业者提供更多的一般经济机会。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要向世界同时喊出“创好新”和“打好工”两个并列的口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