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医院、医疗体制改革(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 11:47 和讯网-《财经》杂志 | |||||||||
上述的情形,如果集结为针对这位患者所患的疾病类型的医疗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市场,我们不难想象,这一市场里的医疗服务的价格,将不再是“完全竞争的价格”。例如,同样是扁桃体摘除术,此患者支付了5000元,彼患者支付了15000元,其他患者或许支付了十分不同的其他价格。只要没有充分的寻找,价格就不会收敛。 一物多价,这是一种极常见的市场现象。在教科书经济学的阐释下,只要这一物的多
但是,如果一物多价的价格差异不能稳定在预期范围内,如果这些价格之间的差异主要由买卖双方的谈判实力及其个人特征所决定,例如,一位权重一时的朝臣可以用百分之一于平民的价格购买同一幅土地,那么,我们说:“市场失灵了”。 这是一个富于争议性的概念,什么是“市场失灵”?要澄清这一概念,我们必须先澄清“市场”概念。 直观而言,市场形态经历了过去数千年的演变,形态已经极其繁杂。在最近几十年里,根据教科书经济学的阐释,凡是能够把需求和供给聚集起来并且允许需求和供给自由出入的,都称为“市场”。并且,按照斯蒂格利茨的论证,包括“信息不完备”在内的许多情形,都可以导致市场失灵——即偏离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不过,今天,当拍卖理论家们试图重写市场经济学的教科书时,他们希望把“拍卖”视为最真实、最广义、而且最单纯的市场形态。我们赞赏包括佛农·史密斯教授和保罗·米尔格罗姆教授在内的拍卖理论家的这一努力。 根据这一最新的市场定义,任一项资产(劳动、土地、资本、知识、自然资源以及任何对某些人具有某种价值的事物),可被分割为若干份额进行拍卖,这些份额可以是不同质的(例如电讯频道的带宽)。在每一项被拍卖的资产份额之上,一般而言,由具体社会的权力结构、偏好结构、技术结构和资源结构,决定了社会成员关于这项资产的一套权利结构。所谓“拍卖”,就是任一社会成员将其权利的一部分转让给其他社会成员。在上述界定下的拍卖,是意义最广泛的“市场”(也可称为“社会博弈”),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就我们享有或尚未享有的各项权利进行着这样的拍卖。这样一个市场,它被称为是“有效率的”,如果每一项资产都能够被转让给最“愿意”得到该项资产的那些社会成员从而实现该项资产的最高价值。不能实现每一项资产的最高真实价值的拍卖机制,就被视为是“失灵的”。例如,由出价最高者获得标的物的“英式简单拍卖”机制,在许多场合可以引发“降临于赢家的诅咒”——即出价最高者其实不愿意以这一价格获得标的物。相比之下,由出价次高者获得标的物的“维克利拍卖”机制是有效率的。 上述的市场定义,无疑基于主观价值论的立场,它不承认客观的价值尺度。也因此,上述所谓“愿意”,特指基于个人偏好所决定的世间万物的价值排序中,投标者愿意为该项资产支付的真实价格。这一原则也叫做“自愿主义”原则。 如果某一资源配置机制违背了自愿主义原则,那么,我们将无从判断它是否为有效率的。因为对“效率”的判断归根结底应当是与特定资源配置相关的主观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之间的比较,而主观感受到的幸福程度的增加,从主观价值论立场看,绝不能通过被强迫接受某些幸福而实现。 但是,福利经济学家指出,存在着广泛的满足“拍卖”效率而不满足社会最优的情形,在这类情形下,市场机制丧失了进一步改善社会福利的功能。例如,某民营教育集团曾全额资助一位因家贫而打算退学的优秀学生,并为此在多年内担负了供养她的若干位幼年弟妹的费用。这位贫困的优秀学生,尽管她长期而言有能力偿还学费,但她无力参与眼下的这场教育服务拍卖。在这里,市场失灵,因为信贷市场要求“抵押金”——这是经济学家非常熟悉的资本市场,包括“人力资本”市场不完备的例子。 |